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雛鵝的放牧技術介紹

  想要鵝的肉質變得更好的話不妨從雛鵝時期開始放養,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希望能幫到你。

  雛鵝的放牧技術

  雛鵝一般指0-30日齡的鵝,雛鵝從舍飼轉為放牧,必須掌握好循序漸進。初次放牧時間最好是在外界與育雛室的溫度接近時進行。熱天在出殼後3-7天,冷天在15-20天進行初次放牧,任其自由下水幾分鐘,待其毛幹後趕回育雛舍。放牧場地要近,路要平,要有水源、青草等。

  放牧人員應固定,不宜隨便更換。放物前要仔細觀察鵝群,把病鵝、弱鵝和精神不振的鵝留下,出牧時要點清鵝數,陰天應停止放牧,平時應注意天氣預報,鵝群避免烈日曝晒和風吹雨淋。

  放牧時觀察鵝群動態,待大部分鵝吃飽後,讓鵝下水活動。活動一段時間後趕上岸原地休息,休息到大部分雛鵝因飢餓而躁動時,再繼續放牧如此反覆,隨著日齡的增長,先讓雛鵝達到放牧能夠吃飽,再往後爭取達到一天多吃幾個飽。雛鵝原地休息時要定時驅動鵝群,以免因睡覺受涼。在返回育雛室時要清點鵝數,對沒吃飽的雛鵝,要及時給予補飼。

  中鵝放牧的管理要點

  中鵝是指1月齡以上至選種或轉入育肥前的鵝,中鵝生長期間,其消化道容積增大,消化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和抵抗力增強。能夠大量利用青綠飼料,此時放牧飼養可以充分利用放牧草地和田間遺谷、粒穗。在較少補飼的條件下,中鵝可以比較好的生長髮育。

  中鵝採用以放牧為主,補飼為輔的飼養方式。中鵝的放牧要有足夠數量的青綠飼料,放牧場地包括一部分茬口田或有野草種草地,使鵝在放牧中能吃到一定數量的穀物類精料,防止能量不足。放牧時間要儘量延長,原則是早出晚歸。但是氣溫較高時上午要早出早歸,下午應晚出晚歸。當然遇到陰天及天氣炎熱日光強烈時,不宜過度放牧,應避免鵝群暴晒、雨淋。游泳能增強鵝的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提高羽毛的防水防溼能力,提高羽毛的光澤度並可防止生蚤和面板病,因此應有較好的水源。

  放牧時要點清鵝數,並注意觀察鵝的採食和健康狀況,如發現有體質弱或有病的鵝,應隔離飼養及時治療。鵝群進舍前,讓鵝在水中洗滌身上的汙泥,在舍外休息與補料,然後才趕進舍內,在炎熱夏天,可讓鵝群在舍外露宿。

  種鵝根據選種的要求,選留合格種鵝轉入後備種鵝群進行繼續培育。不符合種用條件或只是飼養商品鵝的仔鵝,可及時轉入育肥群進行肉用仔鵝育肥。

  鵝在放牧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放牧中如鄰區或上游放牧鵝群或分散養鵝戶發生了傳染病時,應立即轉移鵝群到安全地點放牧。

  2、群不要到排放工業汙水的溝渠放水,對噴灑過農藥、施過化肥的草地、果園、農田應經過10-15天后再放牧,如不慎吃到有機磷噴灑過的青料且中毒,立即使用阿托品解救。

  3、定期驅蟲,因其放牧更易感染一些蟲卵,建議種鵝在每年春秋兩季各驅蟲1次,商品鵝1-2月驅蟲1次。

  放養防止鵝中毒的方法

  藥物中毒

  在預防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時需要使用相關的藥物,藥物的用量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不能夠隨意加大使用量;藥物新增到飼料中時必須保證攪拌均勻,否則區域性飼料中藥物含量過高會導致中毒的發生;如果把藥物新增到飲水中則要求藥物能夠在水中充分溶解。

  農藥中毒

  鵝飼料以草為主,在有的地方養鵝戶自己種植的牧草不夠使用,需要到田間地頭收集雜草。使用雜草時,一定要注意其來源地在近期內沒有噴施過農藥。

  煤氣中毒

  在鵝育雛期間需要採取加熱措施,而許多養殖戶都是使用煤爐加熱。如果不注意排出煤氣,加上育雛室密閉比較嚴實,容易造成室內CO和二氧化碳含量嚴重超標,輕者影響雛鵝發育,重者導致雛鵝中毒死亡。使用煤爐加熱時,必須有良好的排煙設施,使煤燃燒產生的CO和二氧化碳能夠及時排出室外,同時每天在中午前後氣溫較高的時候開啟門窗進行通風換氣,保證室內良好的空氣質量。

  飼料中毒素中毒

  1、不要使用有毒植物喂飼雛鵝或在飼料中混入這些植物,如高粱苗、夾竹桃葉、苦楝樹葉、天南星等;

  2、不要使用腐爛變質的青菜以防止亞硝酸中毒;

  2、青貯飼料的使用要適量,不超過飼料總量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