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困生轉化方案
觀察研究初中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方法策略,將學困生重新燃起學習的慾望,對學習充滿自信和熱情,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篇一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以育人為本,意在從教育教學兩個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規範學生的道德行為,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所以,它面向的應該是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各個方面。教師不能夠生產出次品,更不能製造出廢品,應該對每一個學生都要認真負責,特別是對於部分學困生,應該用愛心去感化他們,用誠心去打動他們,用道理去教育他們,用智慧去啟迪他們。為此,學校特訂出如下學困生轉化方案:
一、 指導思想:
高揚素質教育的大旗,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觀念,堅定幫扶學困生的意志;營造人人愛學生、個個教學生,整體育學生的良好風氣;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為主的教育原則;立足當堂訓練,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多維合作,整體聯動,喚起學困生學習的信心,最大限度的降低低分率,提升合格率,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騰飛創造條件。
二、 組織領導: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三、具體活動:
一、摸清底細,確定物件。***班主任負責***
摸清各班的學困生情況,做好分門別類的統計整理。因為學校在總體上來說,由於招生存在著沒有選擇的餘地,收進來的學生一部分成績很差,思想表現也不太好,這種情況必然帶來管理上的困難。所以,每一個班主任要對學生家庭逐一進行家訪,對學生個人逐一進行談話,做到情況明瞭。然後再製訂相應的教育教學規劃。
具體要開展的活動:
1、一週內對所有學生進行初步摸底,確定學困生物件;
2、為學困生編排好座位,與成績優秀的同學同座;
3、教務處組織召開班主任會,確定重點家訪物件;
4、舉行部分學生家長會,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
5、召開學困生轉化動員會,學生自己制定目標措施。
二、開展幫撫活動,建立和諧的教育環境。***班主任負責***
學校是一個群體教育,它不能脫離周圍環境而獨立活動。所以,教師要充分利教學大課堂進行互動教育。學校要以各團支部、團小組為龍頭,分別組織好互幫互助小組。互助小組要注意其工作方式:用愛心去感化同學,用溫暖去體貼同學,用知識去幫助同學,用成功去鼓勵同學,讓自己所幫的同學:在缺點面前能鼓起勇氣去克服,在困難面前能想辦法去解決,在低分面前能致力去提高。通過互幫互助組織的建立,不僅能使後進學生能夠不被人看不起,使他們在群體中具有一席地位,同時,也使優秀學生的成功之處得以體現,使他們的能力得以提高,更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
三、樹立起學困生轉化典型。***教務處負責***
典型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學期初、期中、期末,各班要根據自己轉化學生效果,選出一兩個代表作為班級學習的榜樣,學校則將各班樹立起的典型人物用黑板報、牆報、廣播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還要給突出的學生予以表彰。
具體的工作:
1, 每學期期中、期末,各班上報學困生轉化的優秀學生、優秀幫撫小組及成員和評定學困生轉化的優秀班主任名單;
2, 學校定好表彰名單,出好有關的宣傳專刊,開展好校園廣播,按計劃表彰學生;
3, 各班組織優秀學生和後進生轉化典型進行大會經驗交流,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
4, 中考後,分赴到部分學生家中,向學生家長彙報學生在校轉化的具體情況。
四、注重對特困生的幫助,使他們能堅持完成學業,提高各種素質。
由於各種原因,許多的家庭仍面臨經濟困難。有些學生因父母雙亡,無人照管,有些因家無勞動力,沒有經濟來源,有些因家裡底子太差,一時落入困境。對於這樣的一個群體,光從思想去感化他們,是難以讓他們安心學習的。所以,學校成立撫貧基金,每學期要拿出專項資金來幫助他們度過經濟上的困難時期;同時,師生之間要開展獻愛心活動,從根本上去幫助這些需要救助的學生。
具體工作程式:
1, 確定援助的學生物件,對其進行一次普訪,切實摸清況,做好幫助計劃;
2, 開展師生的援助捐款活動,並及時發放有關的援助經費,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五、 改進教學模式,規範過程管理,切實減少低分人數。
學生文化課成績低分現象的產生,有社會環境、學生家庭環境及學生自身的原因,更有學校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與管理機制的原因。除了極少數與生俱來心理生理不健全者外,所有低分現象的形成都是因教育不健全造成。初中學段的低分,部分是前學段沿襲而成,部分是本學科段疏忽而新生。教師要全員參與,常抓不懈,提高課堂效益,規範教學環節,組織課題研究,分階段逐步減少學困生。
學困生、低分率現象的形成過程的複雜性決定了消滅這一現象的漫長性,我們必須清醒頭腦,作好長期艱苦工作的準備,全體教師都應各自承擔責任,營造人人愛學生、個個教學生,整體育學生的良好風氣,不作旁觀者、不作評價者,充當實踐者,把各自崗位工作都與學生教育聯絡起來,提高工作質量、體現工作價值、贏得個人發展的有效空間。為建立辦學特色、實踐教育意義,辦好人民滿意學校作出應有的貢獻。
