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學習心得體會_播音主持專業學習心得6篇***2***

  播音學習心得體會4

  各位師弟師妹大家好,我是一個畢業於欣瀚藝校的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在這裡跟你們分享一下我藝考的心得與體會,不敢說指導,但希望能夠對你們有些許的幫助。

  因為播音主持這個專業我一直走到今天,然而現在的一切都是從欣瀚開始的。來到欣瀚,我遇到了我的恩師李然老師,第一次見到李然老師,感覺她很和藹、平易近人,沒什麼老師的架子,我想我一定碰上了一個好老師。開始的時候我上課的時候很調皮,學習專業也不用功,但是老師對我很耐心,對我真的是用心良苦的教導。給我的感覺已經不再是老師,而更像我的家人。是欣瀚給了我這樣的平臺這樣的機會,是李然老師引導我走進播音主持的領域。沒有哪一條路是平平坦坦的,所以在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的過程中一定需要一個好的老師來指導。

  在經過藝考之後,我也總結了一些我個人的體會。在考試之前要調整好自己的聲音、形象、心態,因為這些是唯一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的考項;因為播音主持專業的特性,評委老師想要的是具有表現力有潛力的表達,所以在整個考試過程中要保持一個積極的狀態,沒有必要展現自己的一些不熟練的技巧;考試當中的心態也需要自行來調整,太緊張則容易出錯,太放鬆則會表現不積極;保證播稿件時播讀的流暢,出錯也不需要重讀;即興評述是同學們普遍感覺到有難度的環節,即興評述注重語言的表現力和日常的積累。平時多練習,多看實事新聞評論,考試的時候就不怕沒話說不會說。

  以上就是我在藝考中體會到的幾點需要注意的方面,讓師弟師妹們瞭解如何適應藝考的形式。在此我要再次感謝欣瀚藝校、李然老師對我的悉心栽培,是我們的共同努力才有瞭如今的成績。祝師弟師妹們在欣瀚學的快樂、學有收穫,在藝考中取得可喜的成績。

  播音學習心得體會5

  對於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習來說,最基礎的就是標準語音的學習,而標準語音中較難的部分就是平、翹舌音的區分。在播音主持專業中,平舌音也叫“舌尖前音”,是指舌頭平伸,抵住或接近上齒背發出的音。翹舌音也叫舌尖後音,是指舌尖翹起,接觸或接近前硬顎發出的音。平舌音有3個:z、c、s;翹舌音有4個:zh、ch、sh、r 。很多人時常把他們搞混,往往剛掌握舌頭什麼時候該伸直,什麼時候該翹起了,新的問題又來了,這眾多的平、翹舌音的字、詞怎麼也記不住。對此,全國青少兒播音主持專業委員會的老師就如何辨別、掌握平舌音和翹舌音作了如下方法的總結:

  一、“穿糖葫蘆”法

  所謂“穿糖葫蘆”法,就是先記平、翹舌音的代表字,然後用類推的方法去掌握其他的,記一個由此記一串,像穿糖葫蘆一樣,節時省力,這也是很多普通話教材普遍使用的方法。比如,我們記住“司”的發音是sí,那麼與其相似的字詞“詞、飼、嗣、伺、祀”等也發平舌音。不過在記憶時要注意的是,有些字、詞是不符合這樣的規律的,不能以偏概全。

  二、對比聯想法

  相比翹舌音來說,普通話中的平舌音要少於翹舌音。所以記平舌音的字詞相對容易,用時少。對於初學者,在言語表達時,如遇到不知該發平舌還是翹舌音的字詞,可以先發翹舌音,事後再查閱字典進行糾正。與此同時,還可以記一些有代表性的字,比如“自”,記住它的正確發音,然後通過聯想找到與它相似或正好相反的一些字詞,如“字、資、紫、漬”這些相似的字,以及“只、直、制、紙、芝”等發音相反的字。通過這樣的方法辨析平、翹舌音,不僅強化了正確的發音,還能幫助自己找到不足。

  三、交友配對法

  在普通話裡,平舌音z、c、s和翹舌音zh、ch、sh、r在和韻母搭配發音時,都會有其固定的選擇,不可混用。如z、c、s絕不能和韻母ua、uai、uang相拼。因此遇到“抓、裝、窗、摔、雙”等韻母分別是ua、uai、uang的字,可以直接斷定它們是翹舌音。又如韻母ong能跟平舌音s相拼,卻不能跟翹舌音sh相拼,所以,我們就可以斷定韻母是ong的“鬆、聳、宋”,決不會是翹舌音。這就是普通話裡,聲母和韻母相拼時,出現在拼讀組合上的空白區,只要記住這些有代表性的空白區,區分平翹舌音就不是什麼困難事了。

