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信仰的散文
一個人可以沒有富可敵國的物質財富,但是不可沒有支撐自己向好生存的精神信仰。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信仰
在一步步走向生命盡頭的人生路上,你我可曾駐足過,無需你驀然回首,無需你檢點自己。你可曾有過信仰!
我們總是走著,忙著。路在前方,夢在前方,錢、車子和房子也在前方。前方有很多東西等待著我們,好的壞的,有的沒的。奈何,追尋名利的腳步中,我們漫的是否沉重,心愧。若如此,我們不妨停下來,像一塊石頭一樣,躺在地上。聆聽最真的最近的最善良的心聲。
我信佛,卻不知道佛是什麼。我只執於因果,讓我勒令自己的心靈,不管真假。因無緣,則不果,機不投,因不果。如若,我便自律,害怕因果染我身心。這是向善的信仰,讓我不敢造次虛假。我又仰慕道,也摸不清道為何物。只是明白厚德載物,返樸歸真。為人處事,歸根結底不離人性,性之所在,是為信仰。
是的,在如今這個燈紅酒綠喧囂迷亂的生活裡,我們或許都有些迷失自我。人依舊,心卻不在。我們兒時的純真沒有了,我們的謊言和手段更豐富了。是我們自己打破了自己最真的,填充了最假的。我們曾想一生坦蕩,時代卻追的我們喘不過氣,我們是壓抑的。再次睜開眼睛,世界突然渾濁了,善的信仰不在,惡的各種潛規則卻習以為常。好像所有做的事情都是很平常的,到時負了別人唾棄了自己。但是軌道卻在那裡,我們還有能力改變,重新樹立信仰,迴歸到本該的樸實當中。善待我們該善待的人和物。
信仰到底在哪裡,可能還沒走遠。看,信仰在天空中飄揚。
二:我們需要信仰
一個人可以沒有富可敵國的物質財富,但是不可沒有支撐自己向好生存的精神信仰。
--------- 前言
信仰是什麼呢?從字面上解釋“ 信”,誠信;“仰”,仰視,“ 信仰”可直接釋義為“需要仰視的誠信”。既然“信仰”本身是以誠信為基礎的,那麼筆者認為能稱之為“信仰”的各種理念、追求、目標,首先應定位為具有正向的精神力量和精神導向的情感,方可稱之為“信仰”。
正如俄國著名諷刺小說家契科夫所說的那樣:“信仰是精神的勞動;動物是沒有信仰的,野蠻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組織體,才能達到信仰”。所以,信仰是道德之源 ,是人性善之根本,是賦予生命存在的意義。信仰應高於個人理想又恪守著社會道德底線的一種正向的思想情感,它需要人們發自內心自願地、經常地、有意識地、養成一種良好習慣地去不斷實踐的真理。
信仰,是支撐一個人堅定更好生存的精神源泉。法國文學大家雨果曾說:“信仰,是人們所必須的。什麼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所以,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只有擁有了充滿正能量的堅定信仰,才能把人靈魂深處那些後天沉澱的貪婪和陰暗逐一滌清,才能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未來的發展方向越發明朗和充滿進步的合力。
信仰,是一個讓知識有效的精神引擎。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信仰決不是知識,而是使知識有效的意志決斷。”所以,在人們用知識在不斷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自己為什麼要改變和要改變成什麼,這就需要我們用知識來參悟心中的信仰,及時整合出新的價值觀或倫理道德等社會底線共識,明確積極進取的生活方向,讓知識不僅改變個人的命運,同時推動時代的發展。
信仰,是一個人實踐與堅守的精神核心。羅曼·羅蘭說:“信仰不是一種學問。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據不完全統計,從1921年到1949年,共產黨人為追求共產主義信仰,犧牲的仁人志士就達370多萬人。所以,我們說,不能把信仰簡單地理解為是理論上以利益為主的慾望和索求,如果沒有實踐,信仰便會淪為思想的“空中樓閣”;如果沒有堅守,信仰就會成為存在的“海市蜃樓”。
如今我們正處在政治、經濟、文化體制的快速轉型期,在適應各種社會變革的過程中,人們原有的各種價值觀、倫理觀和社會觀也正面臨著被瓦解、被顛覆的考驗,或許在當今這個追逐名利漸已蔚然成風的時代,如今我們談“信仰”這個話題顯得既不夠時尚,更不夠實際,然而,我們需要信仰,需要一種能夠支撐我們繼續生存和社會繼續前進的精神引力,需要一種以強大的社會誠信為基礎的唯物主義理想和道德操守。古今中外的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也都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信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人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和靈魂,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名族;一個沒有信仰的國家,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國家;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人類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美德形成。
一個人可以沒有富可敵國的物質財富,但是不可沒有支撐自己向好生存的精神信仰。因為,我們需要理解,更需要信仰!
三:將信仰落實於生活
今天是多雲的天氣,但出奇的悶熱,身上汗水不斷的流出來。頭痛疲懣,又開始糾結身體和訴訟,想看書看不進去,寫點有思想性和文學性的東西,想不起來記不清楚目前這麼盲目的呻吟,不敢回首去看,去做自我批評,自己的理由是那樣會挫傷自己的趣味性,讓自己如上坡的碌碡,很容易就從半坡上滾下來,前功盡棄。所以有時候也好彷徨,失望與絕望,想放棄,更向往自由的生活,信念是長期堅守的結果,有時候走著走著就有了路,在路上回首看不到自己的足跡。
生活無非這樣的形成,走成了路,走沒了自己的足跡。往往苦苦追求的可能什麼也追求不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世界上經常有的東西。就這樣的寫寫畫畫,很快就滿滿一頁,疾病和苦痛隱含在亂七八糟的字堆裡,往往暑熱和對於人世間的是是非非也就會隨著學習的時間結束,消散在四處的縫隙中,悟或者不悟。每一念中都有覺悟,每一個念頭都要把握自己,當下就覺悟,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當下,將個人融化於大眾。
現在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莽撞所為,困獸一樣的感覺,破繭成蝶,重塑自己,脫胎換骨,一想到這些詞,就心慌,就身上出汗。停止前進就意味著倒退,我此時此刻倒退的速度有多快?而且沒有方向感,心病難醫,“世上本沒有快樂與痛苦,只有一種狀況與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當你覺得不快樂時 ,你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我和誰在比,好多時候來說,盡是求生的本能而已,風風火火,風風雨雨,得到過少許的安穩沒有?問問自己,在為誰這麼一直的窩心?而別人現在在幹著什麼?為什麼愁腸百結的只是我自己?什麼時候才會找回自己好好活著。
《壇經》開示“前念迷既凡夫,後念悟既佛,前念著境既煩惱,後念離境既菩提”。不要老是追憶過去,也不要老是妄想未來,就活在現前這一刻,了了分明。不要由愛而生愛,更不能由愛而生取,有取有舍,生死輪迴業就造起來了。後面的生老死憂悲苦惱,又是一輩子的因,百物不思,心中一片死寂,真正含義是心不染境,不執著任何一點,撲捉思維,撲捉智慧。
西方有句諺語說:“人人都想進天堂,但沒有人想死”,我們嚮往成功和財富,這都是很現實的事情,但似乎覺醒的人不多,該付出就必須付出,光憑腦子想,光憑僥倖,足不出戶,很難成長和成熟;生命對於我們,僅是一次性的旅程,經歷的成功和失敗都是財富。我們把事情做到了極致,就如同得到神助,為自己樹碑立傳就有神來之筆,做事情著眼並融入社會,則就擁有了這個世界,生活是多彩的,只要你不給他一直著色成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