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致辭發言稿

  忙著軍訓,忙著上課,忙著參加部門招新,忙著參與各類社團活動,忙著認識更多的人,結交更多的朋友。小編在此獻上,希望大家喜歡。

  一: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在今天這樣一個熱烈、莊重、喜慶的開學典禮上,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燕園,開啟新的生活篇章。

  北大一直是中國最優秀學者成長的沃土,是莘莘學子心中的學術殿堂,是無數校友的精神家園。你們憑藉自己的聰慧和勤奮,通過大考,來到北大,從這裡眺望世界、走向未來。我和我的同事們,要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同學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從中學到大學;從大學到研究生,你們“按部就班”地走到了今天,應當說非常幸運。要知道,我這一代人在我曾經歷過的那個青年時代,沒有你們的這份幸運,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青年人沒有你們的這份幸運,所以,你們應當對你們得到的這份幸運格外珍惜。作為一名年齡比你們長,閱歷也比你們更加豐富一些的人,今天,我想就“珍惜”給你們一些建議:

  請珍惜當下

  做好每天的事情,而不要給自己太多懈怠、拖延的理由。“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人生真的就是一場馬拉松,每一個到達終點的人,都是從第一步開始、從每一步積累的。

  我希望你們能珍惜當下、認真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情,並且,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做到極致和卓越。養成這樣的習慣,將會讓你終身受益。

  請珍惜他人

  在大千世界裡,在芸芸眾生中,我們能走到一起,真的就是一種緣分。因此,要學會珍惜彼此:珍惜師生情;珍惜同學情;珍惜朋友情,不要把從別人,甚至你的父母那裡得到的一切看做“理所當然”,而要心存感激,常思回報。

  當然,這種珍惜是對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的尊重和顧惜,是在無關重大是非原則問題時表現出來的寬厚和寬容。而如果觸了底線,絕對不要遷就和縱容。

  請珍惜自己,特別是你的健康

  不要因為年輕就肆意透支你的身體。

  有一句格言說:“有兩種東西喪失之後才會發現它的價值——青春和健康”。但青春逝去,未見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優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猶在,年輕於你何用?財富於你何用?時間於你何用?

  我特別贊同瑞士心理學家亞美路對健康的洞見:“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你可以像“瀟灑走一回”那首歌中唱到的那樣“我用青春賭明天”,但同學們,千萬不要“用健康賭明天”。我希望你們一定平衡好學習和鍛鍊身體的關係,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青年人。

  請珍惜你內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視它、壓抑它、甚至掐滅它

  做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氣躁;不要去跟別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當然,選擇自己心之所屬並堅守,有時可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將會有更多的淡定和從容,更多的積澱和突破,更多的喜悅和快樂。

  最後,請珍惜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40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名上山下鄉知青的時候,我絕對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夠進入大學讀書,更別說攻讀博士學位、出國學習、當上北京大學的教授。我常常想,我是幸運的,因為,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這個時代給予了我們每個人以機會。

  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讓中國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但是,任何一個美好的時代,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萬千建設者們,篳路藍縷、艱苦奮鬥創造出來的。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偉大的時代,而最好的珍惜,就是為這個時代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在今年7月份經濟學院舉行的畢業典禮上,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在致辭中引用一位戰鬥機飛行員的話:“我最大的遺憾就是隻能為祖國犧牲一次”,讓所有在場的人熱淚盈眶。這種攝人心魄的愛國主義宣言,也正是百餘年來,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我們北大人的情懷!

  最後,再次祝賀你們!歡迎你們!

  二: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在北京最美麗的時節,北大迎來了2017級的新同學,青春的活力讓美麗的校園充滿了喜慶。我們常把大學比作一個大家庭,學生、教師、員工和校友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

  無論你是初入北大,還是在這裡繼續深造,從此我們心心相印、質樸純真、努力向前。歡迎你們!歡迎加入北京大學這個大家庭!

