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範文3篇

  英語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英語教師多讀書,不僅能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還能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英語教師讀書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英語教師讀書心得:《小學英語教學法》

  《小學英語教學法》一書中指出,小學生學習外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於開口等特點和優越條件,對今後進一步學好英語,培養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將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的注意力和精力應該放在其語言技能的培養上,而不是放在單純的語言知識上,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英語的一些感性知識;打下較好的語音基礎,學習一定量的詞彙,接觸一定量的日常交際用語,從而具有以聽說能力為主的初步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搞好英語的教與學活動,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小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直觀性,實踐性使小學生愛學,會學,主動學.小學英語教學法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專業課.不是會講英語的人就能教好英語.我們不僅要具有堅實的英語基礎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還必須學習有關英語教學的理論,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歌謠,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兒童的心理與口味.簡筆畫,一種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直觀教學手段,它運用最簡單的線條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畫出物象的主要特徵,用筆簡練,形象簡潔,應用簡便.它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具體,化複雜為簡單,並能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運用歌曲和音樂學習語言也是外語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語歌曲的方法把兒童引入英語的廣闊殿堂,無疑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發學習下去;提高學習效益;完善學習品質;充實文化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各類兒童英語教科書中選擇一些旋律較熟,唱詞簡單適合的歌曲等.當然還可以自己在學生很熟悉的旋律中配上當堂學習的主要句行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紮實的掌握所學知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對英語教學又有了許多新的想法。以後,在課餘時間應該多讀一些專業的書籍。更好的幫助自己搞好英語教學工作。

  英語教師讀書心得:《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指南》

  看這本書過程有點吃力,但是閱讀這本書使我瞭解了一些小學英語的教學原則和外語教學的各種流派。它可以使我的教學理念更加清晰,可以為我日常的英語教學找到切實的理論依據。對我們小學英語教師來說,是一本指導性很強的書。《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指南》給我們介紹了各種最新的英語教學資源以及選擇教學資源的原則。對歌曲、韻律詩、遊戲、故事等教學進行了專門的論述,並詳細介紹了在英語教學中怎樣使用新技術。而我對其中的歌曲、韻律詩這一方面最感興趣。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於這一方面,我自己也做了許多的嘗試。

  歌曲和韻律詩是鞏固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學唱歌曲和韻律詩能突破難點,化難為易,加深學生印象,鞏固和記憶所學的知識。它簡單生動,韻律優美、連貫流暢,一旦記熟,便能脫口而出,這種效果具有永續性,正如我們小時侯所唱過的兒歌一樣,我們在成年後仍對這些歌曲記憶猶新。在教學中,如果恰當運用兒歌的可唱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特點,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兒歌中學習,在兒歌中休息,在兒歌中快樂成長。當然在編歌曲和韻律詩時也應注意一些問題,在《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指南》這本書也一些,也向我們能夠闡明瞭什麼時間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歌曲和韻律詩,以及改編歌曲和韻律詩時的許多說明和建議。

  其實,我們在進行設計所有教學環節時, 出發點必須是為英語課堂服務的。共同的目的就是為了能更好地學習外語。在閱讀本書時,它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外語是一門工具型的課程,學生掌握外語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由於學校的外語課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實施的,除了進行語言訓練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好外語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與學生一起探討有效的學習策略。更重要的是,外語課也與其他課程一樣,應該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在培養創新精神、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同時,結合外語的特點,使學生認識中外文化的差異,逐步增強世界和形成健全的品格。它也使我認識到外語基本知識的傳授與交際能力的培養相當重要。外語課需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需要反覆練習與實踐,而且學習外語必須在一定的語言情景中動腦、動嘴、動耳、動手,並通過各種感官的協調行動才能奏效。同時,由於外語是交際工具,外語課更需要加強合作學習與交流。

  總之,通過學習《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指南》,讓我領悟到“集百家之長”的真諦。或許是自己平時看得書太少了,所以提醒自己得多讀書了。看完書,再寫點反思,對我自己來說,倒真得挺適用。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努力地不斷地提高自己,將把本書中的理論與方法運用於教學實踐中。

  英語教師讀書心得:《教學勇氣》

  在我工作的時候,,一直以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源於精深的學科知識和良好的教學技巧。源於對怎樣做一個優秀教師的認識,很有自信自己能做一個優秀的教師。自己認真的鑽研學科的專業知識,經常坐在優秀教師的課堂上,認真學習他們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並在自己的課堂上簡單的模仿。

  當我有幸讀了帕克·帕爾默著的《教學勇氣》之後,使我的心靈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對教學、教師認識過於簡單,過於膚淺。《教學勇氣》使我對教學,優秀教學和優秀教師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識。

