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師工作總結精選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下面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

  1

  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要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得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化學放在初三開設是因為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我面臨的問題是課時少、任務多、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基礎不強、學習情緒不高,有一定的畏難、依賴心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我制定並在實際教學中及時根據情況進行有效調整,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學生剛接觸化學時,對化學都很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發現學化學需要記憶的知識繁雜,尤其學到化學用語、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認為化學是一門難學的學科,對化學逐漸失去興趣。為此我就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一些化學家不畏困難危險探索化學奧祕的軼事;講中國古代的偉大成就和近代的落後,講中國的崛起也需要化學,多數學生都能感到學好化學知識重要。

  初中化學需記憶的知識是比較多、比較繁雜,時間又十分緊張,因此我從第一節課時就將化學的特點告訴學生,提醒他們注意巧記的一些方法。教學中將每一節課的主要內容濃縮成幾句順口溜,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記憶。例如:實驗室製氧氣的兩種方法:高錳酸鉀製氧氣,固固加熱的裝置,集氣首選排水法,向上排空也可以,操作步驟7個字,”查裝定點收離熄”。

  二、精講精練,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中我緊扣課標要求、考試說明,利用教材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創造情境,設疑破難。教學中總是提醒學生學法-----“念”和“練”,這十固知識的途徑。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研究這些問題,讓他們動手練習或口頭表達練習以達到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鍊鐵的原理是還原時,我讓學生書寫出換一種還原劑氫氣或炭粉還原氧化鐵、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進而明確異同點,進一步複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等。

  三、盡力做好單元複習工作

  初中化學知識內容繁雜,涉及到幾十種元素及化合物和數量眾多的化學方程式,所以要抓住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絡,區別異同,歸納對比,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是提高化學成績的途徑之一。我在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做好每個階段的複習工作,每一章都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列印相應的過關複習作業,讓學生學有所依、學有所獲;練習題、測試題都精心選擇,量質合理。對於學生作業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時批改,在作業上針對個人提出要求和意見。

  2

  本學年我擔任高三37、42、43三個理科補習班化學教學工作、高三43班班主任工作和高三補習班化學備課組工作。高三化學總複習是中學化學學習十分重要的時期,個性是補習班在鞏固基儲優化思維、提高潛力方面將直接影響高考成績的提高。本學年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研究資訊,看準方向

  1.研究高考化學試題。這幾年的xx高考化學試題具有必須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持續穩中有變的原則。我們比較了試卷的結構、試題型別、考查的方式和潛力要求等,從而理清複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

  2.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將有利於把握複習的方向和深難度,有利於增強複習的目的性。

  3.熟悉考試大綱。在我省考試大綱公佈之後,我與備課組老師仔細研究,並準備在今後教學中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複習的方向。

  二、抓綱務本,擺正關係

  高三化學複習,不“迷戀”複習資料,不陷入“題海”,處理好下面幾種關係。1.教材和複習資料的關係。教材是化學總複習的根本,以教材為主體,使中學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路化,並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複習資料作為主要參考書,供整理知識、練習使用。

  2.重視基礎和培養潛力的關係。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總結、歸納,使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結構化、規律化,從而做到在需要時易於聯絡和提取應用。同時注意規範化學用語的使用***如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離方程式以及化學式、結構式、電子式等***,規範語言文字的表達潛力,力爭使基礎知識過手。

  3.練習量和複習效率的關係。練習是化學總複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練習量務必合理,以保證質量為前提。我與同備課組老師基本每週都精心準備了一張周練卷,每單元準備了單元過關測試卷。

  三、多思善想,提高潛力

  1.精讀教材,字斟句酌。

  系統複習,對教材中的關鍵性知識***我們常說的考點***,進行反覆閱讀、以點帶面構成知識結構;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描述要科學、準確,化學用語規範使用,實驗現象和操作要點要正確等。如與離子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決定、離子共存問題、離子濃度大小比較、離子的檢驗和推斷、溶液的導電性變化等。

  2.學會反思,提高潛力。

  潛力培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複習和解題訓練,做完練習題還要進一步思考:該題考查了什麼資料,其本質特徵是什麼,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嗎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更要多下功夫,不僅僅一題一得,更要一題多得,從方法上領會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破題、答題的方式和奧祕等,以此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用心溝通,因材施教