篇二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我校地處沂南縣西南山區雙堠鎮,205國道旁,是一所具有50多年辦學歷史的普通初中,近年來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在我們農村中學,大量優質生源被縣城學校搶走,生源質量較差,隨著大量農民工外出務工,“留守孩子”增多,從而不可避免地使相當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進入初中學習的行列。學校現有班級18個,學生800餘人,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知識的不斷豐富和延伸,這些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困難,各年級中“學困生”的人數明顯增長,“學困生”的比例呈不斷上升趨勢。從近兩年的調查表明,有20%左右的學生在學習上跟不上教學程序,表現為學習效率低,學習不得要領,厭學情緒嚴重,學習成績奇差,達不到教學要求。“學困生”的大量存在不僅影響這一群體學生自身的成長,而且給教師增加了工作難度,“學困生”問題已成為學校大面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制約因素,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對“學困生”的研究對於教育者而言是一個大課題,其針對性和解決問題的現時性是我們教育者必須面對的。
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進入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的歷史時期。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實現科教興國、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戰略舉措,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素質教育實際上是以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為中心的國民教育,我們教育的物件是人,是一個個思想感情、興趣愛好、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各不相同的人。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一切學生”,一個學校,一個班集體,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優秀生的層面上的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更應該關心“學困生”,充分調動“學困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注重對“學困生”的幫助,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揭示學習規律,教給學習方法,發展他們的能力,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使他們獲得應有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農村中學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如果教師忽視了“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就談不上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轉化“學困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是前提,調動他們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與培養優秀學生同樣重要,尤其是在當前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重視對“學困生”的關愛和幫助,不讓一個“學困生”掉隊就更有其重要意義。如何轉化好學習困難學生一直是教師面臨的難題,也是教師工作必須面對的重要任務之一。可以說,轉化好“學困生”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實現“教育公平”,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本課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學困生”的涵義
1、“學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於學習習慣不好,或由於方法不當,或由於社會,家庭環境影響,造成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要求的學生,主要指學生的智力同學業成績比較時,智力在標準以上但學業成績顯著低劣者。我們所說的“學困生”僅限於學業方面,專指那些學習困難或學業失敗或偶爾有些不太規矩的學生。本課題組假定“學習困難”,就是指那些在知識、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教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治的學生。“學困”是相對的、可變化的。“學困”的鑑定具有直觀性和綜合性的特性。在新課程視野下,我們對初中“學困生”的界定:
***1***初中學生智力水平正常,但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上達不到“新課程標準”之基本要求。***2***在學校組織的歷次考試中各門功課不幾個或單科成績在50分以下的學生。
2、學科發展不均衡的優秀學生也應納入“學困生”範疇。
