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講堂黑板報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小學的道德講堂黑板報圖片及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

  東亞

  在日本、越南、朝鮮、韓國等其他東亞地區,道德觀念和中國存在很大的共性,同時也有一些差異。

  東亞地區具有眾多相同的道德倫理。日本學者江上波夫說:“發展到兩宋後, 新儒家文化更佔上風,這 段思想史的演變也決定並影響著‘ 東亞文化圈’,‘東亞文化圈’隨之變化就成為了現在東亞的‘ 儒家文化圈’。” 韓國學者金日坤在《 儒教文化圈的秩序和經濟》一書中說:“儒學是日本、韓國最具優勢的傳統文化,至今仍作為秩序和原理而發展。儒家文化國家經濟發展的成功,是由於儒學倫理具有經濟發展的適應性。”

  古羅馬

  羅馬帝國的“道德”,是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欺騙和鎮壓奴隸的精神工具。古羅馬認為人類天生就被神分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奴隸必須服從上帝的旨意,心甘情願的服從主人的命令。奴隸主認為奴隸只不過是一種“有生命的財產、會說話的工具”,否認奴隸有任何 自由和權力。奴隸殺死主人是一種罪大惡極的行為,必須受到嚴厲懲罰,而主人隨意殺死自己的奴隸是合乎“道德”的,只是行使他對自己“財產”的所有權而已。

  在古羅馬人眼中,女人只不過是一種家庭奴隸,是替丈夫做家務和生育子女的工具。她們的身體是被自己丈夫所擁有的財產,通姦被看作是可恥的罪行,這是對自己主人的背叛。 羅馬法規定,妻子必須順從丈夫,嚴禁和自己丈夫以外的任何人發生性關係。妻子如果被發現通姦會被處死,而丈夫和妻子以外的女奴隸發生性關係則不受任何懲罰。

  古代中國

  在周朝人的眼中,不平等的世襲制度是合理的,秦始皇前,最大的特徵是世襲,世襲的官員家族就是貴族。如同歐洲中世紀的貴族,即世代為官的制度造成的,歐洲人講究血統。

  法律制度上,《秦簡·法律答問》載:“五人盜,贓一錢以上,斬左趾”。

  “被刑者多有死亡,充分暴露了世襲奴隸主的極端凶殘。何以非要讓這許多奴隸被鋸掉下腿,必有原因,定是怕他們逃跑。同時,商代刖刑如此頻繁,正說明當時的奴隸們用逃亡來反抗奴隸主的鬥爭是經常大批進行的,而奴隸主對他們施以刖刑也充分暴露了統治者的虛弱。由此可見,殘酷的刖刑正是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的產物。”

  質疑此說,先秦確實有刖刑,先秦諸子未見一位批判過,故質疑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