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入園科學育兒知識三篇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育孩子,就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氣質,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下面小編整理了中班幼兒入園科學育兒知識,供你參考。

  中班幼兒入園科學育兒知識一

  教育孩子不能急

  很多父母對待孩子教育的問題時,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但孩子接受新知識,新文化是要一段過渡期。當孩子未能馬上接受某項新知、沒能一時達到理想效果或者對某個方面的學習不感興趣時,我們不妨讓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心情緩一緩,讓教育孩子的思路緩一緩。這樣才不會打壓孩子學習的興趣。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用老母雞講了一個教育方式的問題。他把一隻老母雞放到講臺上,平靜地說:“這隻老母雞已經3天沒有吃東西了,你們看我是怎麼餵它的。”說著他一把抓住老母雞的翅膀,強性把雞嘴對準米粒,讓雞吃米,老母雞執拗地把頭一歪,奮力掙扎就是不吃。稍停,陶行知說:“看來還要加壓!”於是,他又使勁按住老母雞的頭,更加用力讓它吃,可老母雞頭昂得更高了,簡直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就是不吃。這時,陶行知說:“看來這種方法行不通,要換個方法了。”只見他輕輕放開老母雞,捋捋老母雞的羽毛,摸摸它的頭,老母雞慢慢安靜下來了,開始四處瞅望,突然發現前面有米粒,便衝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教育是“緩”的藝術,尤其當孩子接受某項新事物時,更需要多一份“緩”的從容。

  父母可以多和孩子進行溝通,聽聽孩子的心聲,多陪孩子散散心,多考慮考慮孩子的長處與短處,給孩子適當的緩衝。否則,為了取得認為理想的教育效果,不管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

  很多父母不顧孩子的想法,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卻硬塞給孩,孩子已經在某方面學習得適度了,還要強加給孩子。那麼,孩子本來健康的求知慾反而會被挫敗。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麻煩的事,要有一個長期的規劃。父母可以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而不是被動接受父母派給自己的任務。只有孩子培養起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孩子養成愛學習的習慣,這樣的教育才是真的教育。終身學習能使孩子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

  中班幼兒入園科學育兒知識二

  孩子老是不聽話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身為父母免不了對孩子有些叮囑、吩咐、指派或勸阻。但常常遇到這種情況,起初孩子還願意聽話,也比較配合,可是過不了多久,就變得不那麼聽招呼了。有時你那裡輕言細語說了幾遍,他那裡理都不理,似乎“沒有耳朵”,直到大人發了脾氣,變了臉,他才勉強為之。這樣往往弄得大家都不痛快。許多當父母的感到迷惘,甚至苦惱,擔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增大。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如何解決呢?

  其一,有時候孩子正在專注地做什麼事,或是正在入迷地看故事書,或是擺弄著手裡的橡膠泥,或是正看電視。這時,孩子的全部心思都傾注到他所關心的事物上,忘掉了別人的存在,甚至忘了自我。如果這時中途打斷他的活動,讓他去背唐詩或睡覺,不管孩子怎麼請求,都強行把他從自己的世界裡拖出來,那會讓他多掃興啊,即使按照你的吩咐,他不情願地捧起書本,或躺在床上,也是心不在焉,還想著剛才那關妙的故事、精彩的電視。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他興奮的心情靜不下來,轉不到你要他做的事情上,效率也不會高,甚至他還會故意搞壞事情以示反抗。因此,當孩子正迷於圖書、電視或遊戲時,父母可以把原計劃的時間稍微調整一下,等告一段落,孩子緊張、興奮的情緒放鬆以後,再讓孩子去讀書、背詩或休息。這樣孩子就樂於接受你的招呼了。

  其二,孩子“沒有耳朵”,在於父母的絮叨。日常父母提醒孩子注意一些生活小事的時候,總是把孩子當成沒有一點獨立性的幼兒,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千叮濘萬囑咐。比如吃飯要扶碗,不要挑挑撿撿,不要說笑,不要掉飯粒,不要狼吞虎嚥,不要這不要那,沒完沒了。不管孩子做什麼,父母都不厭其煩地說一通,而且這些話天天說。孩子聽得多了,就顯得不耐煩。其實,這種“沒有耳朵”並不是真沒有耳朵,而是對大人的話聽膩了,不願搭理。這裡當然有孩子的責任,但當父母的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孩子逐漸長大,對周圍世界富有好奇心,什麼都想去探索一番。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只是重點粼咐一下,除了有危險的,一般不要過多地干預。要允許孩子“跌歡”,不跌幾跤是學不會走路的。按照心理學原理,你過分的干預,孩子就產生逆反心理。往後你說什麼,都從心理上產生一種反感,因此,對孩子教育要適度。

