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老師個人教學課堂反思論文

  以教材為依據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不但能夠很好地活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氛圍,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學生在新課學習過程中的用心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歡迎大家參考與借鑑。

  ***一***:

  一、做好備課工作,以教材為依據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

  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前,首先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做好新課的備課工作,熟讀教材,瞭解課堂教學的目標,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教學的重難點,以教材為依據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採用直接講述知識的教學方式去引入新課,這種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不但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還不利於學生學習潛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探究性學習潛力的鍛鍊。以教材為依據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不但能夠很好地活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氛圍,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學生在新課學習過程中的用心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地球的運動”這一節的教學時,能夠結合這一節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由於太陽直射點的變化,所帶來的晝夜長短變化的全球分佈規律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全球分佈規律”來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給地球自然環境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從而匯入新課。

  二、結合生活實際,貼近自然構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情境

  許多學生在進行高中地理學習時,往往會認為高中地理知識點過多,而且許多知識記憶性較強,離自我的生活實際較遠,導致許多學生對於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存在必須的畏懼感,缺乏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學與實際生活較遠,產生了知識與應用的脫節。所以大部分學生在進行高中地理學習時往往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點記憶不強,常常出現記不清、記不全的現象。從而在必須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效率,不利於學生高中地理成績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能夠將高中地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構建探究式教學情境,從而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的教學時,則能夠聯絡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構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給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除了地震給人們帶來嚴重影響,還有哪些災害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影響呢?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這一節課就來學習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三、重視課堂互動,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課堂互動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務必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要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應用潛力為核心。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能夠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採取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針對探究性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獨立分析問題的潛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潛力,讓學生之間透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取長補短,提升學生學習潛力。以“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學為例,教師能夠設定探究性問題―――“人口增長對資源有哪些影響?”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對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以及森林資源等資源的影響,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四、加強教師指導,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探究式教學過程的學習主體是學生,然而學生由於其知識水平有限,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在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缺乏方向性,缺乏目標性,導致探究式學習過於盲目,效率過低,這一問題也是許多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往往會過於“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時,必須要加強教師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並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探究性學習。以“溼地資源的開發保護”的教學為例,教師能夠採用梯度設問的方式去逐步引導學生,例如,“什麼叫做溼地?”“根據溼地的構成原因能夠將溼地分為哪幾類?”“我國溼地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其分佈與哪個氣候要素密切相關?”“溼地水分的蒸發,可在附近地區構成降雨,具有調節區域氣候的作用。你贊成這種說法嗎?”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動態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實際以及實際教學資料為基礎,合理設計教學模式。然而不論採取何種教學方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為目的。

  ***二***:

  一、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提問的功能

  1。有效性提問的啟發與培養功能。傳統高中地理教學的提問型別多為記憶型提問***如:什麼是季風***,觀察型提問***如:找出地圖中裡海的位置***,以及理解型提問***如:美國矽谷的區位條件有哪些***,此三種提問型別均為低層次提問型別,主要考查學生的書面知識記憶,以及學生觀察直觀材料的潛力,缺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應用型提問、探究型提問、評價型提問型別,無法鍛鍊學生分析、解決與評價地理事物的綜合性潛力,且提問的次數較多,隨意性較強,使得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提問普遍缺乏目的性與策略性。對此,有效性提問立足於地理教學目標,增設相關提問型別,重在啟發學生思維,實現學生地理知識與地理潛力同步提升的教學功能。

  2。有效性提問的激勵與參與功能。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提問的方式與資料缺乏應有的設計,一方面是提問形式過於單調,趣味性不強,無法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有效性提問利用設疑吸引法、反詰提問法、層層遞進法、比較提問法等多樣提問方式,優化教學的趣味性與新穎性,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是問題設定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教學的真實需求,難以實現預期效果。有效性提問明確提問的發問點,包括預設匯入提問、預設銜接點提問、預設圖樣提問、預設課後思考提問等各種提問策略,對應不一樣的教學需求,指導學生參與教學。

  3。有效性提問的反饋與調節功能。有效性提問還具備教學的反饋與調節功能,高中地理教學的提問反饋主要存在於理答環節,在傳統地理教學提問中,教師普遍重視學生的問題答案多於問題本身,忽視問題的探究性過程,且教學提問的主體以教師為主,學生很少提出問題。有效性提問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光,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究與拓展,教師鼓勵學生提問並認真傾聽,適時點撥,實現有效理答。高中地理教學提問的調節功效是指教師提問為教學建立的節奏性,傳統高中物理教學提問不重視提問的簡潔與準確,模糊性問題常常影響教學的連貫性,有效性提問重視教師的提問表達技術,旨在為實現物理教學過程的流暢奠定語言基礎。

