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人物生平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詩人和散文家。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華出眾,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諮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

  長慶二年***822***,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注於治亂與軍事。杜牧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後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京銜是監察御史裡行。這時杜牧居住在揚州,特別喜歡宴遊。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分司東都。八月在東都洛陽上任。因此逃過了十一月的甘露之變的險惡***。在這裡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張好好,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在洛陽期間,由於職務清閒,他四處憑弔古蹟,寫下了不少詩篇。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歲,由揚州赴長安就任監察御史。

  開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

  開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去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開成五年,杜牧升官為膳部員外郎。

  遷官外放

  會昌元年***841年***杜牧調任比部員外郎。

  會昌二年***842年***,外放為黃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書上並無記載。杜牧自己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而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為何不喜歡杜牧,有人認為是杜牧為人倜儻,不拘小節,與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黨爭,杜牧與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認為是牛黨。後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

  會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遷池州刺史,這年四十二歲。池州治所秋浦縣***今安徽貴池***。

  會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詔禁燬佛教。杜牧對於這一措施是很贊同的,後來他在宣宗大中年間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記》,詳細敘述武宗禁燬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幫助,入為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

  人生暮年

  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為京官俸祿低,而難以養家請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沒有批准。

  宣宗大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認為,杜牧請求外放並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意朝政,認為自己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憑弔前賢,結識詩友,作了不少詩。一年後,他又被內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這段時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並且閒暇之時經常在這裡以文會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山行杜牧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並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全詩構思新穎,佈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山行

  作者: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白話譯文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

  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