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意外傷害有哪些

  幼兒是缺少自我保護的能力的一個群體,所以經常會有意外傷害發生,作為成人,應該提前做好預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幼兒意外傷害,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意外傷害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原因。隨著家庭擁有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加,在郊區和農村,大量的卡車等重型汽車和無照上路的農用車、摩托車,對在路旁行走及騎自行車上下學的孩子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家長要做的:不要讓12歲以下的兒童單獨騎自行車上街。12歲以上的少年騎自行車必須遵守交通規則,騎行在慢車道;橫穿公路時,一定注意來往的車輛;拐彎時要伸手示意,不要搶行;不要在公路上追逐打鬧;步行要走人行道,過十字路口要走人行橫道。

  窒息

  兒童窒息多由於異物進入氣管、氣管受壓迫以及口鼻被蒙所致。如外源性的異物花生米、瓜子、筆帽等,由於小兒喉頭保護性反射不全,加上哭鬧、玩玩具時不注意,特別容易將異物吸入氣管。

  家長要做的:出現這種情況要馬上送醫院,因為異物堵塞氣管會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平時要避免兒童奔跑、講話時進食食物,告訴孩子異物進入氣管如果不即時取出就會有生命危險,吃東西時不要玩、鬧、笑;平時不要把花生豆等各種堅果、鈕釦、果核等小粒物品放在嘴裡玩;不要把小東西塞到鼻子裡。此外意外窒息也是造成嬰幼兒傷害的因素。嬰幼兒俯臥睡姿比仰臥、側臥更易發生猝死。

  跌傷

  在所有的兒童意外傷害中,跌傷是發生率最高的非致死性傷害。男童的發生率是女童的3倍。

  家長要做的:家中有小孩應封閉陽臺;患有癲癇、高血壓、低血壓、低血糖等特殊疾病,易導致暈厥的成年人,抱孩子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站在有危險的地方;損壞的門窗要及時修理,防止兒童攀爬跌倒。

  動物咬傷

  兒童被動物咬傷的也較多見,但隨兒童年齡的增加而減少。這是因為年齡小的兒童喜歡和寵物狗、貓等各種小動物親密接觸,但又不懂如何與之安全相處。當孩子不斷長大時,他們與動物玩耍的時間減少,也逐漸知道其危險性。

  家長要做的:養狗家庭應按時進行狂犬病毒預防。被狗咬後必須立即送往醫院診治,不要延誤。

  傷燙傷

  燒燙傷在兒童早期發生率最高,也是導致終身殘疾的主要因素。燒燙傷所形成的傷害,不僅造成兒童的大疤痕、毀容、失明,而且還會給他們的未來工作生活帶來心理障礙和負擔。

  家長要做的:給孩子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不要讓孩子靠近熱水瓶、灶臺、電熨斗等熱源;養成用密封、隔熱杯子喝熱水的習慣,以免因杯子歪倒燙傷小孩。

  幼兒園常見意外傷害的簡單處理

  1、跌倒蹭破面板的處理

  幼兒奔跑、跳躍時不慎跌倒,很容易蹭破膝蓋、胳膊肘,尤其是穿衣較少的夏季,更為常見。蹭破面板後應先觀察幼兒傷口的深淺,若傷口較淺僅僅蹭破了表皮,只需將傷口處的泥沙清理乾淨即可。如果表皮擦傷,首先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清除汙物和沙土後,塗紅汞或龍膽紫。如傷口較深且出血多,立即止血,可用消毒紗布將區域性包紮壓迫止血後,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2、扎刺的處理

  幼兒周圍的物品並非十分光滑,如帶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竹刺、木刺扎人面板後,有時有一部分露出面板,有刺痛感,應立即取出。具體處理辦法是:先將傷口用自來水或生理鹽水清洗,然後,用消毒過的針或鑷子順著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來,不應有殘留,並擠出淤血,隨後再用酒精消毒傷口。如果刺紮在了指甲裡或難以拔除,應送醫院處理。