  1、課前認真備學生,用心在課前、課後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注意創設不同的情境,誘發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創新慾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都能學有所得,不斷提高。

  2、課後,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從知識、學習思想、學習方法等進行輔導,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

  五、取得的成績

  透過一年的努力,我班教師通力合作,齊心協力,43班超額完成學校下達的高考目標任務,完成率101.69%,其中重本任務完成率100.00%。

  透過一年的努力,我任教的班級均超額完成學校下達的高考目標任務,化學科目標任務完成率分別為102.3%、100.0%、113.9%,平均為105.4%

  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對教材的把握和知識資料體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學進度的掌握均存在必須的缺憾,基礎差的學生多,教學進度總是滯後,要做到段段清,節節過關就顯得前寬後緊的局面。

  總之,化學總複習要為高考做好知識準備和精神準備,要有目標、有計劃、講究方法、注重落實,千方百計地提高化學總複習的效益。

  3

  本學期擔任高三6、8兩個班級的化學教學工作,深感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放鬆自己。而且本屆學生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需要探索的東西多,教學任務繁重。但是經過一個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我與學生的關係處理得比較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依綱靠標,加強備考研究,科學備考。

  在進行高三教學的開始,我首先和備課組的老師一起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複習計劃,認真研究新課標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和近三年課改區的高考試題,明確重要的知識考點和能力考查標準,把準複習方向,以大綱考綱為指標,以高中化學新課標主幹知識為主線,挖掘好模組中的知識點,對模組作恰當的歸納和提煉,適度的擴充套件和提高,既要注重模組的單元或專題內的知識聯絡,找準知識的結合點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並通過一定的組織方式有機結合,從而順利構建模組知識體系和結構,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時,能準確、快速的在大腦儲存庫中提取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在複習課中,構建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複習以前的知識、整合和連貫新舊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把概念圖作為專題複習的導引和框架。

  二、緊扣教材,夯實學科基礎,突出知識主幹。

  夯實基礎是提高綜合能力的前提,沒有紮實深厚的基礎知識,解題效率、綜合能力就不可能提高。教學中以“夯實基礎,滾動提高”為指導思想,以“低起點,小坡度,密臺階,逐個突破”為複習策略,強調基礎基礎再基礎,“主幹內容多次迴圈,能力訓練分步到位,雙基知識反覆落實”,以紮實的基礎應對百變的試題。

  以“教材”為本,不脫離教材,不搞題海戰術,注意構建好各單元知識網路,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注意系統性,在複習方法和策略上抓住核心知識,結合事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

  三、重視知識應用,培養學生能力

  在教學中注重以知識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設計典型練習題組,訓練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處理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還要注重對學生讀圖、識圖和分析圖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從化學圖表中獲取資訊的能力和圖文轉化能力。

  此外,在教學中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克服負遷移,指導學生弄清楚新舊知識的本質特徵,區別新舊知識之間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之處,使學生避免舊知識對學習新知識的影響,即克服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

  ***2***強化正遷移,原有的知識越有概括性,正遷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清化學學科內各部分知識的聯絡,理清化學與物理、生物、數學等學科的聯絡,弄清化學科的概念、原理、知識要點,使所學知識具有概括性、系統性,實現最大可能的學習正遷移。

  四、關注熱點,關注現實

  在備考複習中,要有意識去關注社會現實、關注生活、關注人體健康以及環境問題的重大熱點問題。高考題往往以這些熱點資訊作為出題素材,情境新,問題熱,但考查考生的仍是對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此類題目往往起點高,落點低,許多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我們課本上,在教學中要注意“熱點回歸教材”,因為熱點只是外殼,是背景材料,相關的知識體系才是考查的內容,要找準熱點問題與教材的融會點,複習時隨時將熱點問題融入課本知識。

  以上是我這學期在教學上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一定的不足之處,這裡我把它小結出來,是希望有經驗的老師能給予指導。