  看著大家青春洋溢的笑臉,我想起第一次來北大時的情景,距今已經整整四十載了。過去的四十年,就像是一部現實版的穿越劇,變化之大讓人無法想象。

  中關村大街當時叫白頤路,是一條鄉村道路,兩側粗大高聳的白毛楊和稻田充滿了鄉間情趣。當時進城還是一件很大的事兒,只有一條332路公交車,或者就要借用還是奢侈品的自行車了。

  四十載歲月如白駒過隙,一切都在變化,但有一點卻始終如一,不曾改變,那就是北大人的家國情懷、敢為天下先的無畏精神和不懈的學術追求。

  未來會怎樣?你們將會面對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這可能是很多青年人心中的疑惑。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國的迅速崛起改變著傳統的世界政治格局。這些事情聽起來很大也很遙遠,但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了。

  使同學們成為能夠引領未來的人,是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對教育觀念和教育傳統的挑戰。學校正在進行本科教育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目的就是要為你們提供更好的學習和成長體驗。

  大家很快就會進入一年級的課程學習。一些同學會很在意分數,但千萬不要因此而禁錮了好奇心。實際上,每一門課程、每一個課題都會給你一個探索自然和人類自身奧祕的機會。

  大學是一個師生共同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旅程,追隨好奇心,以創新和批判的眼光,探求知識背後的思維方式,你一定會斬獲更多。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部內自由轉專業、全校自由選課和跨學科的培養計劃,會為你們提供廣闊的選擇空間。

  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太功利、太短視,不要隨波逐流;要追隨你的內心,找到自己的興趣。實際上,每一個專業背後都隱含著專業精神。知識可以過時,但感悟到的思維方式、社會責任和探求精神,會像血液一樣,流淌在你的心中,伴隨你的一生。

  大家知道,AlphaGO擊敗了人類最頂尖的圍棋手,基因編輯技術有了重大突破。這使一些人開始擔心,擔心科學技術會動搖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的基石。我並不這麼看。

  蘋果公司CEO庫克的一句話講的很好,他說:“我並不擔心人工智慧賦予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問題的能力,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那樣思考問題——摒棄同情心和價值觀並且不計後果。”

  我們的教育不是要把人變成工具和機器,而是要“學以成人”。

  明年在北大有一個重要的國際會議——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全球將有近五千位哲學家參會,這將是一次東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盛會。大會的主題就是“學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

  長期以來,西方的理性人文主義一直佔據主導地位。面對全球化和資源環境的挑戰,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中“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所表達的仁愛之道,將會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更加堅實的倫理基礎。

  “學以成人”是一個伴隨我們一生的命題。哲學從理論層面思考“學以成人”,教育則是“學以成人”的實踐。

  學習絕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囫圇吞棗、人云亦云,而是要通過對比、思辨、爭論和實踐,形成自己的心得見解,這樣才能真正把握規律、求得真諦,樹立起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習***講過:“思想活躍是高校的重要特徵,各種思想觀點在這裡交匯,各種價值觀念在這裡碰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我們要秉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態度,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定方向,讓一切有益思想文化的涓涓細流匯入主流意識形態的浩瀚大海。”

  “學以成人”也是一個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古希臘有個哲學家“悖論之父”芝諾,學生曾問他,“老師,您的知識淵博,為什麼總是質疑自己的結論呢?”芝諾畫了大小兩個圓圈說道:“大圓是我,小圓是你。如果圓的面積是我們掌握的知識,圓外是未知,圓周就是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未知,可見知識越多,接觸的未知就越多。”

  勇於發現和承認自己無知是真正自信的表現。你們都非常優秀,我希望大家不怕問題和困難、不教條僵化,不固步自封,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質疑、虛心學習。

  德國哲學家加爾夫曾說:“良知的聲音是寂靜的,它在塵囂之中難以被聽到。”學問也是一樣,它需要我們忘卻世間的凡俗,在寂靜中探求、思考和傾聽。

  祝大家在北大的時光裡,能夠靜下心來,傾聽學問的聲音,體驗成長與創造的樂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