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環保的黑板報內容

  隨著社會發展,碳的排放量逐漸增大,使得我們生活環境的氣候在逐漸的變暖,人們逐漸開始對氣候環境的發展加入了更多的關注,在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也逐漸的開展低碳環保的城市發展理念,現如今,低碳環保的城市規劃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低碳環保的關鍵技術手段之一,有助於減緩氣候變暖的速度和生態危機的影響,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地球持續升溫,你我都應警醒

  地球升溫2℃,就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乾旱頻發、野火蔓延、大量的動植物滅絕……2℃並不是什麼很大的數字。但地球每升溫2℃就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乾旱頻發、野火蔓延、大量的動植物滅絕等狀況出現。這已是不爭的事實。2015年已成為“歷史最熱年”,因此去年年底在巴黎舉行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新簽署的《巴黎協定》中提出: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應控制在2℃之內。這是當務之急。為什麼是2℃,不是1.5℃?我們又該如何將全球氣溫的升幅控制在2℃之內?這些是所有人都應該瞭解的事。

  :為什麼是2℃?

  提出2℃這條底線的是一位經濟學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經濟學家威廉·諾德霍斯就意識到,氣候變化可能會使地球發生重大變化,於是他首次提出“2℃概念”:如果地球平均氣溫比前工業時代超出2℃,那麼氣候變化就會超出人類控制的極限。

  “2”並不是什麼很大的數字,但是升溫2℃就會導致諸如海平面上升、乾旱頻發、野火蔓延、大量的動植物滅絕。實際上,較之前工業時代,我們已經升溫了1℃。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真的將升溫控制在2℃以內,也遠遠不夠。沿海等國家,備受全球變暖而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風險。每每召開氣候大會,他國討論的是金錢與發展,而這些島國訴求的則是故鄉與生死。早在2007年夏天,太平洋上的島國基裡巴斯共和國就第一個宣佈,全球變暖已經使得他們的島嶼不適合居住,需要請求國際社會幫助吉里巴斯國民撤離。

 

以環保為主題的的黑板報圖片

  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問題達成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公約。《公約》確立了五項基本原則:一是“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要求發達國家應率先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二是要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具體需要和國情;三是各締約國方應當採取必要措施,預測、防止和減少引起氣候變化的因素;四是尊重各締約方的可持續發展權;五是加強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不能成為國際貿易的壁壘。

  目前已有195個國家批准了《公約》,成為締約方。從1995年開始,該《公約》締約方大會每年召開一次。至今已經召開20餘年。近日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最終簽署了《巴黎協定》,成為歷史上首個關於氣候變化的全球性協定。這個協定中,人們再次看到了這個相當重要的數字“2℃”。

  :控制在2℃以內也不容易

  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以內,其實可能已是美好的、不切實際的“空白支票”。因為自2000年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就以每年2%-3%的比例增長。雖然根據近期釋出的全球碳排放量分析,發現201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較之上一年,已是幾乎不變,甚至下降了0.6%。但是這點小“光亮”,並不意味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就達到峰值,這有可能是因為中國等國家減少了使用煤炭,或者一些國家大量地使用了可再生能源。

  目前能做到的減排措施,無外乎開源節流,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等,汙染少、來源廣,卻仍缺乏將其高效便捷地轉化為其他能量的技術。而頁岩氣等的開採也是舉步維艱。甚至有研究表明,天然氣的使用也不能減緩全球變暖。

  碳捕捉和儲存技術也不能完全商用。新興的碳排放交易,初衷是為了合理分配各地區的碳排放,將溫室氣體作為一種商品來進行交易,但在減排難的大背景下,碳排放交易更容易淪為少部分人的發財利器。所以說,很多人並不看好2℃這個指標。

  而且有些科學家預測,未來三十年內,全球升溫一定會超過2℃。在2014年的《Nature》雜誌上,科學家就發文呼籲過應該拋棄2℃這個“大而空泛”的目標。

  畢竟,全球變暖並不是一個均勻性事件,在大部分地區升溫的同時,也有區域在變冷。人們統一將目標定為2℃,並不準確恰當,還有可能適得其反。而且溫室氣體的排放並不會立刻導致溫度的上升,從溫室氣體排放,到最終導致溫度上升,這個過程尚需時日。

  在我們為《巴黎協定》歡呼鼓舞的時候,也要深刻意識到,前路漫漫多艱險。拯救氣候變化,也許太晚了,也許還來得及。但這真的是需要全球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巨大任務,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