  二、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問策略

  1。緊扣地理教學目標的多元提問型別。高中物理教學應立足於教學目標,利用多元提問型別啟發學生思維,實現學生地理知識與潛力同步提升的教學功能。在提問與教學目標相結合方面,以《地球上的水》為例,可設定如“地球上淡水儲量佔多少”“、淡水主體有哪些”等概念性問題,對應知識性目標;透過地理圖表觀察,提取資料分析地理問題,對應樹立學生水資源保護觀念的情感性目標;透過設定“人類採取哪些措施緩解黃河斷流”等問題,對應方法性目標,鍛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潛力。在提問型別方面,應多采用應用型提問***如:運用案例歸納放牧業的農業地域型別***、評價型提問***如:你對我國人口政策有哪些看法***、探究性提問***如:為什麼市區的氣溫要比郊區高呢***等等,創設學生的問題情境,啟發、培養學生的思維過程與潛力。

  2。強化教學提問方式與資料的設計性。高中物理教學實現有效性提問的激勵與參與功能,應強化提問方式與資料的設計性。一方面是趣味性設計,比如《工業地域的構成》,可採用設疑吸引法,“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可口可樂公司為什麼不聚集在一齊?”引出工業分散課題;講解《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時可加入中國玩具鴨與淘金熱的故事,以“中國玩具鴨怎樣在海水運動中到達英國”的設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發問點設計,發問點設計旨在滿足教學的真實需求,以新舊知識的銜接需求為例,可透過預設銜接點提問來實現,比如,《人口的數量變化》,“我們已明白人口增長在不一樣歷史時期呈現不一樣特點,那麼在相同歷史時期的不一樣國家,人口增長又有哪些特點呢?”由此承上啟下,從時光變化教學自然過渡到空間變化教學上去。

  3。保障理答的互動性與訓練提問表達。高中地理教學實現有效性提問的反饋與調節功能,教師重在保障理答的互動性與訓練提問表達。在理答的互動性方面,教師應完成基於問題的“傾聽―――評價―――引導”過程。比如,教師提問“:魯爾區的區位條件有哪些?”學生給出“交通與資源”的答案後,教師應用心評價:“很好,還有哪些其他條件?”引導學生探究遺漏的“水源”條件,再進一步追問:“為什麼它會具備交通條件、資源條件、水源條件呢?”從而逐步深入教學程序。在訓練提問表達方面,教師則應力求語言的簡潔準確。比如圍繞地球公轉運動提問,教師應將諸如“九月十日太陽直射點與赤道的關係”準確到“九月十日太陽直射點位於赤道以南還是以北”。

  ***三***: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的突破。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外按自我的需求觀看微課視訊,透過網路與同伴及教師交流,然後帶著問題在課堂上參與學習,教師發揮著指導的作用,有效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本文就對地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進行反思。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地理教學

  一、前言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新的教學模式引領著教育教學前進的步伐,翻轉課堂這種創新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製作微課視訊,學生回家或課外利用資訊科技平臺學習微課視訊及其他學習資源。在課堂中師生、生生互動,展示學習成果,交流心得,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學生、資訊科技、課程資料和學習環境構成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五個要素,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學生是主動探究者;資訊科技是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交流的工具;教學資料是基於微課學習和問題探索的導向。在各種環境下,教師、資訊科技和教學資料都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因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中心是學生。學生能夠利用網路平臺中的教學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將自主學習遇到的難題留到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學習,教師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並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取得最好的教學成果。

  二、地理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為課外和課中兩個模組,課外部分是教師的課前教學準備階段和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階段,而課中部分為知識內化階段和綜合評價階段。首先,教師課前根據課程資料明確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創造教學微課視訊;其次,學生在自主學習階段透過對所學教材資料中的事物名稱、規律、原理等進行自主學習,進行知識的初步理解和應用;再次,在知識內化階段,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的知識等進行進一步理解、掌握,然後透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分析,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最後,學生對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進行歸納、總結、評價,構成一個知識框架,掌握學習資料,到達必須程度上內化知識的目的。下方以《氣溫和降水》一節為例進行地理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

