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制住你自己就是成功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 ?也許有一定生活經歷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當我們年輕時不懂得的事,當我們懂得時,已不再年輕,可畢竟是十幾歲的孩子,這種道理沒有多少人可以深刻的懂得,大多都是聽父母前輩帶著遺憾的語氣說起過,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可曾想過這些話的真諦呢?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在多年後回想如今時不留下遺憾呢?答案便是讀書。
也許看到這你就會不耐煩了,也許你會反問,難道我們只有讀書的這一條路嗎?難道讀書不好就註定我今後的道路無光亮嗎?答案是否定的。可我們就該在正確的時間段做正確的事,現在我們是學生,當一個好學生就會有一份讓家長老師滿意的分數。將來我們步入社會,是工作者,也同樣會讓上司同事刮目相看。怎樣才能讓我們成為一個成功者呢?那便是學會剋制。
三國時期的兩位軍師:諸葛亮和司馬懿。都知道諸葛孔明年少時博覽群書,有管仲樂毅之志向,但因時機未到,戰事紛擾,躬耕於南陽,但也因胸懷壯志,時機難辨,難得作為而常常鬱悶,苦惱。記得有篇文章裡說他未出山時“好為《梁父吟》”,這除了表明志向外,大致也為了緩解心情。
後來因劉備親自拜訪***三顧茅廬***,為劉的誠意所打動,同時也有機會一展才華,於是有了隆中對和天下三分。但實際上的三分還因為赤壁之戰曹操的戰敗,而不僅僅是吳蜀某一方的努力。至於後來諸葛如何神機妙算,鞠躬盡瘁,就更讓士子們感佩了。“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司馬懿更加善於剋制自己,因其一生謹慎,在政治和軍事上沒有大敗。因為他特殊的權謀能力和不凡的識見,曹操是賞識他又暗地提防他的,但他很懂得克斂和保護自己,在初次為人引薦時,故意在內穿上棉衣,造成天冷卻因膽怯冒汗的假象,從而讓政治對手低估他,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後人的詆損和附會。在與諸葛對陣的時候,他是很好的剋制住自己,從而沒吃上大虧的。很多時候,其實我們知道那些是該做的那些是不該做的,可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了不該做的去做,例如你明知道老師佈置的作業要自己獨立完成,可還是為了偷懶去“借鑑”了參考答案。這便是自制力不足的表現。
我也是學生,我也有很大的惰性,我也自制力不足,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領悟到了那句“當我們年輕時不懂得的事,當我們懂得時已不再年輕”這句話的真諦,我作為一個學生,向所有同我一樣的小夥伴呼籲:也許你也會累,也許你很想休息,但是你此刻的安逸很有可能會給你的未來造成巨大的遺憾。加油吧少年!剋制住自己你就是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