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劉邦性格轉變怎樣_鴻門宴劉邦的性格

  歷史上鴻門宴不僅是一場智鬥比拼,更是看誰能穩,而劉邦在這次宴中表現出來的性格值得學習,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鴻門宴劉邦性格轉變怎樣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鴻門宴劉邦性格轉變怎樣

  沉著冷靜,善於應變。相比較項羽聽信讒言而調動兵馬準備作戰,劉邦在面對危機時就冷靜多了,先掂量了自己與項羽的兵力,然後找張良商量對策。在鴻門宴上,面對項莊的舉動,同樣沉著地坐在宴會上,後來假借上廁所之名溜走了,走之前還安排好了後面的事情。

  陰險狡詐,處事圓滑。當劉邦聽說項羽要攻打自己時,分析了一下雙方的軍事力量,得出不能與項羽硬拼,就按照張良的計謀,拉攏項伯。他對項伯恭敬有加,以兄弟相稱封賞酒食,還結下兒女親家,表明不稱王的心跡,使得項伯勸說項羽,並在鴻門宴上力保自己。

  能屈能伸,智謀過人。劉邦不顧危險,親自帶著少量人馬和幾樣寶貝去項羽營帳解釋,也可見他的膽量,而且處處表現出謙卑的姿態,通過一番頗有情理的說辭打消項羽的猜疑。後來在入座時,坐在下座,是刻意屈尊隱忍,以消除項羽的疑心。

  知人善用,從諫如流。劉邦手下人才濟濟,不乏樊噲、張良之類的忠心之人,在鴻門宴前採納張良的計策籠絡項伯,同時聽取項伯的建議第二天去給項羽請罪,後來藉機出來時又接受了樊噲的意見先行逃走。

  有奸必肅,當機立斷。儘管劉邦在鴻門宴事件上做的每一個決策都聽從了別人的意見,但是每次都很果斷。當他逃回軍營時,沒有聲張,馬上剷除了曹無傷這個叛徒。

  劉邦是如何建立漢朝的

  劉邦,又名劉季,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在建立西漢之前,劉邦曾當過四年的漢王,後來在帝位八年,於討伐叛逆英布的戰鬥中受傷,最後傷病復發身亡,享年55歲,被後世稱為漢高祖。

  公元前206年,項羽違反和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封地在環境惡劣的巴蜀之地。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項羽分封之後,諸侯***,劉邦又乘機佔領了關中等地,與項羽分庭抗禮,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困於垓下,在烏江自刎而死,楚漢之爭以劉邦的勝利而結束。同年二月,劉邦在汜水登基稱帝,建立大漢帝國,史稱西漢,定都洛陽,後來又遷到長安。劉邦建立西漢之後,開始論功行賞,分封了大量的異性王侯。但是,後來這些異性王侯中叛亂者居多,其中最出名的是大將英布和彭越的叛亂,劉邦就是在討伐的英布的時候受傷的,後來因為創傷復發去世的。

  消除了大部分的異性王侯之後,劉邦分封了大量的同姓王侯,用來鞏固自己的集權統治。劉邦在位期間,實行重農抑商的,與民休息的政策,注重普通民眾的生活。政府號召那些因為戰事躲進深山的人,返回自己的家鄉,進行相關的生產活動,有爵位和田產的返鄉者全部恢復之前的爵位和田產。戰爭期間,被迫賣身為奴的,全部削除奴籍。另外,戰爭時期參加軍隊的士兵,可以選擇去留,離去的士兵給予田產和撫卹金。劉邦還任命朝臣修改《秦律》,制定新的《漢律》法典。漢朝統治初期,社會安寧,國家處於一個穩步發展的過程之中,雖然飽受少數民族的侵略,但是由於漢朝政策得當,整個大漢帝國的發展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劉備是劉邦的什麼人

  劉邦為漢高祖,是建立西漢的第一人,本是農民出生,因擅隱忍、能用人,處理事情冷靜且能聽取建議,遂成大事;而劉備為三國蜀漢的開國君王,為人謙和,曾為求謀士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抱負遠大,因仁德被世人讚頌,那麼這兩位君王有什麼關係呢。

  從歷史資料來看,雖然兩位帝王相隔年代久遠,但劉備卻是劉邦的後代,劉備的爺爺劉貞本是地方諸侯,但是後因劉貞繳納黃金不足而被剝削了爵位,故劉貞這一支氏被貶為平民在涿郡生活。後劉貞的兒子劉弘誕下劉備。

  劉備所出年代為漢獻帝時期,按照輩分來說,劉備為漢獻帝的叔叔。在劉備二十多歲的時候,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得以結識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為生死兄弟,一同參軍效命朝廷。後劉備得以有他們相助成就一代偉業,建議蜀漢王朝,響應其先帶劉邦的雄霸偉業,只可惜劉邦在位漢中王之時,因一時失利被吳國大傷元氣,而好兄弟個個為其出生入死,喪於戰場,使得劉備傷心不已。後劉備於白帝城病逝,享年六十二。

  劉備和劉邦最相似的一點便是兩人均能知人善用,使得君臣融洽,將士為其肝膽相照,且劉備更勝一籌,不僅會用人,還更能使他們團結,籠絡人心極強。且劉備和劉邦均能在未成大事前隱忍,屢敗屢戰,毫不氣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