  四、聆聽模仿法

  在各大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聆聽、學習正確的普通話發音的機會也變得有更多選擇了。我們可以從各檔廣播、電視節目中,仔細聆聽主持人正確的發音,並進行模仿,再對比自己的問題,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這種方法見效快,也易記憶。同時也可以大膽與發音準確的人進行對話,不要怕別人笑話,請他們指出自己的毛病,也不失是一種快速進步的方式。最後還可以使用復讀機,錄下自己的一段話,然後聽或讓語音較準的人聽,幫助我們糾正發音。

  五、繞口令區分法

  繞口令練習是行之有效的語音訓練的方式,對於一些常常出錯的平、翹舌音字詞,我們可以進行歸類,反覆使用,並配合有趣的繞口令進行區分訓練。如:“樹上有個澀柿子,樹下有個石獅子,風吹柿樹嘩嘩響,樹上掉下了澀柿子,柿子打著石獅子,獅子碰壞了澀柿子”。這個繞口令就是主要解決“s”和“sh”的平、翹舌發音問題。這樣的繞口令練習,很容易令人增強

  播音學習心得體會6

  “怎樣做一個好的一分鐘自我介紹”,這便是我上這門課第一個需要理清和解決的難題。其實說真的,原來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地方會用到簡短的自我介紹。比如在課堂上的自我介紹、平時認識新朋友、填寫報名表等等,隨便說隨便寫是容易,可是要說到、寫到點子上,還要吸引人,有自己的個性,可要好好琢磨了。面對面的自我介紹應該注意的哪幾個問題呢?一是儀表,二是狀態和表現,三是內容,四是聲音和語調。歸納起來是這麼簡單,仔細研究才知道,一個看似簡單的“微笑”也可能是棘手的問題。這一學期,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有關播音主持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的課程。通過比較系統的學習,我對播音主持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有了比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我想針對自己在這門課學到的東西作一個簡單的總結,並且對怎樣進一步提高自己表達能力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另外,我認為對於播音主持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實踐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談一些關於自己在拍視訊時的感受。

  在語音方面的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主要包括聲母、韻母、聲調的一些問題。聲母:z、c、s與zh、ch、sh混淆,尤其是s和sh;合口呼音w發不準確;發舌面音j、q、x有時出現尖音。韻母: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發音有時區分不開,特別是in和ing尤易混淆;讀母音的時候脣形不對,開口度不夠;許多字音會不自覺的入聲化。聲調:字音普遍調值不夠;上聲多讀不準;去聲讀得過於短促等。

  在和這些困難作鬥爭的過程中我體會到,要想實現自己既定的學習目標就要從幾個方面下手。首先必須在思想上重視,肯下苦功夫,這是是學好的前提條件。其次要掌握普通話語音語言的內部規律,總結它與自己方言語音特點的對比規律。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也是需要實際行動的是加強訓練,反覆的認真聽、細緻讀、大膽說,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為學習生活服務。

  為了便於更好的把握播音主持學習的方向,提高學習的興趣,我更加註重在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和體驗。比如說普通話的“輕聲”,就需要在平時的對話過程中有意識地去訓練。假如某個人胸有成竹地要去考試了,我對他說:“容易是容易,你可千萬別大意!”這裡的“容易”和“大意”要讀輕聲嗎?如果全部都念“第四聲”的話,是不是感覺有點像繞口令,沒有給我們那種親朋好友之間那種真誠的溫馨提醒的感覺呢?反之,全部都讀“輕聲”則可以委婉親切地表達出來,而且說話還省力。說到親切感,我就想起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強調的要求我們去學習和掌握的。我們可以理解,由於播音員、主持人的特殊身份,聽眾對他們的發聲也有較高的要求:親切,自如,優美,動聽,感染力強並具有比較鮮明的特色。播音發聲源於生活中口語的發聲,和其他藝術語言相比是最接近口語的發聲,但絕不等同於生活中口語的發聲,它是生活中口語發聲的規範,提煉和昇華,卻又不失生活化、口語化的親切感,這就是播音主持的藝術性所在。

