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技巧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要來越高,已經不僅僅限制在知識和技術的掌握上,與人的交往也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交際能力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演講技巧心得一:為什麼講
在國外演講是我們塑造中國形象的重要平臺。在英國,聽演講與聽歌劇、聽音樂會一樣,是整個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所有的行業協會、學術機構、智庫和大學都有定期的演講,是不能忽視的平臺。
最近國內出版的《跟奧巴馬學演講》一書很火,奧巴馬上臺時間不長,實現了一個重要目標:改變、重塑美國的形象,而他正是利用幾場大型演講來實現的。在一些重大歷史關頭或者變革時刻,歷史上記錄下來的往往是影響了時代方向或者改變了人們看法的著名演講。
外交演講雖然不是每篇都要著眼於歷史的大視野,但是在當今形勢下,去介紹宣傳中國,去設法改變外界對中國的成見和錯誤看法,同樣需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好的演講應該能夠實現這樣一個目的,就是讓聽眾得到關於中國的新資訊,產生新認識和新看法。
演講技巧心得二:講什麼
每場演講的目的性必須很明確,一般是解答聽眾心中的某種疑問或者滿足大家的一些資訊需求。演講內容最好與當時大家最關心的關於中國的熱門話題相關聯,演講中的引經據典亦應圍繞這個主題。
演講內容的選擇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自己想講什麼,二是聽眾關心什麼,這兩個要素同等重要。如果只關注自己想講的內容,就有可能成為宣教,不容易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更難影響他們的看法。如果只想迎合聽眾,則不一定能達到設定的目標。最好能使自己想講的與別人想聽的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形成共鳴。為此,演講之前應瞭解聽眾的職業背景、知識和年齡結構以及對中國的熟悉程度,據此來確定演講的內容和繁簡、深淺。
舉個選擇演講內容的例子:倫敦交響樂團邀請我為郎朗的獨奏音樂會作3分鐘致詞。聽眾是來聽音樂會的文化界人士,3分鐘講出點名堂不大容易,但這又是非常寶貴的機會。我反覆推敲切入點,在網上查到郎朗和他父親的故事,決定從這裡講起,引出中國的發展變化,結論是中國改革開放給郎朗提供了成才的社會土壤。雖然這個致詞很短,但鼓掌時間非常長,說明這個切入點是成功的。所以宣傳介紹中國不見得一定要講大道理,從任何一個小的點都可以引申擴大,實現傳播資訊的目的。
演講技巧心得三:怎麼講
演講的佈局一般要簡潔,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思路或者觀點,先提出問題,然後一層層作說明,自然地引出結論措施。
英國人演講線條都很直接和清晰,不大會在一場演講中談許多不同的問題或者太多的觀點。我初來倫敦時在英國皇家藝術學會作關於中國發展變化的演講,用的材料很翔實,PPT演示內容豐富,講的時候似乎也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但下來有朋友評論說,這個演講讓人聽得很累,記不住內容。
人們來聽演講,一方面是學習、吸取新知識和資訊,另一方面跟去聽音樂會一樣,希望享受一個愉快的過程,灌輸很多東西效果反而不好。最好只有一個鮮明的貫穿始終的觀點,不斷加以說明和強化。在英國演講的例行時間是20—25分鐘,內容太多了難以有充分的時間一一展開。
從講的方法上看:第一,要有一個好的開場白,開篇的幾句話能否與聽眾形成溝通很重要。我有過很不成功的開場白,也有效果比較好的。例如,去英國伊頓公學政治學會演講時,聽眾多是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如何一開始就和他們建立起溝通呢?我說,“來這裡之前,我在中文搜尋引擎‘百度’上搜索關於‘伊頓’的資訊,得到6.8萬條結果”,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對孩子們來說,在中國的網路上如何描繪伊頓是個引人入勝的話題,這個開場白的設計很成功。
第二,要儘早切入正題,最好不要上下五千年地講與主題沒有直接關聯的話。可以採用提出問題的方式切入,可以帶點爭議性,調動聽眾的興趣和興奮點,例如:中國是強國嗎?中國的經濟發展能持續嗎?正面的問題也可以反過來問。
第三,用事實和例子回答提出來的問題,最好由淺入深,少講道理和概念,多用例項去強化自己的觀點,能夠結合個人的經歷會更好。我經常用自己參觀義烏小商品生產的觀感為例子,從中國產業的薄利講到為什麼人民幣不能大幅升值、為什麼在節能減排上要循序漸進等。用實實在在的例子說服力比較強。