  4

  本學年度,我擔任九年級化學7、8、9三個班的化學教學工作。現對本人的工作作一個小結。

  一、積極抓好日常的教學工作

  積極認真地做好課前的備課資料的蒐集工作,然後集體備課。每位教師的電教課比例都在90%以上。每週至少兩次的學生作業,要求全批全改,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在班上評講,及時反饋;認真上好的學生實驗,要求全體學生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課後認真書寫實驗報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課外練習題,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識覆蓋面,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每章由專人負責出題;每章一次的測驗題,也由專人負責出題,並要達到一定的預期效果。

  二、積極參加教學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處推進

  本學期學校推行了多種的教學模式,要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更好地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更自主地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本學期上了一節區級示範公開課。都能積極響應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網上資源,使用啟發式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三、加強業餘時間的業務學習

  積極學習各種知識,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知識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以適應當前教育的形式,給自己充電。我還利用晚上和週末的業餘時間到電腦學校學習。學習製作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同時也幫助其他同志製作課件,上網查詢資料等等。

  四、下學期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爭取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3、加強守紀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習,課下也要按校紀班規嚴格約束自己。

  4、以平等的心態去和學生交流,以真誠的心去換取學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將心比心,不僅讓學生敬畏你更要親近你,打心眼裡接受你愛你疼你。

  5、在教學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能力和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5

  2019高二學期即將過去,回顧這半年的教學工作,可以總結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這裡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番梳理和總結。

  一 理念的轉變

  相較於我剛接手普高化學的時候,這學期的教學工作有了很大變化,這一變化從根源上講是源於理念的變化。

  我以前的教學理念是"以重點中學、正規學校的高中化學要求為參照,要求學生達到這一水平"。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為重慶市頂尖名校的畢業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參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換句話說,我當初的教學要求是什麼樣,我就會要求學生也達到。

  其次是客觀條件,在那時我還在承擔職高數學的教學工作,勢必不能兩頭兼顧,而現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學資料幾乎全部是名校、重點學校的資料,這也就使得我的教學無法降低知識難度。

  另外,我想講的是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還有其合法性。儘管來到菁華中學的學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學程設計得當、教學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進步甚至接近或者達到重點中學的要求的,這一點在我做課外輔導與重點中學和名校的學生接觸中感受尤深,他們的底子確實紮實,但他們並不是高不可攀,他們仍然需要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學習和訓練才能取得優異成績,而這些紮實的工作恰恰是菁華的教學所難以達成的。

  從這學期開始我辭去了職高數學的教學工作,專注於普高化學,這使得我終於有時間將一門學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徹。加之來自課外輔導工作的啟發,我開始質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這樣的要求,即使是學生全部達到,這樣的化學到底有多少意義。

  如果說重點學校或正規學校的學生將考學作為最大的意義,那麼對於菁華的學生來說--他們中很多對此並沒有執著的信念和想法--這種訓練又有什麼意義,這讓我的思索迴歸到學習本身、知識本體。也就是說,如果學生不想升學,我們用"高考要考"這樣的說辭已經沒有任何恫嚇學生的威力的情況下,學化學的意義是什麼?讓學生知道"麻黃鹼是一種興奮劑"到底對他們將來的工作生活的品質有多少的提升?有鑑於此,我提出了一種新的理念:"學能學會的化學,學有用的化學"。後來再加上一句:"學基本的化學素養"。

  最後一句的提出是來自於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學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解釋我們身邊的世界。物理從物體與力的角度,化學從物質變化的角度等等。而這個世界的化學解釋有它自己的一套邏輯體系和語言體系,例如,化學認為物質變化來源於分子的分解和原子、離子的重新組合。換句話說,化學中分子、原子、離子等的微觀粒子體系,和用這種體系來解釋世界,是化學核心的部分,是化學的語言,掌握這樣的體系是一個學生學沒學化學標誌。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學素養"。這正如高中化學課程標準開宗明義對化學的界定那樣:"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特徵是研究分子和創造分子。"

  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編寫了《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必修1、必修2、選修1三個分冊。下面我就談一談這樣的一份教輔資料是如何落實貫徹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二、解讀《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

  文末附有《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經對如何使用這一教輔資料和編寫目的進行過較為到位的說明,在這裡我從解答關於理念的三個問題的角度出發再次闡述如下:

  1、《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如何體現"學能學會的化學"