  課堂上講到,評判一個主持人語言表達能力有三個方面的標準。首先要求語音準確,吐字清晰,語調正確,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然後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發音圓潤,飽滿有力,音質優美,富有感染力。再進一步就要求主持人詞彙豐富,邏輯嚴謹,遣詞造句生動巧妙,富有形象感。但口頭表達又不僅僅指音質,音調等,重要的是駕馭語言的能力。隨著進一步的瞭解,我認識到,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需要具備的素質可不僅僅是講一門流利、標準的普通話這麼簡單。作為一名稱職的播音員主持人,他應當具備好幾種基本素質:第一,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對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知識都有所瞭解,尤其對完成節目所需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研究;第二,具有紮實的語言功底,做到語言流利、語彙豐富、音色優美、語調自然,具有表現力、感染力和穿透力;第三,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善於交際,敏於應變,臨陣沉著,遇事不慌,能夠用幽默的語言化解某些尷尬的場面;第四,對於執著的追求和高度的敬業精神。除完成好本職工作,還要有奉獻精神,熱心公益活動。

  為適應社會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及發展,我認為播音主持人員還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地追求。首先,增加知識儲備。在已經來臨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的資訊擁有量將進一步呈現出迅速擴張的態勢,貧乏的知識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播音主持的知識存量迅速積累,以便能與迅速擴張的知識量相適應。其次,豐富知識結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隨著知識社會化和社會知識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上述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對每一個播音主持來說,科學、技術、新聞、文學、藝術、哲學等等,都應在他的涉獵之內。再次,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落實到廣播電視傳播上,必將導致傳播工具的更新、傳播條件的改善、傳播媒體的增多、傳播方式的變革。這一切變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藝術的創作觀念、創作條件、創作環境、創作工具、創作手段、創作樣式、創作依據、創作狀態都發生變化。因此,具有合理、完整的資訊知識結構和較高的資訊素養是資訊時代對每一個播音主持專門提出的新要求。最後,素質全面化。電視主持不但要求主持人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臨場發揮、現場反應、引導、溝通、協調、組織等多方面的能力。有全面的素質不是對主持人的苛刻要求,也不是不可企及的目標,也可以這麼說,只有素質全面才能在未來節目主持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佔有一席之地。

  說了這麼多理論的東西,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把它應用到實踐中去。在課堂上,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練習。對於主持人必須掌握的三項基本功“呼吸”、“發聲”和“吐字”,我們有繞口令練習《八百標兵》、《縫飛鳳》、《牛郎戀劉娘》、《槍和糠》等等的練習。針對語調,我們又對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這幾個方面做了大量的新聞播報練習。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既體驗到自己做播音主持的樂趣,又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能力的不足。雖說自己以後很難跟播音主持這個行業掛鉤,但學好播音主持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來說,具有同樣不同尋常的意義。為了給我們更多的實踐機會,這門課還有一個期末作業要求,就是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拍一個視訊。於是,我和曉萍、餘丹、志敏這三位師姐以及澤鋒師兄一起組成了一個小組。對於我們如何完成整個期末作業,我深有感觸。

  首先,也是很關鍵的,就是如何確定我們的主題。一開始我們打算模仿某些有名主持人,每個人演示兩三個片段。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難以確定主題,而且每段話的題材又不統一,所以我們另外考慮了錄製一段“微電影”。再三考慮之後,又以難度大,不太符合《播音主持與藝術》這門課的特點這兩個原因,把它排除掉。後來呢,有人提議拍一下“汕大的公共藝術節”,一下子為我們的主題找到了亮點。最終 ,我們大夥都十分贊同這個選擇。

  既然選好了,那就要選景、找資料、安排一下分工。一切就緒後,我們就在星期天下午開拍。整個過程耗費四個小時,終於讓我感到播音主持的不易,總之,在課堂上講到的需要注意的東西我們都體會到了。我們需要以什麼形式來介紹公共藝術節,在介紹單件作品時主持人又該有怎樣表情動作,鏡頭抓拍的分寸是否拿捏得當等等之類的問題都需要我們逐步討論、實踐,然後解決。在拍攝過程中,我竟沒想到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會對我們的“舉動”感興趣,有時他們會搶一下鏡頭,弄得我們哭笑不得。我發現他們之所以會對我們感興趣,是因為我們選的那個地方的特殊性。正是草地上那些美妙的作品,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吸引了天真可愛的孩子,這是汕大公共藝術節的魅力啊!

  總而言之,經過這門課的學習,我希望自己以後能夠多多關注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運用學到的知識去改變自己的不足,讓自己說的話吸引人一些。


看了播音學習心得體會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