演講的結論是通篇的關鍵,最好通過推論把聽眾引向結論的方向,讓人自然而然地得出這個結論。
莎士比亞故居2009年紀念會邀請我作為來賓代表講5分鐘的答謝詞,在場的有來自英國各地的莎翁迷,我想講的核心思想是,英國人對中國的瞭解不如中國人對英國的瞭解深。我從在北京避雨的一個經歷講起,進到一個書店,看到一排排書架上擺滿了原版的英文書。我說,在英國進過很多書店,很少看到關於現代中國的書,更不要說原版中文書了。
然後我講到中國人對莎翁和他的戲劇的瞭解,舉例說,在外交談判中,我經常借用哈姆雷特的名言“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非常好使的談判語言,大家都樂了,但是我話鋒一轉,問:英國有多少人聽說過中國的大戲劇家湯顯祖或他的作品《牡丹亭》?你們是否知道湯顯祖和莎翁是同一年逝世的?現場特別安靜。我接著說,現在應該是西方作出努力來了解中國的時候了。這話比較尖銳,實際上是批評性的,我頓了一下,竟然滿場長時間鼓掌。
演講技巧心得四:與演講相關的幾個問題
一是緊張、膽怯。人緊張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缺乏自信,擔心講不好,擔心講錯。我經歷了這麼多演講仍然有緊張的感覺。恐怕誰都會有緊張的情況,也許這是進入競技狀態的必然過程。關鍵是怎麼控制緊張的情緒,讓緊張轉化為講好的動力和激情。緊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調整,讓聲音更洪亮,態度更認真,而不是讓緊張情緒影響自己的思路,更要防止將緊張情緒轉化為傲慢的態度,為了掩飾自己的緊張反而繃著臉去講話。
無論演講面對的是什麼人,哪怕是立場觀點完全不同的人,也應該懷著敬畏的心,尊重來聽講的人,畢竟人家花了時間坐在這裡,這本身就是對演講人的尊重。演講要有誠心和誠懇的態度,要講真話。要人信,己先信。
緩解緊張的一個經驗是儘量提前處理壓力。在全場聽眾面前,處理能力、機智和反應速度能有平常的70%就非常不錯了,關鍵靠事前的準備。成功的演講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練習。丘吉爾在回憶錄中談到,哪怕是在議會裡提一個問題,他都要作充分的準備和練習。我喜歡在演講前反覆練習,雖然不能把整個講稿背下來,但每一個句子都背過一遍,不熟悉的詞多念幾遍,這也有助於現場克服緊張。
二是內容乏味。演講枯燥大多不是因為沒有內容,而是內容太多。要學會選擇和取捨,成功的演講不在於講的內容多豐富,而在於能否把一兩個問題說得透徹、明瞭。寫講稿的時候往往考慮文字如何漂亮,但講起來,漂亮的文章不一定有漂亮的效果。寫講稿時,不要太追求語言表達,可要可不要的就刪去,可有可無的就捨棄,結果往往會更清晰。
三是超時的毛病。演講者一個常見的問題是,3分鐘的演講,7分鐘講不完,給20分鐘,講了半小時還沒完。其實遵守時間規定特別重要,也是一般情況下聽眾判斷演講是否成功的依據之一,通常最好不要超過預定時間的十分之一。
另外,語速不宜太快,也不要太平,最好要有一些停頓、起伏,語速和音質的控制是一門學問,需要一定的訓練。演講配合一定的眼神和手勢也是必要的,眼睛保持住與觀眾的溝通,這是自信的基本表現。手勢能起到強化聲音的作用,但不能勉強。這些細節也是重要的。
四是講笑話的困難。我翻譯過一本叫《演講技巧》的書,裡面寫道,開講兩分鐘之內不能逗引觀眾笑起來,演講者就應該考慮調整了,如果到了第五分鐘氣氛還很沉悶,演講基本上就失敗了。在英國演講,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據我觀察,通常20分鐘左右的演講要讓大家笑三四次,有的甚至讓聽眾笑貫始終。
第五個是關於回答問題。回答問題是演講過程中特別重要的環節,有時甚至比演講本身還重要。如果接受邀請去演講但又不願回答問題,會顯得不禮貌或者膽怯。回答問題是對演講人的智慧、心態和掌控能力的挑戰,但也是就敏感問題做工作的好機會。如果對方的問題很尖銳,不要反感,可以藉機把自己的一些與他們有明顯分歧的、同樣尖銳的意見講出來。
如果對提出來的問題確實不瞭解、不知道,可以說老實話,必要時事後提供書面的答覆。但如果問題是挑釁性的,就要靠平常的積累繞出來,講自己想講的話,不掉進對方設定的陷阱。回答問題的基本功在於平常積累,每天在報紙上看到與中國有關的新聞都儘量搞清楚,這些問題很可能會在日後的場合出現。
總而言之,檢驗演講是否成功的標誌在於,是否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是否解答了他們思想上的一兩個問題,是否傳遞了新的資訊。這樣日積月累,就能對國家的形象建設作出一份貢獻。
最後,我想強調,演講成功的祕訣就是勤奮,充分地準備,大量地練習,大膽地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