盜汗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 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 黃帝內經 》中稱為“寢汗”。那麼有哪些呢?小編和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下面文章對您有幫助哦!

  盜汗的原因:

  陰虛火旺:虛則陽盛,虛熱內生,陰氣空虛,睡則衛氣乘虛陷入陰中,表無護衛,肌表不密,榮中之火獨旺於外,蒸熱,迫津外洩則汗。醒則氣固於表,玄府密閉而汗止陰。

  盜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盜汗的發生率很高,有時弄得家長非常緊張,這就需要掌握如何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1生理性盜汗:小兒時期,面板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面板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2病理性盜汗: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盜汗的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腎主五液,入 心為汗。由於房事不節,房勞過度,亡血失精,或久病傷陰,素體陰虛,腎液不足,虛火內生,迫津外洩故潮熱盜汗,虛煩少寐,頭昏耳鳴,舌紅少苔,脈細等。《醫宗必讀》雲:“腎陰衰不能內營而退藏,則內傷而盜汗。”當此之時,治宜滋陰降火。

  1、五砂散:

  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散0.5~1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於患者臨睡前敷於肚臍,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翌日晨起時取下,如無效可重複使用,一般連用3天即可湊效。本方適用於各種證型的盜汗,對因肺結核引起盜汗,也有比較顯著的療效。

  2、玉屏風散加減:

  白朮12克、黃芪20克、防風12克、炙甘草10克、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貼。若汗出嚴重者加麻黃根12克、烏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棗仁12克、茯神18克、桂圓12克。即可。

  3、當歸六黃湯加減:

  當歸12克,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熟地黃各6克,黃芪12克,水煎服。本方主要用以治療陰虛火旺、盜汗面赤、心煩尿赤、舌紅。若陰虛火旺輕者,可去黃連、黃芩,加知母,以瀉其火而不傷其陰。適用結核病。

  4、紅棗7~10枚,仙鶴草20~50克,水煎服:

  成人盜汗藥物:富硒濃縮六味地黃丸,連服一到三個月。

  “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十分嚴重,應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在飲食方面,要摸索出與自己病證有利或有弊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最適合自己食療調養。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