  其三,當孩子跟父母的意見不一致時,這時的“沒有耳朵”其實是一種無言的反抗。比如你要求孩子把玩過的東西一定要自己收起來,整整齊齊放好,可他常常還是把東西弄得滿屋子,就若無其事地走開了。這時儘管你說了一遍又一遍,他仍不理睬,直到你動氣發火,他才吸起嘴巴勉強服從。

  在這種情況下的父母,應該冷靜分析雙方的意見,即使孩子做的是錯的,也不要強制,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行引導。例如說:“你不聽媽媽的話,媽媽生氣就不跟你玩了。”你是聽媽媽輕聲說,還是聽媽媽發火大聲責罵你呢?這樣孩子就感到親切,自然願意聽你的話,按你說的去辦。這時大人還應及時表揚,鼓勵他。

  中班幼兒入園科學育兒知識三

  針對氣質教育孩子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育孩子,就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氣質,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什麼是氣質呢?氣質,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性情”、“脾氣”。在心理學上,氣質是指一個人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性。氣質彷彿給人的整個心理活動的表現塗上了個人獨特的色彩。

  傳統的生理學和心理學往往把人的氣質劃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類型。多血質***活撥型***的人,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興趣易轉換,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屬於外傾性,膽汁質***興奮型***的人,精力充沛,情緒興奮且強烈,易於暴躁,也屬於外傾性,粘液質***安靜型***的人,表現安祥平穩,自我剋制力強,反應遲緩,情緒深沉,較少外露,屬內傾性。抑鬱質***薄弱型***的人,謹慎細緻,多愁善感,反應緩慢且不強烈,悄緒興奮性低,不夠活躍,也屬於內傾性。

  孩子在幼兒時期就表現出較為明顯的氣質。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與生活環境的相互關係愈複雜,某些氣質特點為後天所獲得的品性所“掩蓋”得愈明顯。但是,家長只要做有心人,孩子的氣質特點是不難掌握的。往往出現的情況是,有的家長為孩子的伶俐活潑沾沾自喜,有的家長為孩子的“慢性子”而苦惱。實際上,氣質只有型別的不同,並沒有好與壞、積極與消做之分。各種氣質都有它積極的一面,也有它消極的一面。氣質本身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才方向和成就高低,任何氣質的人都可以成才,關鍵在於能否把握孩子的氣質特點,因勢利導地實施教育,努力發揚他氣質的優點方面,克服或限制他氣質的不良方面。

  對多血質的孩子,應針對孩子靈活性高,活潑好動,爭強好勝的特點,適當採用“戴高帽”、“激將法”進行鼓勵。對他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多變,見異思遷的弱點,注意引導,加強意志和毅力方面的培養,督促他坐穩屁股,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

  對膽汁質的孩子,應根據此類孩子精力旺盛的特點,適時向他提出新的奮鬥目標和具體要求。但要注意他性情急躁,易衝動,缺乏自制力和條理性,愛做激烈活動,易“惹事生非”的弱點,採取避其鋒芒,“冷處理”的方法。有了問題要待他平靜下來時,耐心說明道理,既嚴格要求,又適當表揚。注重培養謙虛好學,不怕艱難,有始有終的良好性格。

  對粘液質的孩子,應根據他穩重、沉著、舉止文靜,但動作呆板、遲緩的特點,注重培養他的敏捷性。引導他與小夥伴建立良好的關係,鼓勵他多參加一些鍛鍊靈活性、速度性的活動,以好奇心攻克他的惰性。

  對抑鬱質的孩子,應以情感感化為主。由於此類孩子心胸狹窄,神經脆弱,經受不住強烈的刺激,因而家長對這樣的孩子要體貼入微,特別精心。針對他的多疑、神經過敏的弱點,注意創造一個融洽和諧的家庭環境,切不可稍有過失就呵斥,更不能打罵。家長應主動和他交流思想,引導他舒展胸懷,參加些活躍的活動,逐漸養成勇敢、堅強、活潑的性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