  ***一***製作課前學習材料是課堂教學有效的關鍵

  第一,明確本節資料的學習目標。一是透過課前學習,掌握氣溫和降水概念及測量方法;二是透過“翻轉”讓學生自我掌控學習,學會自我管理;三是透過課堂活動讓學生學會分析世界氣溫和降水的分佈規律。第二,建立課前學習文字材料。課前,為了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體系有個初步認識,遵循初中學生的學習程度,我透過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資料,瞭解氣溫和降水的概念、觀測方法、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的變化等方面的知識。為了便於學生學習,我在氣溫部分補充了有關等溫線的進一步探究,以幫忙學生初步瞭解等溫線知識,為學習世界氣溫分佈規律打好基礎。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難以理解或解決的問題。發現問題意味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明顯,掌握了學習方法。此外,學生還能夠從練習當中發現自我對氣溫和降水知識掌握不到位或者相對困惑的方面,此時,學生要做好標記,將問題留到課堂上與學生或老師共同探討。第三,確定視訊要表現的資料,即氣溫和降水的分佈規律並錄製視訊。我運用錄屏軟體錄製了四個微視訊,分別是等溫線的識別、世界氣溫分佈規律、降水型別及等降水量線的識別和世界降水量分佈規律。視訊的時光最好控制在十分鐘以內,而且要目標明確,能夠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課前,教師能夠將“

  學習材料”和微視訊發給學生,供學生課前完成知識的學習。學生根據自我的學習狀況進行教學視訊的觀看,對自我的學習進度進行安排、控制,且能夠透過多次暫停、回放方便地做筆記,這樣,學生能夠高效地完成課前練習。

  ***二***組織課堂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根本

  環節一,疑難解答。本環節目的是對學生課前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針對“課前學習疑難問題統計”的結果,教師要根據問題之間的知識邏輯關係進行分類彙總,以便最終總結出疑難問題,如: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的識別、從世界年平均氣溫圖分析歸納氣溫分佈規律、世界年降水量分佈圖分析歸納降水分佈規律等。關於解答,教師應先組織學生分組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由學生來分析解答,最後教師再分析歸納氣溫和降水的分佈規律。環節二,小試牛刀。本環節目的是檢驗學生透過課前學習對主幹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能夠精選兩道考查主幹知識的題目,讓學生在規定時光內完成。如考查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認識、氣溫和降水的分佈規律。環節三,成果展示。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之後,完成個人或小組的成果集錦。透過對知識的應用分析和探索過程,學生得到不一樣程度的收穫。成果展示能夠幫忙學生在個人、小組的不一樣成果中間擴充自我的知識,使得地理課堂到達最佳的效果。環節四,問題研究:體驗我們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變化的原因。本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懂得氣候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絡。

  ***三***開展綜合評價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反饋評價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透過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反饋有利於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從而讓學生髮現學習的樂趣,而後能夠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地理學習當中,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三、“翻轉課堂”實踐感悟

  翻轉式教學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時光,使學生能自我調節學習,能滿足不一樣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能體驗學習樂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理念,是對傳統課堂的一種創新教學模式。初中地理“翻轉課堂”還只是處在嘗試階段,它究竟能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的幫忙和效益還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不斷的實踐與反思,相信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必會為初中地理課程的順利推進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

  1。高中階段培養學生讀圖潛力的好處

  從歷年高考的命題來看,能夠說是“無圖不成題”,對考生的讀圖潛力要求比較高,要求學生判讀、填繪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熟練使用各種示意圖、景觀圖、統計資料圖表等,要求學生靈活地進行“圖圖轉換”和“圖文轉換”。能夠說學生讀圖潛力的高低,在必須程度上決定了地理考試的成敗。為了適應考試命題的需要,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教師務必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讀圖潛力。

  2。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主要型別

  高中地理的學習是對初中地理課程的繼續和深入,學習資料上由感性認識逐漸進入到理性認識,偏重於研究地理學中的本質資料,高中地理中的地圖在資料和形式上更加複雜和多樣化,除了初中地理常見的區域地圖之外,還有一些等值線圖、剖面圖、資料分析統計圖表等資料,在學習的方法上除了識記之外,還需要進行理解分析。

  3。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潛力的教學策略

  3。1重視地圖運用,養成用圖習慣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圖潛力,首先要求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地圖,利用地圖在地理學中的核心作用進行地理教學,潛移默化地營造用心應用地圖的氛圍和習慣。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讀圖學習,透過讀圖來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對地圖的學習興趣的良好習慣。如蘇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運動”一節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教材中的地球自轉、公轉示意圖和地球時區圖來直觀地講解地球運動的規律,利用讀圖來更好地理解日夜更替、四季更替、時差等現象的根本原因,調動學生學習地圖的用心性,養成良好的用圖習慣。