  帕克·帕爾默談到教學中的困惑源自三個方面:學科,學生,還有自己對自我的認識。學科像生命一樣廣泛和複雜;學生遠比生命廣泛、複雜;而更為複雜的是教導自己認識自己。如果僅僅從學科和學生兩個方面去認識教學工作的複雜性,作為一個教師只要精通學科知識,學習足夠的教學技巧,使得自己處於引領學生精神的地位,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複製這個世界。當我們對學科以及對學生的認識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自於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依賴於關於自我的知識。當我們不瞭解自我的時候,我們就不瞭解我們的學生是誰,也就不能懂得我們所教的學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時候,我和同事經常會抱怨現在的學生教起來怎麼越來越難了,越來越多“來自地獄的學生”;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從這些抱怨聲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學,我們也是在這個角度上來進行著我們的教學,很少從認識自我這個角度來理解教學,去理解我所教的學科,去認識我所教的學生。在帕爾默看來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去簡單的複製這個世界,而不是在改造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要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要想讓我們的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去複製這個世界。作為教師就不能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學,教師應該去理解自我的知識,認識自我,把自我和學生、學科聯絡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體,去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有精深的學科知識,好的教學方法,正如帕爾默所說的真正的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在每一節課裡,教師與學生建立聯絡,進而引導學生與學科建立聯絡,較少依賴於我所採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賴於我瞭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認同,我的自我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

  然而當我回憶我幾年的教學工作時,我發現我和我的同事有很多類似帕爾默所描述的狀態:課堂中的“我”與真實生活中的“我”是分離的,缺少自我身份認同和自我完整,“我”獨立於學生之外,獨立於所教的學科之外。當我沒有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原因正如帕爾默所說的,在我們這個社會上占主導地位的認識途徑是以“脫離我們的自我”為代價,將我們帶入“真實”世界的“客觀”認識途徑。而懸置於我們教師和學生頭上的高考試卷使我們更加默認了這種認知途徑,我們害怕,恐懼我們介入到我們的學科會受到評判,有可能招來漠視和嘲諷。因此,造成了課堂上的“我”與真實的“我”相分離,與所教的學科相分離。師生有別的思想作怪以及害怕,恐懼與學生髮生衝突,造成了“我”與學生的分離。這種種由於害怕和恐懼所造成的分離更使我缺少了自我身份認同和自我完整。我們在這種分離的狀態下教師成了考試的工具,日復一日的重複著相同的事情,造成了我們教師的職業倦怠,缺少了教育的熱情和衝動,本來生機勃勃的教育被我們弄得死氣沉沉。因此為了讓教育事業恢復它應有的活力,發揮它應有的對這個社會的功能,作為我們要尋找自我,尋找自身認同和自我身份完整。

  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呢?帕爾默在這本書裡已經告訴可我們,首先,從心靈導師身上去尋找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們可以把心靈導師理解為引領我們進入教師這個職業的原因,它可以是我們學習生涯中真實的教師,也可以是感動我們的事件,也可以是我們的理想和抱負,這些可以匯聚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們優秀教學的源泉。其次,我們要明白為什麼選擇某個具體學科作為我們所從事的領域,這部分的知識可以激發我們的自我意識,在這之前,自我意識是處於潛伏狀態。當我們尋找到了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們就不需要躲在講臺後面,利用我們手中的“權力”去控制學生,與學生造成分離;我們也不需要簡單的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法方,而是去尋找契合自己個性的教學方式,真正好的教學應該是源自教師的心靈。

  也許很多教師會說,是外部體制帶給我們種種的分離,造成了我們的教學喪失了心靈。帕爾默告訴我們,外部教育體制是根植於最壓迫我們內心世界的特徵之一-----恐懼。我們恐懼失去形象,失去地位;我們害怕與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學生以及我們的學科造成衝突進而造成失去原有的自我認同。正是這種不健康的恐懼造成了我們的分離。我們不能也不應該靜等外部體制的變化,我們要依靠自己,要承認一個事實,多元性會給我們更多的空間,創造性的衝突,為贏而輸會給我們更多的希望,也是我們不斷擴充套件自己能量的源泉。因此我們不要害怕,不要恐懼,去尋找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讓自己的教學建立在自己的心靈之上,去創造真正優秀的教學,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在用心讀過帕爾默的《教學勇氣》之後,使我明白我們應該從學科,學生以及教師的自我知識三個層面來看待教學,優秀教學是源自於自己的心靈,優秀教師是不把自己的教學簡單的降低在技術層面,而是在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礎上讓自己的教學源自自己的心靈。因此,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鼓起勇氣,去開放我們的心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