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代表感恩父母演講稿

  世上有一種愛最偉大,那就是母愛!世上有一個人最值得我們回報,那就是母親!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供大家參考借鑑。

  1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父母的付出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如果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甚至為了一點小事兒就埋怨父母,就會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孝敬父母,不必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每天在家時,我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和父母談談心,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后,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道歉。時常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們的學習放心,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體現。 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會讓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孝心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能對別人好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優異的成績、健康的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2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敬父母》。

  有一種愛,付出很多卻不求回報,那就是父母的愛。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援;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子女的愛真是比天高,比海深。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春 秋戰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於他的父母體弱多病,家裡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於是,小小的子路, 翻山越嶺,走了幾十裡的山路,從親戚家裡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國的開國元勳陳毅元帥,即使自己當了元帥,還是親自為自己體弱多病的母親洗髒衣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他就是孝順父母的楷模。

  孝順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種美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順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優異的成績,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一顆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祝願全天下的父母永遠健康幸福!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3

  父母之恩不能忘。

  同學們,你們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嗎?不多,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真不少。是呀,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成長,都缺少不了父母的哺育,那麼,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怎能忘記呢?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中華民族的道德史冊上,孝敬父母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今天,大多數人都把孝敬父母當做自己應該盡的義務和崇高的品德,然而,也有極少數的人,不願這樣做,把繁重的家務推給父母,把體弱多病的父母拒之門外,把沒有經濟來源的父母攆這趕那,兄弟間互相推脫,誰也不管,還有人恬不知恥地為此辯護說:“不做封建道德的孝子賢孫。”這不是暴露了他們的無知和荒謬嗎?

  親愛的同學們,封建統治階級宣言的“孝順、孝道”,其實內容是要子女絕對服從父母,即使父母錯了,作為小輩的也不能反駁和違抗,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在他們看來,只有從小做到“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長大了才能做到“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以便聽任統治階級的奴役驅使。這就是所謂的“孝子出忠臣。”你們覺得這種舊的道德觀念是對的嗎?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想過嗎?父母與我們朝夕相處。生活上,他們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讓我們吃好、穿好,他們自己省吃儉用。學習上,為了讓我們有更充足的時間,他們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放棄了娛樂的機會;為了讓我們學習不受干擾,他們連話也不敢大聲說;當我們在學校上課在外面又下起大雨時。他們打著傘來接我們,為了不讓我們淋雨,他們任憑雨水沿著鬢角流下;為了讓我們茁壯成長,他們買來補品為我們補充營養,而他們的兩鬢添上了幾縷銀絲……對這一切,我們讀懂了多少?我們對父理解了多少呢?我覺得我們的父母是多麼的偉大呀!

  從古至今,有多少名人志士都有一顆孝敬的心。陳毅元帥為癱瘓在床的母親洗尿褲浙江林學院的學生劉霆背母親上大學……這不是孝敬父母的真實寫照嗎?

  親愛的同學們,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美德,我們要薪火相傳,誓將遲到的報恩來奉獻,用愛心寫就美麗的故事,讓孝心接力代代相傳!

  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

  先提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於是,我們擁有了生命,擁有了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的機會。

  回眸細想,我們一直沐浴在父母的愛河裡:當我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的時候,第一次獨立邁開一步的時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寫出一個字的時候……是父母在身邊悉心地教導我們。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人,也是父母。父母之愛,深如大海,情比天高!如果說母愛是一條船,載著我們從童年走向少年;那麼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如果說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那麼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然而,同學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呢?民間有句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父母為我們的生日慶賀時,我們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痛苦,換來我們生命的母親呢?是否曾給孕育我們生命的母親一聲真誠的祝福呢?據資料顯示:有近50%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根本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一聲卻比什麼都動聽,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當然,父母的辛勞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在學習上可以少讓父母為我們操心。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一杯解渴的熱茶,一張滿意的試卷,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

  同學們,讓我們牢記父母的恩情,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養育我們是理所當然,不要再一味地索求和抱怨。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對父母說:“爸,媽,我愛你們!”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的爸爸是一名基層公務員,今年三十幾歲了,他長得又高又壯,一張正正方方的國字臉,一臉正氣。

  爸爸是個鄉鎮公務員,常常到鄉下為農民排憂解難,比如哪家兄弟不和,爸爸會幫忙他們調解矛盾;刮颱風時,爸爸要挨家挨戶通知危險的群眾轉移;每年春耕時,群眾代表都會來找爸爸商討要什麼莊稼才可以增加收入,爸爸都會詳細地瞭解市場行情,向上級申請優惠農民的政策,以便讓當地群眾儘快富裕起來。爸爸是個樂於助人的人。

  爸爸經常要加班加點。記得我剛入學時,爸爸說好要當家委會成員,幫忙我們班級的事務,可每一次活動時,爸爸不是因值班沒空就是要去開會,真是遺憾呀!一天晚上,爸爸在我耳邊講《東周列國志》的故事,聽著聽著我就睡著了,可第二天早上,我醒來時就找不到爸爸了。吃早飯時,我才聽見一陣陣咚咚的敲門聲,我心想:會是爸爸嗎?我帶著疑問打開了門,沒想到,竟然是一位穿著迷彩服的“非洲人”,我走近一看,這人全身上下黑不溜秋,頭髮上還留著殘餘的灰燼,眉毛只剩下一點了,手臂紅通通的,臉上只有眼珠那一點白,哦,連脖子也是黑的,迷彩服的上衣、褲子還被燒了幾個洞,腳上的軍鞋也是黑乎乎的,也有幾個洞,咦,他的面孔似曾相識,身形也很熟悉,於是我小心翼翼地問道:“請問您貴姓,來我家有事嗎?”“非洲人”笑著說:“是我啊,我可是你爸爸,不信,你瞧瞧。”

  聽爸爸的同事說,每次發生森林火災時,爸爸都是第一個衝在前面,帶隊撲火,原來昨晚爸爸又去參加森林滅火。

  爸爸在鄉鎮工作,手裡有一定的權力,經常有人求他辦事,但他是個講原則守紀律的的人。一天,我從外面回來,看見了家裡有一位客人,桌子上還擺著一大堆禮物,而且其中還有我最喜歡的德芙巧克力,我急急忙忙抓了一把,正準備撕開,爸爸衝過來,把巧克力從我手中奪走,放回禮品袋裡,鐵青著臉地說:“不許吃。”那位客人摸了摸頭髮,微笑地說:“黃主任,這是我的一點點心意,小孩子喜歡吃,就讓她吃。”爸爸拍了拍桌子,嚴肅地說:“只要是政策允許,我一定盡力幫助你,但如果政策不允許,那我也愛莫能助,請把你的東西帶回去。”爸爸說完,客人就說時間不早了,還有事要走了。他向爸爸拱了拱手,又轉頭向我揮揮手,然後像一陣風衝了出去,爸爸急忙拎起那些禮物,跟著跑出去,客人正好開啟車門,爸爸把禮物往車裡一放,客人又把禮物推給爸爸,可爸爸死死地按住車門,客人無奈地嘆了口氣,開著車走了。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愛崗敬業,瞧,這就是我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