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活動小結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問世,旨在警示教育,提醒為官從政的人要潔身自好。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10月17日到25日,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該片通過剖析典型案例,講述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深刻反映了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態勢,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雨城區教育系統“三舉措”積極組織幹部職工收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持續抓好反腐倡廉教育。
一是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制發《雅安市雨城區教育局關於組織收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通知》檔案到各學校、師培中心、各科室。各學校把集中收看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從嚴治黨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專題教育強化認識,紮實安排,精心組織,確保黨員幹部人人收看、個個受教育,全面促進黨員幹部遵紀守規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是豐富形式,確保實效。利用QQ群、雨城教育微信群等平臺大力宣傳《永遠在路上》播出時間,確保人人知曉。局機關和各學校安排專人負責,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電視、網路採取集中收看和個人自行收看兩種方法,確保每位幹部都能觀看。如:田家炳中學黨總支組織黨員教師收看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並召開了黨員大會,結合專題片內容開展了“合格黨員具體標準、不合格黨員具體表現”大討論活動;實驗小學、晏場中心校、孔坪中心校等學校組織觀看《永遠在路上》專題片後,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做組織放心的教育人”話題展開激烈討論發言,黨員幹部人人發言,說感受、講體會、談打算,確保真正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
三是加強作風,樹牢思想。雨城區教育局把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作為機關支部學習的重要內容來抓,與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有機結合,組織黨員幹部參觀雅安市法紀警示教育基地教育引導黨員幹部以典型案例為鏡、為戒、為鑑、為訓,自覺把講政治、對黨絕對忠誠放在首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工作業績為雨城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篇二
有人喜歡竹,因為竹代表正氣,也是高風亮節的一種象徵;有人喜歡蓮,因為蓮代表純潔,更是正直不苟的化身。我是一名中共預備黨員,是黨組織的“新鮮血液”,認真觀看了紀錄片《永遠在路上》,我希翼通過學習、通過警示教育能夠成為竹和蓮一樣的人。
《永遠在路上》是由中央紀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八集紀錄片,通過真實案例,對落馬、違紀的官員進行採訪,以靈魂的拷問來反映出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敲響社會的警鐘,用鐵腕構建出一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讓人們普遍認識到:腐敗是高壓線,不能碰!貪腐是地雷,不能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片中的呂錫文剛開始能夠心繫百姓,作風樸實,有所作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放鬆了對自已的要求,意志卻不是那麼堅定,在利益面前產生了動搖,利用職務之便多次低價購買住房。可怕的是他沒有意識到自已的腐敗,直到落馬,他並未覺得自己做得不對,通過和紀委談話,再次翻閱黨章才醒悟。習曾說過,“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所以,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學一做”,用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用較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既是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綿薄之力,更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南昌青山湖區審計局局長萬小保收受當地幹部一條香菸,紀委對其進行了談話。很多人並不理解,他雖然收了香菸,但並未辦事,為什麼要找他談話。但是如果深入思考,黨員幹部是不能收受禮物的,任其發展下去,服務物件就會提出一些利益訴求,從此就會形成不正當的關係網,將會觸碰法律底線。所以,我覺得,對那些違法違紀行為不僅要密切關注嚴厲查辦,還要讓違紀行為消失在萌芽狀態,讓迷途幹部懸崖勒馬,增加談話函詢,把警示教育、誡勉談話常態化。這種做法可以避免很多違紀行為的產生,把一批要犯錯誤的幹部從“懸崖”邊緣挽救回來。
以來,我們黨整肅了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權力尋租的少了,勤政為民的多了,給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給一些一直想創業又不敢創業的人提供了勇氣,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反腐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反腐一直在路上,只有進行時。
作為公路部門的普通一員,很多人在想,我們並不能接觸太多的利益,那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其實,我們要做的很多。遵守單位規章制度,做好自己本職工作,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建設廉政高效公路部門,給經濟發展提供安全通暢的公路,讓他們收穫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正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篇三
因為,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問世,旨在警示教育,提醒為官從政的人要潔身自好,不能滋生貪慾,不要吃不該吃的、拿不該拿的、收不該收的,而不是為段子手提供素材,也不是為坊間新增茶餘飯後調侃的佐料,不能把嚴肅的事娛樂化解讀,戲說成另類諷刺和笑話,大夥一笑了之。以這種心態看待專題片,背離了主旨和初衷,削弱專題片的警示作用,甚至可能走不出來。
事實上,讓這些重量級的貪官現身說法,再一次警示黨員領導幹部抱著僥倖心理搞腐敗是沒有好下場的,哪怕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過獵人的眼睛,一些貪官機關算盡,自以為天衣無縫,實際上漏洞百出,因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沒有來無影去無蹤的腐敗行為,不論貪官作案的手段有多高明都會留下蛛絲馬跡,掩耳盜鈴不過是自欺欺人,最終不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後悔終生。專題片的片名永遠在路上,每一季的名稱“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標本兼治”都有深刻的含義;以及抓細、抓常、抓長……片中穿插了專家、學者的解說、點評,無不重申了中央反腐敗、抓“四風”的決心,這些才是專題《永遠在路上》的關鍵點、看點和亮點。
筆者認為,首先,專題片再次重申了中央反腐敗的決心“捉蠅懲貪”,反對“四風”等永遠在路上,不會停歇,不會給等待、徘徊觀望者以喘息的機會,不會讓那些用老眼光看待問題的人有重返“四風”舞臺的機會,不會讓各種腐敗問題重新反彈,這種時緊時鬆的監督約束一去不復返了,不要仍然抱著僥倖心理伺機而動,否則,下一個就是你。
其次,專題片揭示了一個問題:雖然反腐敗是世界難題,但是,只要認真了,反腐敗並不是難事。雖然目前還不能肯定地說已經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但是,“四風”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遏制,腐敗存量大大減少,腐敗增量大大放緩和式微,只要有咬定目標不放鬆的決心,建成廉潔指數較高的國家並不是難事。
專題片釋放反腐敗、抓“四風”永遠在路上的決心,對貪官是警醒,對在位的黨員幹部是警示教育,對群眾是莫大的鼓舞,明白了這些道理,才真正看懂了專題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