很多研究者認為,“學困生”只是學生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學生不屬於“學困生”範疇。我們課題組在討論“學困生”概念時也一度產生困惑。我們注意到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各門學科均處於落後狀態。這類學生基本不能順利完成初中學習任務,難以通過初中學段畢業水平測試,而且往往伴隨有行為不良、思想不端甚至心理異常等問題。對這類學生界定為“學困生”大家沒有異議。但我們發現,總成績合格以上,但某學科相對於各學科總成績而言呈落後狀態的學生,也是教師要轉化的物件,並且這一類學生在數量上要多於前一類學生。他們的特點是有跛腿學科,跛腿學科成為該生進一步提高的“瓶頸”,如果該生能在跛腿學科上有所作為,那麼他的總體成績將有一個大的飛躍。對這類學生是否納入“學困生”的範疇呢?經過慎重思考,課題組達成一致意見:把有薄弱學科的學生納入研究範疇。即:總成績達到合格標準,但有某一學科的成績相對於各學科總成績而言呈落後狀態,明顯低於自身發展的正常水平,這類學生也需要教師進行轉化。由於學生不可能都全能全才,他們總會在某一方面發展相對滯後,即使優秀學生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學困生”。因此,我們課題組對“學困生”這一概念的理解比較寬泛,拓展了“學困生”的範圍。其定義為:總成績沒有達到合格標準以及總成績在合格以上但某學科成績相對於總成績而言呈落後狀態的學生。
***二***“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學困生”轉化的策略是指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能力或發揮其特長帶動相關學科發展的策略和方法。通過探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尋找學生成為學習困難學生髮展過程,採取相應的對策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認真系統的教育轉化,充分挖掘出他們的潛力,使他們在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進步,讓他們增強學習信心,智力得到正常開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後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對“學困生”進行教育轉化,探索形成“學困生”的原因,在“學困生”的管理、教學兩方面形成系統的教育模式。糾正教師不良的育人觀,挖“學困生”潛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探索“學困生”轉化的有效途徑,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探求轉化“學困生”的根本途徑,並且使“學困生”儘可能地轉化,使之在學校內留得住,學有目標,學有信心,發揮出自己最大潛能,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1、找出“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並搞清“學困生”的型別及特點,使“學困生”儘可能達到:能正視自己,找出個人的優點和缺點,學習上樹立目標,初步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樹立“我能行”及“能學好”的信心。
2、根據”學困生”不同型別特徵,尋求轉化他們的不同方法策略,使“學困生”找出自己知識斷層的癥結,儘量做到個人主動去學,能找老師、同學幫助自己,完成自己的階段性學習目標,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些學生中嘗試新的學習方法,例如合作學習法、四維學習法、全腦學習記憶法等,以更先進的方法,使他們更快地轉化。
3、在實驗班級內的“學困生”,爭取轉化成功率在達80%左右,使這些學生在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學困生”在學習上有大的進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在班級內找準自己的位置,不失時機地主動去表現自己,真正融入班級大集體之中,以達到不以人人升學,而使人人成才的教育目的。
4、初步形成農村初中“學困生”教育轉化的理論框架
***二***主要研究內容
1、“學困生”成因研究
通過調查法、訪談法等形式瞭解“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有哪些型別,分別呈現哪些特點,尋找轉化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全面系統的分析,在理論層面找主客觀因素的著眼點,形成《農村中學“學困生”成因分析研究報告》,以揭示形成“學困生”的內在規律。
***1***從學習過程方面的研究
學習過程作為一個系統,由非智力系統、知識系統、智力系統和能力系統組成,四個系統應相互促進,任何子系統的有序都將影響和決定學習系統的有序程度。所以我們將對這四個系統進行研究,如何使“學困生”的四個系統由低階向高階發展,使系統有序化。
***2***對“學困生”形成主觀原因的研究
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觀原因很多,諸如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意志和毅力等方面,所以主觀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學困生”學習興趣的研究;“學困生”學習動力的研究;“學困生”意志和毅力研究;“學困生”情緒研究。
***3***對形成“學困生”客觀原因的研究
導致學習困難的原因,除了學生主體之外,當然不排除客觀存在的許多因素,諸如學校環境,課程體系、教師因素、家庭的變故、社會的不良影響等等,所以客觀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學校教育現狀的研究;教師教育思想及教育行為對“學困生”影響的研究;新課程對“學困生”影響的研究,對家長的研究;對社會各方面的研究。
2、“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
