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閱讀練習及答案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學家張岱創作的一篇散文。《西湖七月半》表面寫人,又時時不離寫月,看似無情又蘊情於其中,完美而含蓄地體現了作者抑淺俗、頌高雅的主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西湖七月半》文言文閱讀材料原文

  西湖七月半

  張岱②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③,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淨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④,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遊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隊爭出,多犒門軍酒錢,轎伕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皁隸喝道去。轎伕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裡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

  [注]①七月半: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中元節,又名鬼節。杭州舊習,人們於這天晚上傾城出遊西湖。②張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學家。③昭慶:昭慶寺,在西湖東北岸。斷橋:原名保佑橋,唐代改稱斷橋。④裡湖:西湖分外湖、裡湖、後湖。

  《西湖七月半》文言文閱讀題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燈火優傒 優良 B.竹肉相發 歌喉

  C.茶鐺旋煮 不久 D.轎伕擎燎 火炬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以五類看之 以故二鼓以前,人聲鼓吹,如沸如撼,

  B.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 席其上

  C.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 一一簇擁而去。

  D.以五類看之 向之淺斟低唱者出

  7.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作者認為真正賞月的一組是

  ①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

  ②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

  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

  ⑤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

  ⑥人散“始艤舟近岸”之“吾輩”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8.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名娃閨秀”“童孌”“名妓閒僧”“好友佳人”“韻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B.五種人,涵蓋了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不同類別,遊湖的繁華,其實也是社會的繁華,更是作者醉心於繁華的現實生活的寫照。

  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處,俗人眼中似無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則處處是詩。作者的審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脫俗的,但也不免傳統文人孤高自賞的毛病。

  D.本文是一篇絕妙的記遊散文。文字簡潔,描寫生動,構思新奇。最後一段從前面的第三人稱的敘述轉為第一人稱的敘述。開頭奇警峭拔,結尾韻味悠長,藝術技巧委實高明。

  9.翻譯和斷句

  ***1***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②轎伕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燈籠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擁而去。

  ***2***用“/”給下列文段斷句。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選自《中庸》***

  《西湖七月半》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5.A *** 優:優伶,戲曲演員。***

  6.B***A.介詞,第一個“按照,根據”,第二個“因為”; B.都是代詞“他***它***”,代第五類人***“斷橋石磴”***;C.第一個連詞,錶轉折關係;第二個連詞,表修飾。D. 第一個他們,代詞;第二個解釋為“那些”,代詞。***

  7.D*** ⑤是指文人雅士,作者引為同調。***

  8. B***錯在“作者醉心於繁華的現實生活”。一則作者生活在明晚清初,入清以後,寫這樣一篇追憶明末杭州風習的小品,勾畫一幅人情世態,是懷有國破家亡的感傷的;二則亦表現了作者超然於市俗的散淡之趣。***

  9.翻譯和斷句

  ***1***翻譯:①有的為逃避***外湖人多***喧鬧而***躲到***裡湖,***他們在認真***賞月但別人卻看不到他們賞月的情態,***他們***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賞月之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注意“逃囂”“而”“作意”“之”的翻譯***

  ②轎伕召喚船上的遊人,用城門即將關閉***晚了進不了城***來恐嚇他們,燈籠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夥一夥地簇擁著離開了。***注意“怖”“列”的翻譯及倒裝句式***

  ***2*** 斷句:天下之達道五/ 所以行之者三/ 曰/ 君臣也/ 父子也/ 夫婦也/ 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 五者/ 天下之達道也/ 知仁勇三者/ 天下之達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 或學而知之/ 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 一也/ 或安而行之/ 或困而行之/ 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 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