  得益於課外輔導的開展,我有了在教學實踐中詳細梳理包括初中化學在內的整個中學化學的知識體系和脈絡的機會。並且通過對學生在學程中的觀察與師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認識到他祕於化學知識的建構過程。理解教材編寫者在這裡如此編訂的意圖,瞭解學生是如何學會化學的相關知識的,這兩點是能夠貫徹"學能學會的化學"的先決條件,也是"能學會的化學"的具體內容。

  在編寫《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的過程中,我在閱讀教材時始終在想教材編寫者到底希望學生掌握什麼,想讓他們獲得什麼知識和形成什麼能力。然後,我將這些東西以提問、留空的形式留給學生去解答。這些問題來源於教材,但絕不超越教材。換句話說,只要學生去閱讀教材和思索,是能夠解答或者說從書本上找到絕大多數問題答案的。這就奪走了學生以"學不懂""基礎差"為理由不學化學的合法性根據。如果說以前的化學確實要求很高,學生除非特別刻苦勤奮、廢寢忘食地補上以前學習欠缺的漏洞才能夠聽得懂,那麼現在的化學就不需要如此,僅僅需要學生用一些精力在讀教材上,將教材上淺顯的知識點記錄、轉述在學案上即可。

  這份《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同時也決定了這個學期考試試題的變化。為了與之配套,我自己編寫了選修1四個單元的單元檢測題和半期、期末考試題。在這些考試題中,重視基礎,問題來源主要是《知識過關》。

  2、《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如何體現"學有用的化學"

  化學應該是有用的。這一點來自於職業教育的啟發。在過去的普通中學教育中強調學科體系,強調各種複雜的變形、計算,而恰恰忽略了對身邊化學現象的解釋和關注。學生只有做題計算的能力而缺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缺少生活經驗的積累。

  例如我輔導的一個魯能巴蜀中學的高一學生,他能夠很順利地進行結合化學方程式的複雜計算,卻無法回答"加工鋁箔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這樣的常識問題。即是說明在他的日常學習中,教師並不注重知識與生產實際的聯絡,而學生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僅僅學會了應付考試難題,而並沒有辦法提升自己對身邊事物的理解和適應能力。這恰恰是化學"有用的"部分。

  所謂有用,並不是應考這樣急功近利的角度定義的,而是從學生未來人生的適應能力的角度出發去界定。在他將來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會接觸到直觀的、直接的現象,而不是命題人精心設計好的文字敘述的應用題,他們如何能夠運用自己所學去解釋這一現象,從而降低對未知世界的恐懼感、緊張感,提高適應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質,這便是"有用"在何處。

  也因此,我在編寫過程中,將普通教學中往往一筆帶過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實踐中的應用的知識也納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如何體現"學基本的化學素養"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對中學化學課為什麼開課的追問。課程標準對其必要性是這樣闡述的:"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必須構建新的高中化學課程體系。"

  如果說之前的"有用"是偏重於提升學生基本素質,希望學生能夠做一個更高品位、更有涵養的人。那麼"基本的化學素養"則是針對想要在化學或者別的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的學生,化學課應該讓他們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備基本的知識能力。換句話說,我在理念中並沒有拋棄掉學科,將中學化學課完全變成科普常識講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認為學科基礎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應該強化。這個基礎並不僅僅是知識的識記,而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科思維的構建,正如之前所談到的那樣,化學是用原子分子的變化來解釋自然界的現象,那麼我們就應該培養學生解釋現象的能力。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論進行思維和推演和將這樣的思維推演過程形成文字或進行口頭表達的能力。後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寫化學方程式,能夠用化學方程式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

  培養化學式的思維和使用化學語言的能力,我想這是我謬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課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編寫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簡答題,需要學生闡述這個反應之後的道理,需要他們學會諸如"過量""適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語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說,對於教材中一些非化學重點掌握的點,我認為同樣可以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也一併納入。例如濃度,在選修1第75頁資料卡片中,溫室效應氣體濃度資料採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這樣一個體積濃度的單位。在這裡我想讓學生將學過的幾種濃度--質量濃度、物質的量濃度--並置並加以比較各自的差別。