  3、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劃傷與切傷的處理

  幼兒在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觸控紙邊、草葉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器時,都可能會發生手被劃破的事故。具體處理辦法是:用乾淨的紗布按壓傷口止血,止血後,在傷口周圍用75%的酒精由裡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紗布,用繃帶包紮。如果是玻璃器皿扎傷,應先用清水清理傷口,用鑷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後進行包紮。

  4、擠傷的處理

  幼兒的手指被門、抽屜擠傷時,給幼兒造成痛苦,嚴重時,可出現指甲脫落的現象,應及時發現並處理。具體辦法是:若無破損,可用水沖洗,進行冷敷,以便減輕痛苦。疼痛難忍時,可將受傷的手指高舉過心臟,緩解痛苦。若有出血,應消毒、包紮、冷敷。若指甲掀開或脫落,應立即去醫院。

  5、碰 傷

  碰傷多數都是頭部,幼兒由於身體發育特點,2—4歲幼兒頭顱佔整個身體比重的四分之一,跌倒後頭先著地,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如果沒有破皮,可迅速採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繼續出血,以達到止血、消腫、止痛的目的。具體操作方法為:用毛巾包上冰塊、冰棒,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鐘,然後將清油***生***塗在患處。破皮先清創並檢查傷口深度,一般淺表性破皮處理用生理鹽水清創,然後敷創可貼,這樣,沒有刺激感,幼兒不會因為跌倒後驚慌、疼痛再加上藥物刺激而大哭不止。

  6、跌 傷

  注意幼兒創傷部位和幼兒跌倒損傷後的反應,如果發現幼兒跌倒後,有一段時間意識喪失,幾秒十幾秒後才有反應,應該注意觀察,有無嘔吐、嗜睡等。幼兒園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立刻將幼兒平抱著送醫院檢查處理,觀察數小時,嚴重跌傷昏迷醒來後,觀察護理時應每隔一小時叫醒幼兒一次或遵從醫囑。

  7、骨 折

  幼兒跌倒後,身體某部位著地,並且不能立刻爬起來,老師要了解著地部位及當時詳情,不要牽拉或強行抱起幼兒,讓他自己試著起來,並注意觀察受傷部位。如腿部、腳等部位發生骨折,幼兒不能站立行走,這時教師應將其他幼兒迅速組織好,請保健醫生或尋找硬板將孩子托起來送到醫院救治,否則,孩子骨折移位將影響醫生治療。

  8、頭部摔傷

  ***1***出血時,馬上用一塊清潔的紗布輕輕按壓傷口,以達止血的目的,並及時送醫院。

  ***2***摔傷後未見出血,要對幼兒進行24小時的密切觀察,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應及時送往醫院急救:

  ① 受傷後有噁心、嘔吐的現象 ② 受傷後有過意識喪失的現象,或正處於意識喪失的狀態 ③ 頭部劇烈疼痛 ④ 眼、耳、鼻周圍有出血症狀 ⑤ 有抽風、麻痺、言語障礙等症狀。

  注意:教育幼兒摔傷頭部後務必及時告訴老師。

  幼兒發生意外傷害的特點

  ***一***從幼兒意外傷害發生的性別構成看,男孩明顯較易發生意外傷害。原因在於男孩生性更頑皮好動、探究欲更強,且情感上更易衝動,所以發生意外傷害的機率明顯高於女孩,因此要加強對男孩意外事故的預防工作。

  ***二***幼兒意外損傷較多發生的型別是骨折,明顯高於切割傷和脫臼。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是學前幼兒的特點,這樣的性格特徵更容易使他們在活動中忽視周圍的環境因素,追逐奔跑時、嬉笑玩鬧時,稍不留意,極易摔倒、碰傷,導致骨折。

  ***三***幼兒意外傷害較多發生在春季,明顯高於夏季和冬季。春季幼兒活動量增大,易衝動暴躁,汗液的刺激會導致其自控性、動作準確性降低,因此,託

  幼機構意外事故預防應該考慮季節的特點。

  ***四***幼兒意外傷害較多發生的時間段是10:

  ***五***幼兒意外傷害較多發生在大型玩具場所,明顯高於盥洗室和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