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禮儀教育的黑板報

  播下一個動作,收穫一個習慣。下面就隨小編看看內容,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內容

  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這話一點兒也沒錯,上下五千年到至今,從君臣之禮到同僚之禮,從文武之禮到鄰禮,無處都需要文明之禮。

  讓我們把目光看到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有一個能說會道的謀士,叫蕭何,他嘴上功夫十分了得。就是靠著這條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劉邦對手——項羽手下的猛將黥布,使黥布歸順於他。按道理,劉邦得到一個這麼厲害的猛將,應該高接遠迎。可劉邦原本是個無賴,是個市井之徒,沒什麼學問和文化,更不用說禮儀了。自從稱帝,就更加得意揚揚、目中無人。當黥布興沖沖來晉見劉邦時,劉邦竟悠閒自得地走在床上洗腳。黥布火冒三丈、二話不說,掉頭就走。這是,劉邦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禮,忙赤腳去追,向黥布連連道歉,請他原諒,才勉強留住黥布。劉邦不重禮儀,險些氣走一位勇將。從這點值得我們深思。

  不僅古代需要文明禮儀,近代也需要。

  有一個叫福特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不巧的是,跟他去應聘還有三四個,而且學歷都高過他。可最後還是讓福特應聘上去了。為什麼呢?原來董事長故意把一張沾滿墨汁的紙,看誰把它拾氣丟進垃圾桶,想測驗這些應聘的人誰有文明禮儀。可除了福特以外,其他人都視而不見,福特就這樣成功的應聘上去。由於有文明,福特才會成功地應聘上去,可見文明的魔力。

  培根曾經說過:行為舉止是心靈的外衣,沒錯,日常生活中的站、坐、走、臥等姿態,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從中就能直接反映出你的內在素質,還影響他人對你的印象和評價。可見,注意保持良好的姿態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們要爭做一個“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的彬彬有禮的文明學生。

  做文明學生,就要有文明的行為。《禮記》中告誡他人: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所以我們要處處文明,要拒絕暴力,遠離野蠻,得饒人處且饒人。同學們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小誤會、小摩擦。我們可以一笑了之,切不要以拳論英雄。如果打起來的話,不管輕重,後果不堪設想。請同學們牢記:暴力不能解決一切,只能把事情推向另一個更深的火抗。

  做文明學生,就要自覺養成文明習慣。俗話說得好:學好三年、學壞三天。所以我們處處要謹慎,控制情緒。不打架、不玩危險遊戲。保護環境,種樹栽花,不亂丟垃圾,見垃圾拾起,隨手丟進垃圾桶。淨化校園,淨化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