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節貼春聯的作文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下面網要分享給你的是,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篇1

  除夕,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習俗,家家忙著貼春聯、放鞭炮、吃團圓飯;現在,人們還用電腦、手機發資訊恭賀新春。每年過年,我最盼望的不是壓歲錢,而是為家裡貼春聯,因為我發現了貼春聯的“祕密”。

  那是一年除夕的傍晚,隨著爸爸“貼春聯了!”一聲吆喝和我的歡呼聲,我家貼春聯的活動開始了!搬凳子,拿膠水,我歡呼雀躍地蹦跳著將新春聯交到爸爸手上。爸爸輕聲念出“生活年年好,事業步步高。”突然扭頭問我:“宇凌,你知道春聯是怎麼區分上下聯的嗎?”我傻了眼,從來沒想過,爸爸接著說:“要想區分上下聯,先得從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說起。如果最後一個字的聲調是第一聲或第二聲,那麼這句就是下聯;如果最後一個字的聲調是第三聲或第四聲,那麼那句就是上聯。你看,這幅春聯哪個是上聯,哪句是下聯?”我趕忙在心裡一念,啊哈,知道了,“‘生活年年好’是上聯,‘事業步步高’是下聯。我們開始貼吧!”“慢著!我再考你一個問題:‘請你告訴我,是上聯在左,還是下聯在左?”我剛想說上聯在左,可腦子一轉,又想:這些習俗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古時候的人寫字和我們可不一樣,是豎著一行行的,再由右向左一排排的,那貼春聯一定也是從右向左的,我高興地說出答案。沒想到,爸爸毫不猶豫地拋給我一個字:“錯!” “為什麼呀?”我不解地問,看著我疑惑的眼神,爸爸不緊不慢地說:“春聯的上下聯位置取決於橫批,橫批是從左向右的,那麼,上聯就在左,下聯就在右;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的,那麼就剛好相反,明白了嗎?”哦!原來如此,我鄭重其事地點點頭,拿著春聯一看,橫批是從左向右的,便小心翼翼地貼了起來。一會兒功夫就完成了,我喜滋滋地看著。

  在震耳欲聾地鞭炮聲中,美味可口的年夜飯上桌了,我吃著大蝦,想著我發現的貼春聯的“祕密”,不禁有些喜悅,因為讓我學到了新的知識,豐富多彩的除夕之夜,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習俗,讓人不免對她產生無限憧憬。我愛我們的節日!

  篇2

  已經到了年二十九了,再不貼春聯就晚了,所以,求伯伯早上帶著介山哥哥來到捷勝的老家準備貼春聯。

  我站在二樓的樓梯口等著介山哥哥,他一上來,我就把他領到茶几前,開啟電視,說:“這裡有四盒泡麵,你要拿哪盒,就拿哪盒,這一盒我要了。”

  我聽見老媽在樓下叫我,所以我趕緊跑到樓梯口去聽候指示,媽媽說:“去,把你爸叫起來貼春聯,馬上!哦哦哦好好好。”我對著介山哥哥說:“你看我怎麼把他弄醒。哈哈哈哈。”

  我輕手輕腳地走到門前,推開房門,輕輕地走向床前,不料走到一半的時候,爸爸突然抬起了頭“嗯?”了一聲,我說:“老媽叫你下去貼春聯。”“老爸剛躺下,你跟介山叔叔去貼吧。”“哈哈,介山叔叔,哈哈哈。”老爸竟然糊塗到把哥哥當成了叔叔。

  我晃晃悠悠地走下樓梯,攤開春聯,開啟糨糊,拎起刷子,扔進糨糊瓶,胡攪了幾下,提起來,往對聯上刷刷刷刷刷刷了幾下 ,弄得整張對聯全是糨糊。

  求伯伯拎起對聯,叫我去搬梯子,我吃力的抱起梯子,走向門口,我把梯子斜放在牆上,然後用手壓住梯子,好讓介山哥哥踩上去,介山哥哥上去之後,接過求伯伯遞過去的對聯,把對聯的頂端先固定好,然後調整位置,最後拿張報紙,把沒貼穩的地方再全部刷一次,一張對聯就搞定了。

  但是介山哥哥貼完兩個門的對聯後,求伯伯不知又從哪裡抽出了十幾張橫批,我特別的驚訝:“求伯伯,你從哪裡弄來這麼多橫批啊?”“有多少扇門就有多少張橫批咯。”天哪,竟然要貼那麼多橫批!噢,介山哥哥真可憐。

  可是,貼春聯雖然麻煩,幹體力活的倒是我,我得把一張沉重的木椅子搬到五樓,再從五樓搬到四樓,從四樓搬到三樓,從三樓搬到二樓,最後再把椅子搬回一樓。貼完春聯,我馬上就癱在了床上。

  春聯上寫的都是吉利話,所以我認為貼春聯的意義在於預知一年的吉祥。

  貼春聯可是每年雷打不動的一個程式。所以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要貼春聯。

  但是我希望希望明年不會再這麼辛苦了。上帝保佑!

