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吃藥間隔時間

  大家都知道生病需要吃藥,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是什麼,這也是很多人都很關注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研究發現,服藥與吃飯的相對時間對藥效影響明顯。根據我國大多數人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可將基本用藥時間劃分幾種情況:飯前服是指藥品安排在進餐前30~60分鐘服用。目的是使藥物較快進入腸道,有利於腸道吸收,減少食物對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響,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飯後服則要將藥品安排在進餐後30分鐘左右服藥,主要是為了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此外,餐中服藥是指進餐過程中服藥,藥服完後繼續用餐,目的是藉助於食物中的油類促進藥物吸收或利用藥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轉化。而“空腹服”則是指在8~10小時內沒有進食的情況,通常指晚上入睡後至清晨起床這個時間段內沒有進食情況下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擾,讓藥物迅速地進入小腸發揮效力。

  適宜空腹服用的藥物: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部分驅蟲藥,如氯硝柳胺、奧苯達唑、鶴草酚;第二類是鹽類瀉藥,如硫酸鎂、硫酸鈉等。服用後應多飲水,使藥物迅速入腸發揮作用,服後4~5小時致瀉;第三類藥物是指食物的存在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的藥物,如四環素、利福平、雷米封等。在飽腹時服用可降低血藥濃度及吸收量,尤其是與奶製品及含鈣、鎂、鉍、鋁、鐵等食物同時服用時吸收受抑制。

  適宜飯前服用的藥物:可增加食慾和胃液分泌的藥,如苦味健胃藥、龍膽、大黃及其製劑;胃黏膜保護藥,如胃舒平、胃必治等,使藥充分作用於胃壁;利膽藥如硫酸鎂***小劑量***,膽鹽及腸道抗感染藥如磺胺咪、黃連素等,飯前服以使腸道藥物濃度不致過分稀釋;人蔘製劑、鹿茸精等一些對胃無刺激的滋補藥物,飯前服能較快吸收。腸溶片在飯前服用,可較快通過胃部到達小腸發揮作用。

  適宜吃飯時服用的藥物:能及時發揮作用的藥物,如助消化藥胃蛋白酶、澱粉酶、胰酶及其製劑胃蛋白酶合劑、多酶片等,飯前片刻即可服用;油類、高脂肪食物有助於某些藥物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如灰黃黴素、無味紅黴素等。

  適宜飯後服用的藥物:對胃黏膜刺激性大的藥物,如消炎痛、乙醯水楊酸、硫酸亞鐵、金屬鹵化物;硝基呋喃類,如呋喃坦啶、痢特靈、強強力黴素等。在飯後服用可避免對胃產生刺激,因為這些藥物可引起噁心、嘔吐等消化道不良反應,重者可導致藥物性胃炎。食物的存在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藥物,如地高辛、維生素B2、心得安等屬主動轉運吸收的藥物,飯後用藥可隨食物緩慢地通過特定的吸收部位,使藥物可以得到較充分的吸收,以提高血藥濃度和藥物療效。

  的注意事項

  冬天到了,我們都喜歡喝點熱騰騰的水,吃藥時,大家大多也會延用這個習慣,但是,專家提醒,有些藥就不適宜用熱水服用,最好用溫開水***一般不超過40℃或者以口感有點暖為宜***或涼開水***25℃左右***。

  活菌製劑藥物:常用的乳酶生***含有活腸鏈球菌***,整腸生***含有地衣芽孢桿菌***,金雙歧***含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腸球菌***等藥物都是口服活菌製劑。這些活菌怕光、怕溼,不耐熱,不宜用熱水服用,都會失去活性或活性降低。

  活疫苗類藥物:如小兒麻痺糖丸,含有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用熱水服這些藥會導致疫苗滅活,而降低或失去免疫機體、預防傳染病的作用,所以應該用涼開水送服。另外一種不能用熱水服用的藥是助消化類藥,比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等,均含有助消化的酶類。酶是一種活性蛋白質,遇熱不穩定,會凝固變性,在70℃以上的環境中即失效。因此服用這類藥物時,一般用40℃左右的溫水送服。

  膠囊也不宜用熱水送服:如諾氟沙星膠囊、維生素E膠囊等。膠囊由明膠製成,易溶於胃酸,裝入膠囊的藥大都對胃黏膜有刺激,或者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壞,有的則是緩釋膠囊,完整吞服才能發揮藥效。熱水送服會容易使膠囊外殼提前化掉,降低藥效或增加刺激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