在研究“學困生”成因的基礎上,分清“學困生”的型別及特點,尋求轉化他們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是本課題的核心,主要進行以下幾方面的研究:
***1***教師的主要策略研究
學生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裡,學校所採取的對策顯得尤其重要。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A、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縮小“學困生”群體,同時面對學習困難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教師對他們應該採取什麼策略,給予什麼樣的幫助等;
B、課堂上進行轉化。課堂上進行分層轉化研究;課堂上進行信心轉化的研究;課堂上進行反饋轉化的研究;課堂上進行培養興趣的轉化研究;課堂上進行培養能力的轉化研究;課堂上進行學法指導轉化的研究。
C、教師樹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特別要熱愛每個“學困生”,充滿信心,科學地做好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消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研究內容主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的研究;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的研究。
D、優化校園文化,為“學困生”創造良好環境的研究。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是學習進步不可缺少的條件,噪雜的環境,枯燥的學習生活都會使學生學習效率降低,確保“學困生”進步,主要研究內容有:課外活動的豐富性研究;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研究。
***2***學校管理對“學困生”轉化的策略與方法研究
通過文獻研究法、調查法從學校管理和年級管理入手,通過學校對“學困生”管理的相關措施與獎勵制度來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改善“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形成有推廣價值的《學校管理對“學困生”轉化的有效策略研究報告》。優化學生學習系統的主要策略的研究。優化學生的學習系統,使“學困生”在知識、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得到進步,主要研究內容有:補缺補差,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的研究;排除情感障礙,使非智力系統有序化的研究;糾正不良學習習慣的研究。
***3***班級管理對“學困生”轉化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通過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觀察法等多種形式,從班級管理入手,建立班級評價激勵制度,適時適度,形式多樣地激勵評價“學困生”。確保與“學困生”家長的密切聯絡,制定計劃並落實。加強學風建設,及時做好“學困生”教育工作。制定“學困生”的跟蹤培養措施。通過班級對“學困生”管理的相關措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班內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班級學習成績。形成有推廣價值的《班級管理對“學困生”轉化的有效策略研究報告》。
***4***學科教學、輔導對“學困生”轉化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從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入手,通過測試法、比較法、經驗總結法,以教研組為紐帶,分析、總結“學困生”的型別、特點和教育對策。包括如何分層導學、如何個別輔導、如何佈置作業、如何鞏固提高等。各學科對“學困生”學習方式轉變前後學習效果進行對比研究,形成經驗總結,提煉成果。分別形成《“學困生”教學藝術、輔導方法個案集》。
***5***綜合家庭、社會的主要策略的研究
家庭是教育的發源地,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而且具有終身教育意義,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思想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學困生”除了受家庭的影響,還受所處的社會影響,所以家庭和社會兩方面的教育也顯得非常重要,研究內容主要有:家庭教育氛圍的研究;家庭結構對“學困生”的影響的研究;社會文化對“學困生”的影響的研究,“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的個案研究。
***三***主導課題的主要子課題
1、學生分化問題的研究
2、“學困生”學習動力開發研究
3、“學困生”學習興趣培養研究
4、“學困生”厭學的原因與對策研究
5、“學困生”轉化的案例研究
6、“學困生”自信心培養研究
7、學校管理對“學困生”轉化有效策略研究
8、班級管理對“學困生”轉化有效策略研究
9、家庭教育對“學困生”影響的研究
10、社會環境對“學困生”影響的研究
11、課堂教學與“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
四、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因材施教”理論
1、教師對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都要充分了解,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
