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民培訓心得體會
培訓班快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收穫。回去後,一定會學以致用,把合作社辦得更好,在建設新農村的運動中,做出自已的一份成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範文3篇,歡迎參考閱讀!
範文一
近日,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班***第一階段***暨首屆農業創業致富大賽活動在泰州市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開班,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樣的培訓班,和全省眾多優秀的農場主進行交流學習。
經過短短兩天的培訓,受益良多。在首日開班儀式省農委蔡恆副主任所講的《新時期“三農”問題思考》課題中提到20XX年是中國家庭農場元年,剛產生的事物應當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但是現在一些地方卻已經開始忙於總結,這不但不科學而且還容易走入誤區,使家庭農場的發展參照“標準答案”,不因地制宜也毫無個性特點。
農戶、種植大戶和農場主的區別在哪裡呢?農戶往往把生產與生活混為一談。種植大戶重在生產,而農場主則要學會經營。家庭農產的出現讓農場主要從戶主轉變業主。農民在目前是一個身份,而不是職業的標誌。
糧食目前依然是我國第一產業,無法取代的產業。但是第一產業的重視程度和發展水平是與其地位是不相匹配的。不得不承認目前農業的基礎依然薄弱,傳統農業沒有根本轉型,傳統農業根本沒有轉變;農民的增收仍然困難,沒有全面富起來;農村的發展依然落後,沒有像期望那樣得到改變;農技推廣依然故我,沒有走出新路子。
可以說農業現代的路還要有2萬5千里的路要走,目前的現狀是:1、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2、農業現代化滯後於工業化、城鎮化,3、資訊化與農業現代化的融合程度滯後於工業化、城鎮化。農業不能被邊緣化,目前進入過往政策負作用的消化時間。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試點一定成功,2年的事情1年就能完成,但是問題往往被忽視。
關於農業問題,今天是永遠的現代,現代農業的建設永遠在路上,農業現代化只有轉型沒有定型。
新型的農業模式應該是:新型經營主體+新型服務組織+新型職業農民。
一些發到國家農場主是這樣經營的,首先到信貸公司去申請一個ID,然後用此ID到良種公司購買種子,再聯絡植保公司進行植保,最後通知收購企業到田間收購,返回信貸公司進行結算。整個過程農場主幾乎不用怎麼麻煩,起到中間人的作用。但是這種模式在我國估計發展起來不那麼容易,但是現在很多農業從業者在嘗試,比如成立專業農機合作社,植保公司,收購企業。現在怎麼樣讓金融公司參與進來,形成一個閉環的產業鏈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範文二
我今年47歲,初中文化,家住安陸市孛畈鎮青龍譚村2組,20XX年12月份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推薦下,經學校領導批准,我參加了安陸市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一週的學習,讓我體會十分深刻。
一、本次我學到了新型職業農民素養與農業發展新理念,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專業技能。同時,專家對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級的基本判斷,惠農政策解讀,超級水稻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及有機質提升,改粳工程,高產優質良種應用與糾紛處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與面源汙染控制,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農業減災避災技術,水稻機械育秧技術,理性看待轉基因等等的講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開了眼界,深受啟發。
二、通過本次學習,我提高了認識,懂得了僅僅依靠80畝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沒有出路,我下定決心回去後擴大生產,流轉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學技能帶動鄉親們共同謀求生存,追求財富,服務社會。
三、經過這次學習,讓我真正認識和體會到新型職農民培訓的重要性與使命感,尤其我們安陸是農業大市,地廣人多,農業生產簡單,很多農民崇尚外出打工賺錢,棄荒田地,確實令人憂心。那麼,安陸農業如何走呢?我個人有幾點小建議:一是我市農業局進一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二是讓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訓後,領導幫助其流轉土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使想種地的人有地可種;三是集中全市專業化農業科技人才,服務於農村,服務於農民。
範文三
我還沒接觸新型職業農民時,覺得在農村種地也就那麼回事:祖輩們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在土裡刨食,我在農村種地也好開店也好,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但是通過這幾天的培訓學習,我覺得我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變化:
一、種植不是簡單的“播種施肥收割”
科學種田,也不是遙不可及的“高大上”的事情。儘管種植技術裡面的門道很多,我不懂,但是沒關係,我照樣能享受到高科技給農業帶來的實惠--有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提倡,有那麼多優秀涉農企業的真誠幫助,我們是能學會利用新技術的呀。
先前我父親那一輩人種地,還主要靠人力,水牛是極為重要的生產資料。那時候,一個農村家庭如果能有一頭健壯強勁的水牛,那在整個村子裡都是讓人羨慕嫉妒恨的。再後來,拖拉機出現了。拖拉機耕地耙田不嫌累„„碾滾在拖拉機的轟鳴中平稻場、碾穀子,水牛逐漸從農村的生產陣營隱退。最近十年,拖拉機的“工作”又逐步被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所取代。所以,時代在進步,我們農民種地也應該與時俱進,主動接納新思想改變舊觀念--爭做新型職業農民。
二、自古以來,農民靠天吃飯
這話不假,但放在今天,就不那麼絕對了。我們有了溫室大棚,冬天都能吃到西瓜草莓,還需要昂著腦袋指望老天爺吃飯麼?不懂技術,有專家!沒有資金,有政府、有銀行!現在農村道路國家幫我們修得那麼好,農村好多家庭電腦和網線也都安裝了,我們鎮這邊土地水源也不比別處差,形勢大好,為什麼不試一下呢?通過參加這幾天的培訓,我感覺,要做新型職業農民,要學習的東西還蠻多。一說學習,估計很多人在想,我文化程度低,我年紀大,學不會呀。我在培訓剛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現在我的認識就不是這樣的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舉個例子,十幾年以前,我們在座的可能有手機的並不多,手機剛拿到手,我們還不是擔心自己玩不轉。仔細想想,大家學會用手機,又花了多長的時間和精力呢?
培訓講計算機時提到過電子商務,我覺得只要用心,瞭解門道學會使用,並不難。一句話,政策資源條件都蠻好,就看我們的行動了。
三、農產品的銷路問題
我們這一批學員,有的是經銷農資的,有的是一邊經銷農資還一邊在種地。老百姓種出來的東西能不能賣出去並且賣個好價錢,對我們的收入來說,是直接相關的。很長一段時間來,老百姓是等著商販上門收購的--價格行情存在著資訊不對稱不及時等問題。作為距離農民最近和最重要的“商業點”,我們其實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服務:比如,引導和幫助老百姓科學化、規模化種田;提供農業政策、新聞、知識、經驗等資訊;主動成為各大電商在農村的觸角,在網上銷售特色農產品„„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如果自己也種地,剛好可以帶個頭。
我自身能力眼界有限,暫時只想到這些。目前一些想法還不成熟,還需要向專家向領導尋求幫助。通過參加培訓以及參觀,我清醒地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將在農村湧現,這個趨勢很明顯。無論是去當新型職業農民,還是為他們提供農業服務,都是靠譜的,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