  3。2鞏固基本技能,培養讀圖潛力

  讀圖潛力建立在對地圖的基本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之上,教師應首先讓學生了解地圖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讀圖技能。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標註三大要素在地圖中的應用,其次要根據地圖上的圖名及主要因素把握住地圖的主要資料,引導學生利用地圖來形象記憶、歸納分析、直觀表述地理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讀圖潛力。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進行地理知識的遷移,將多付地圖進行綜合處理分析嘗試進行圖圖轉換、圖文轉換、文圖轉換、圖表轉換,進而推匯出地理規律與原理。例如在必修1中講解亞洲的季風構成原因中,能夠將亞洲1月海平面等壓線分佈圖與亞洲1月季風圖結合起來,理解季風與氣壓之間的關係,從根本上把握住亞洲冬季風的構成原因。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圖中的顯性資訊去分析和挖掘隱性的資訊,總結提煉對解答問題的有利資訊,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

  3。3進行填圖、繪圖訓練,全面提高讀圖潛力

  透過對已有地圖的觀察、理解和分析,能夠提高學生識圖、析圖潛力,而填圖和繪圖的練習則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眼、手、腦的通力合作,把握住地圖的更多資訊並進行表現,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例如,在蘇教版必修3第三單元《區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第三節“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中關於我國水資源的區域分佈教學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水資源區域分佈的地圖,從而加深對水資源南北差異的理解,為水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地理教學對學生進行填圖、繪圖的訓練,透過學生對地理事物的勾畫描繪,能夠加深認識,同時能夠鍛鍊學生的動手潛力,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4。結語

  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圖潛力至關重要,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用圖習慣,透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授和合理的讀圖、繪圖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圖潛力和地理學習潛力,從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五***:

  一、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影響因素

  在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中,教師由於受到傳統地理教學觀念的影響,將傳授地理知識,使學生到達應試考試的要求作為教學目的,從而構成了過多重視教學結果,而忽視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的現象。因此,教師認為地理教材中章節後面的活動資料並不是很重要,所以將這部分資料簡單地為學生指點一二,並沒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將完成教學目標當作教學的重要資料。教師為了到達教學目標,將超多的地理知識生硬地教授給學生,很少將地理知識產生的具體過程講述給學生,僅要求學生理解、記憶以及運用地理知識。還有的地理老師正好相反,過分強調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動”資料,在課堂上對這部分資料進行詳細地講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課堂應講述的重點資料,從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卻很難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難以實現最終的教學目的。

  二、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有效策略

  1。教師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動”資料,使學生用心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學習是一種主動理解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理解知識。這就需要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資料是一個不錯的選取。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地球形狀”時,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用心性,能夠讓學生在課前用紙折一個帆船,準備一個球,模擬船在球體上航行,平視球面上遠航歸來和去遠航時船的桅杆、船身先後看見的順序,然後再作一個比較,平視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紙船,看看二者的區別。教師還要讓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好認真記錄,根據觀察到的事實狀況得出地球是球體的結論。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潛力、分析潛力、思維潛力以及溝通潛力,還使學生切身地體會到了發現知識的過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快速地學習地理知識,還能夠加深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鞏固學生的知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動”的資料,將這部分資料作為教學素材,既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同時也高效地完成了課後練習任務。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有助於教授學生基礎的地理知識,同時又能夠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的潛力,從而

  實現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資料精心安排教學活動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幾乎每個章節後都設定了活動資料,這些活動資料具有必須的差異,有的活動資料側重考查學生的探究潛力,有的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潛力,有的側重考查學生的思維潛力。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這些“活動”資料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如有的活動資料能夠應用在課堂教學的匯入部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活動資料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資料,教師能夠利用這部分資料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實現提高學生解決地理難題及理解地理難點知識的潛力;有的地理“活動”資料有助於為學生蒐集相關的地理資料帶給必須的指導作用,教師能夠利用這部分的資料使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的討論和交流,從而實現提高學生思維潛力、分析潛力以及溝通潛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動”資料能夠幫忙學生對所學資料進行鞏固,加深學生對所學資料的印象,教師能夠將這部分資料安排在課堂的最後,以便為學生帶給充足的練習資料,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潛力;有的地理“活動”資料,教師能夠將其與所教的資料結合,為學生布置一篇小論文,提高學生將理論應用於實踐的潛力。教師還能夠將這些活動資料適時地穿插在地理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中,有效提高自我的教學

  效率和教學水平。總之,教師要善於挖掘地理“活動”的資料,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