2、教學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體教學上,又要善於兼顧個別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
3、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別設計不同個性特點學生成才的最優方案。
***二***現代課堂教學理論
現代課堂教學是以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為指導的,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作為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過程各要素的及其組合優化為特徵的教學實踐活動。該理論是充分調動“學困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
***三***哲學觀點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益。這一點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新觀念是相融與統一的。
***四***心理學觀點
認識過程是指人們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係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有機體的內部***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表明教師在課堂上調動“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五***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有兩點獨特之處:其一,它所提倡的學習理論,多半是根據經驗原則提出觀點與建議。其二,它所提倡的學習理論,不限於對片面行為的解釋,而是擴大到對學習者整個成長過程的解釋。
1、 強調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中心,學校為學生而設,教師為學生而教。
2、 堅持自由為基礎的學習原則
人皆有天賦的學習潛力;教材有意義且符合學習目的時學生才會產生學習;在較少威脅的教育情景下才會有效學習;主動、自發、全身心地投入的學習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自評學習結果可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與創造力;除知識外還應重視生活能力學習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3、重視價值、態度、情感等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就是要引導他形成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價值觀和態度體系,從而使學習者自己教育自己,最終成為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人。
4、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
***1***教學上對自由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重視
***2***教學中對學習動機的重視
***3***開放教育的推行
***4***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推行
***5***學校教育中對情意教育的重視
***6***以學生為中心學校輔導工作的推行
五、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實驗的目的是培養人才,提高人的素質。研究的一切過程與方法應以人為本,從“人”的利益出發,而不能為追求實驗測量的準確性而損壞兒童健康成長。
2、因材施教原則
對“學困生”有針對性地採取教育措施,促使他們揚長避短,長善救失,使他們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
3、激勵引導原則
激發、勉勵學生去努力,促使學生和自己的過去作比較,發現進步的一面,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4、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從“學困生”的實際出發,仔細、認真觀察問題,摸清問題存在的因素,也就是應對學生現狀做周密的瞭解。
***二***研究的方法
1、觀察調查相結合
觀察“學困生”上課參與教學活動情況,瞭解其發展狀態,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對比研究,使轉化“學困生”的措施更有效,找出學習困難、厭學的原因。
2、實驗法
實驗前,為每個“學困生”建立個人檔案,內容包括“學困生”個人資料、家庭情況、實驗前測驗診斷分數、綜合診斷結果及歸因、教師轉化工作跟蹤記錄、學習成績記錄表。要求教師根據“學困生”個案情況隨時調控自己的方法和行為,並對產生的效果做好記錄。
3、行動研究法
課題組人員不斷實踐,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轉化方法,以形成一套轉化“學困生”的理論框架。
4、案例研究法
主要是通過對一些“學困生”的跟蹤分析,摸清他們學習困難的成因,及轉化效果,為我們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5、教育觀察法
分析課內外各種情況,充分調動“學困生”參與教學活動。
6、文獻研究法
從各學科角度開展對學習困生教育轉化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借鑑已有研究成果的經驗教訓,補短教育與揚長教育共進,全面發展,把握研究發展趨勢。
六、研究的步驟