  另外這裡所說的"基本"也有之前"學得會"的含義。在以往的應試教學中,對解題法、解題術、公式套用的講解過多,而對基本方法的關注不夠。其實化學計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簡便方法,將以前需要兩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這些方法當然可以使得計算更加簡單,但如果忽略了對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講授和訓練就直接傳授這種"中間步驟""二手公式",是令教學陷入低效、反覆講授學生卻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況下,學生只知用這個方法,卻不知如何去用、為何要用。這樣的教學學生是越學越死,只要題目稍加變化,或者出現無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學生便會不知所措。究其根本,還是對基本的原理認識不清、對基本方法體會不深。在我編寫的過程中,這種需要所謂"簡便方法"的題目儘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會按照這種方法去進行教學。簡便方法是來自於基本解法熟練掌握之後自動生髮的,所謂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過基本的方法,就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只能導致盲目地、機械地套用。這也是學生普遍對化學學習缺乏興趣,覺得化學難學、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我還總結出了基於《基礎知識過關》的三步教學法。

  三、三步教學法

  三步教學法第一步是做《基礎知識過關》。這份資料既可以用作課後及時鞏固的課時作業,也可以作為教師授課時學生手中的學案使用,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弄懂課堂知識。

  第二步是章末標準測試初測,也就是所謂的形成性考試。在做完《基礎知識過關》的基礎上,進行第一次的章節標準測試。標準測試是對課堂知識的一些綜合運用和擴充套件。我為這個測試訂立了量化標準,如果學生能夠達到及格分數,說明基礎部分已經過關,他需要做的就是認真聽這份試卷的評講。而如果低於及格分比較多,則說明基礎知識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礎知識過關》再次鞏固某些基本知識。這樣量化的作用是為學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學情,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策略服務的。簡單地說,過去的學生學與練都是稀裡糊塗的,是在教師的嚴格控制之下的,他們自己對自己的學習調控的機會不多,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而這樣的量化使得學生自己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現狀有一個把握,並自己意識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經過初測評講之後,第三步是同一章節的再測,這次是學業驗收考試。同樣,這次考試也有量化標準,如果能夠考到良好以上,則說明這個章節的平時學習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節。如果不能,則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紮紮實實地完成。實際上,初測與再測在很多知識點上是重複的,而學生如果一而再地犯這樣的錯誤,則一定是在聽評講的時候不到位。這也很好地提示學生,不要重練題輕反思,練題不在多,而在於練過、講過之後是否真的弄懂,並且學生自己要為自己的學業負責,每一次的練習和聽評講都應該專心致志。

  四、對《高中化學基礎知識過關》和三步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暴露的問題的反思

  儘管對教學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和創新嘗試,並且教學效果取得了相當大的提升。但在實際教學中無論是《知識過關》還是三步教學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並沒有預想到的困局。

  就《知識過關》而言,因為答案几乎全部來自於書本,學生出現只知道照著書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對於那些需要進一步思考,書上沒有直接答案的,則乾脆選擇放棄不做的現象。這樣的結果,實際上《知識過關》也就失去了自己該起的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實這一點跟學生長期養成的被動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我們的學生過於習慣被動接受知識,怕出錯,怕老師看不起自己,長期處於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學習狀態中。解決的方法是可以嘗試將它作為教師講授新課時的學案納入當堂課程設計中來。也就是按照學案上的問題展開教學和學生自學、討論,並及時記錄。而實際上對於自學能力強的、主動探究意識強的學生來說,《知識過關》是完全可以作為課後作業的。例如我前一段輔導的一個在新加坡讀書的重慶留學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講授任何知識的情況下,通過這份導學方案,結合課件進行自學,而我僅僅需要進行糾錯和重難點的點撥。

  在三步教學法的實踐中,我也同樣遇到了類似水土不服的問題。學生在第一步過於刻板地照書抄答案,而初測聽講過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驗收考試不理想的情況也常見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魯能巴蜀中學的一位劉同學,在第一章的考試中,初測67分,再測96分。而菁華的任力同學,初測約50分,再測86.5分。這說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教學法,只有針對學習特別努力、踏實、有相當基礎、一點就透的學生才效用明顯。而對於其他學生來說,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適應這種精耕細作的、有悖於以往廣種薄收的教學方式。

  以上就是我對這學期教學工作幾個主要方面的總結,掛一漏萬,並且囿於我的水平錯訛之處在所難免,還請領導及各位同行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