  篇3

  北宋著名的大文學家王安石曾經寫過這樣的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就是《元日》,它主要講述了,春節人們在爆竹聲中送走了一年,又迎著春風喝屠蘇酒,換對聯的熱鬧情景。的確,春節作為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其熱鬧程度非同一般。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我老家貼春聯的情景吧!

  老家的春聯一般在大年三十的下午貼,但從中午就開始準備,這裡面也有我的功勞,因為我帶了十幾個“福”回去。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貼春聯,以前了也看過爺爺貼春聯,覺得挺簡單。老家也回過很多次,但一次也沒親手貼過,可能是覺得簡單的緣故吧!

  但是這次在大伯的“盛情邀請”下,我親自貼了一下。哎,你還別說,看著簡單的事等到做起來還挺難。我照著大伯的樣子把糨糊抹到春聯的反面,然後往門上一拍,沒想到過一會就掉了下來,我拿起來又往門上拍,站在一旁的大伯慈祥地對我說:“這糨糊,得晾晾才能貼”第二次,我再次把糨糊抹到春聯上,晾了大約一分鐘,我小心翼翼地把春聯再次貼到門上,過了一會,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去看我貼的春聯。哈!它還好端端的呆在門上,我不放心,還用手扯了扯,一點要掉下來的跡象都沒有,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席捲”了剩下的幾扇門。貼完後,站在遠處欣賞,真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勢,家裡到處洋溢著過節的氣氛。 我到街上轉了一下,讀著留下來的千古名言“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瑞雪兆豐年,紅梅迎新春”……我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節過得真有意義啊!

  在這次貼春聯的小事中我也悟出了一個道理,一件小事,有些看著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所以每一件事都要認真對待。

  篇4

  我七歲那年,家裡蓋了新房。房址是爺爺選定的,那裡山青水秀,房子對面是青山,西邊有條小河,清澈的河水一年四季蜿蜒流淌。搬入新房的第一個春節,全家人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房子東頭兒可以獨立取暖的是爺爺的房間,父母帶我們姐弟三人住在西頭最大的那間,中間是小姑、小叔的房間和廚房。那時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新房的門很多,所以過年時就要貼很多春聯和大福字。在我們孩子的眼裡,貼春聯可是一件最快樂的事兒啦,給新房子貼春聯就更讓我們興奮。

  好容易盼到除夕,剛吃過早飯,我們姐仨就央求著要貼春聯。爸爸樂呵呵的領著我們行動起來,小姑、小叔也跑來參戰。只見爸爸先在春聯的背面刷上糨糊,爸爸揮舞著刷子,如大筆揮墨般瀟灑自如。小叔擺出英雄少年的架式站在凳子上,神氣活現地把對聯貼在房門兩邊。小姑故做出領導的樣子,充分利用她手裡的掃帚,不單用它幫小叔的忙,還充當起了指揮棒“向左,向右,高一點,低一點……”女皇般下達著命令。不肯服從的小叔總想反抗,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服從了“女皇”的指揮。我們姐弟三個歡欣鼓舞、連蹦帶跳地做著傳遞工,媽媽在廚房裡邊忙著準備年夜飯,邊嗔怪我們給大人添亂。爺爺這時總是揹著手吸著煙,在我們之間踱來踱去,好像是在檢查我們的工作,但又從不發表意見。

  春聯貼完了,我們全家人都像在欣賞作品似的,站在門前看了又看,我和弟弟妹妹也模仿著大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讀著春聯。爸爸高興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還時不時地點點頭,似乎很滿意地叨唸著:舉國江山俱似畫,滿目春色最宜人……

  這麼多年過去了,每當新年貼春聯時,就會想起童年爸爸帶我們一起貼春聯時的情景,讓我更加懷念童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