***一***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課題組核心成員就課題研究的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研究總體思路、研究物件和範圍、研究方法、研究的時間安排、研究的預期成果進行研討,為制訂研究方案提供依據。制定研究方案,報請教育局指導小組,接受專家指導,申報立項主導課題。開展教師培訓,明確主導課題精神,教師個人確定子課題,制定方案,申報立項。
2、學校抽樣調查訪問
①“學困生”問卷調查,調查範圍:初中段的“學困生”。②教師問卷調查,選取“學困生”所在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師,③“學困生”家長調查問卷。
3、撰寫《農村中學“學困生”轉化教育策略研究實施方案》
4、邀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論證、修改實施方案
5、各班提交“學困生”名單,並建立“學困生”檔案
***二***第二階段:課題實驗階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
1、確定實驗學校和班級
2、撰寫《農村中學“學困生”基本情況調查報告》
3、實驗研討會。實驗班進行研究和實踐,積累歸納材料、進行分析提煉;總結實驗結果。
4、課題組組織課題交流和現場研討,總結分析實驗情況,寫出研究階段總結報告,根據實驗校收集的資料撰寫《農村中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5、聘請縣內外有關專家進行論證,提出推進和調整意見。
***三***第三階段:實驗及檢驗修改階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
1、各實驗校根據前階段的成果繼續進行研究和實踐。
2、各實驗校材料歸納、提煉;分析,總結階段實驗成果。
3、召開交流和研討會,分析實驗情況,寫出階段總結報告。
4、根據前期實驗結果,改進實施方案
5、徵收實驗學校階段工作總結。提煉經驗,找出不足。
***四***第四階段:深入實驗階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
1、依據修改後的實施方案,深入實驗。提出新的方案,進一步探究實際效果。
2、分課題,分學科專項培訓、研討會
3、徵收兩期課題研究成果
4、召開“學困生”階段工作總結會
***五***第五階段:課題總結結題階段***2013年6月—2013年11月***
1、6月,召開課題研究工作會,總結研究成果,佈置結題資料編寫工作。
2、8月,彙編課題成果,籌備課題結題工作。
3、10月,對課題研究情況和階段取得的成果進行全面總結,完成研究報告,邀請有關專家對課題成果進行結題鑑定。
七、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一*** 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課題組負責人及主要成員大部分都是中、高階職稱、年富力強,部分同志參加過縣、市級課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有完善的組織機構。
2、制度保障
學校形成了完善的科研機制,有《課題組成員學習制度》、《課題組成員管理辦法》、《教科研製度》、《教科研獎勵制度》等。這些制度將有效地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行政支援和財力保障
校長高本營領導並擔任課題組組長,副校長張恩全領導課題組工作,學校將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保證,預計資金投入1萬元。
4、技術保障
課題組將邀請縣教科室專家組的指導。同時,學校也將選派骨幹教師外出學習,組織教師加強相關學習資料學習。建立校園網,這方便了我們在教育教學研究中與外界的交流和學習,隨時接受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保持這與國內專家的長期溝通和聯絡。
***二***操作措施
1、理論指導實踐,組織課題組的老師學習有關“學困生”轉化方面的理論,尤其是學習方法方面的理論。以個人的成才之路做現身說法,取得學生的信任,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總結,使課題研究不斷深化。
2、積極取得領導與教師們的支援協作,協調師生、生生之間的關係,以減少內耗,為課題研究鋪平道路。
3、嚴格實驗規則,課題組教師應一絲不苟做好實驗的諸項工作。
4、加強對研究工作的組織管理,加強課題組人員的思想教育,樹立起敢為人先,不畏困難,甘於為教育事業奉獻的良好心理品質。
八、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一***課題研究報告
《“學困生”基本狀況調研報告》、《學校管理對“學困生”轉化有效策略研究報告》、《班級管理對“學困生”轉化有效策略研究報告》等。
***二***課題研究論文及個案集
《農村初中“學困生”個性心理輔導的策略》
《提高“學困生”英語成績有方法》教學藝術、輔導方法個案集、 《提高“學困生”語文成績有方法》教學藝術、輔導方法個案集、 《提高“學困生”數學成績有方法》教學藝術、輔導方法個案集、 《提高“學困生”理化生成績有方法》教學藝術、輔導方法個案集、 《提高“學困生”政史地成績有方法》教學藝術、輔導方法個案集、 《提高“學困生”音體美信成績有方法》教學藝術、輔導方法個案集等。
***三***學生進步獎狀、證書及家長意見、學校鑑定等
***四***促進農村初中教師的專業發展
九、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一***課題指導小組
王xx ***沂南縣教體局初中教研室主任***
徐xx ***沂南縣教體局教科所主任***
葛xx ***教科所教研員***
***二***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
***三***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班主任 教研組長 教學能手 教學新秀 學科帶頭人 任課教師
篇三
學校教育的方針是以育人為本,旨在從教育和教學兩個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規範學生的道德行為,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所以,學校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各個方面。教師應該對每一個學生都要認真負責,特別是對於部分學困生,應該用愛心去感化他們,用誠心去打動他們,用道理去教育他們,用智慧去啟迪他們。為此,學校特訂出學困生轉化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素質教育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更新教育觀念,堅定幫扶學困生的意志;營造人人愛學生、個個教學生,整體育學生的良好風氣;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為主的教育原則;立足當堂訓練,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多維合作,整體聯動,喚起學困生學習的信心,最大限度的降低低分率,提升合格率,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騰飛創造條件。
二、具體活動:
***一***摸清底細,確定物件。***班主任負責***
摸清各班的學困生情況,做好分類的統計整理。總體上來說,學校由於地域原因,招入的學生一部分成績和行為習慣都很差,思想表現也不太好,這種情況必然帶來管理上的困難。所以,每一個班主任要對部分學生家庭逐一進行家訪,對學生個人逐一進行談話,做到情況明瞭。然後再製訂相應的教育教學規劃。
具體開展的活動:
1、一週內對所有學生進行初步摸底,確定學困生物件***每班5人***;
2、為學困生合理編排座位,儘量與成績優秀的同學同座;
3、確定重點家訪物件;
4、舉行部分學生家長會,聽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
5、定期召開學困生轉化動員會。
6、學生為自己制定目標措施。
***二***開展幫撫活動,建立和諧的教育環境。***班主任負責*** 學校是一個群體教育,它不能脫離周圍環境而獨立活動。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大課堂進行互動教育。學校要以各團支部、少先隊為龍頭,分別組織好互幫互助小組。每組要有3至6人,其中帶頭人要有兩名以上,學困生要有一名以上。互助小組要注意其工作方式:用愛心去感化同學,用溫暖去體貼同學,用知識去幫助同學,用成功去鼓勵同學,讓自己所幫的同學:在缺點面前能鼓起勇氣去克服,在困難面前能想辦法去解決,在低分面前能致力去提高。通過互幫互助組織的建立,不僅能使後進學生能夠不被人看不起,使他們在群體中具有一席地位,同時,也使優秀學生的成功之處得以體現,使他們的能力得以提高,更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形成一種和諧的氣氛。
具體工作步驟:
1、本週各班建立好互助小組,各互助小組寫好互助計劃;
2、各互助小組分別組建一幫一,開展思想和學習交流活動;
3、班與班之間,舉行兩次以上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幫教體會活動,並進行有關先進事蹟表彰;
4、所有學生注意寫出平時學習、生活、幫助他人的體會和心得,並在學期末進行總結評比。
***三***樹立起學困生轉化典型。
典型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學期初、期中、期末,各班要根據自己轉化學生效果,選出一兩個代表作為班級學習的榜樣。
具體的工作:
1、每學期期中、期末,各班上報學困生轉化的優秀學生、優秀幫撫小組及成員和評定學困生轉化的優秀班主任名單;
2、學校定好表彰名單,出好有關的宣傳專刊,開展好校園廣播,按計劃表彰學生;
3、各班組織優秀學生和後進生轉化典型進行大會經驗交流,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
4、分赴到部分學生家中,向學生家長彙報學生在校轉化的具體情況。
***四***注重對特困生的幫助,使他們堅持完成學業,全面提高素質。 由於各種原因,許多的家庭仍面臨經濟困難。有些學生因父母雙亡,無人照管,有些因家無勞動力,沒有經濟來源,有些因家裡底子太差,一時落入困境。對於這樣的一個群體,光從思想去感化他們,是難以讓他們安心學習的同時,師生之間要開展獻愛心活動,從根本上去幫助這些需要救助的學生。
具體工作程式:
1、確定援助的學生物件,對其進行一次普訪,切實摸清情況,做好幫助計劃;
2、開展師生的援助捐款活動,並及時發放有關的援助經費,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五***改進教學模式,規範過程管理,切實減少低分人數。
學生文化課成績低分現象的產生,有社會環境、學生家庭環境及學生自身的原因,更有學校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與管理機制的原因。除了極少數與生俱來心理生理不健全者外,所有低分現象的形成都是因教育不健全造成。初中學段的低分,部分是前學段沿襲而成,部分是本學科段疏忽而新生。教師要全員參與,常抓不懈,提高課堂效益,規範教學環節,組織課題研究,分階段逐步減少學困生的數量。
具體工作安排:
1、本週明確學困生物件,作好學困生原因分析,樹立轉化學困生的信心。學“洋思”教學經驗。
2、全面實施轉差課堂教學。研討課堂練習設計。
3、研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4、研討教師與學困生間資訊反饋渠道。
5、調研實施學困生轉化方案的效果。
6、總結經驗。
學困生現象的形成過程的複雜性決定了消滅這一現象的漫長性,我們必須清醒頭腦,作好長期艱苦工作的準備,全體教師都應各自承擔責任,營造人人愛學生、個個教學生,整體育學生的良好風氣,不作旁觀者、不作評價者,充當實踐者,把各自崗位工作都與學生教育聯絡起來,提高工作質量、體現工作價值、贏得個人發展的有效空間。為建立辦學特色、實踐教育意義,辦好人民滿意學校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