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論是什麼意思

  《論語》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論語”這一名稱的涵義是很豐富的,先儒對此多有申說。“語”指言辭、語錄,殆無疑義,聚訟就出在“論”字上。對於“論”的解釋,要之可歸納為以下兩種。

  第一種認為“論”是動詞,讀如字,作討論、議論解。《漢書·藝文志》雲:“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輯而論纂”的意思是,弟子們將孔子生前的言辭作了裒輯和討論之後,才最終纂定為《論語》。《隋書·經籍志》亦採是說:“仲尼既沒,遂緝而論之,謂之《論語》。”而樑朝皇侃在《論語義疏敘》中則說得更為清楚:“言此書出自門徒,必先詳論,人人僉允,然後乃記,記必已論,故曰論也。”

  第二種認為“論”是形容詞,讀曰“倫”,解為有義理、有倫理。東漢劉熙《釋名·釋典藝》雲:“論,倫也,有倫理也。”又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敘》曰:“漢中壘校尉劉向言《魯論語》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記諸善言也。”可見劉向所說的“善”,就是劉熙所指的“倫理”。皇侃《論語義疏敘》則對“倫”的含義作了更為具體的闡發:“一雲倫者次也,言此書事義相生、首末相次也;二雲倫者理也,言此書之中蘊含萬理也;三雲倫者綸也,言此書經綸今古也;四雲倫者輪也,言此書意旨周備、圓轉無窮,如車之輪也。”在皇侃的論說中,“論”之為“倫”,同時具備了次序、哲理以及經綸天地和周普圓融的豐富內涵。

  我們可以看到,第一種解釋是對某項具體行為的描述,針對的是《論語》結整合書這一“歷史事件”;第二種解釋則把《論語》的產生視為一個“思想事件”,力圖揭示《論語》的精神品質、寫作意圖與思想意蘊。二者代表了事實與價值兩個維度,因此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後世有兩部摹仿《論語》的著作:西漢揚雄《法言》和隋代王通《中說》,一個“法”字,一個“中”字,皆就倫理層面立言,可以看作對《論語》之“論”的最好論證。我國古代偉大典籍的命名,大都在本來意義之外別有寄託。例如《周易》之“易”,即有“不易”、“變易”、“簡易”三義;《尚書》之“尚”,亦有“上古”、“君上”、“尊尚”等義,茲不贅述。

  論語影響地區

  所有大中華地區等華人圈,含港、澳、臺、馬、新、等地。

  百濟:中世紀的百濟王國***今朝鮮半島***

  日本:百濟的五經博士王仁***百濟***於公元5世紀初,王仁渡海前往日本,將《論語》當時兩位名家鄭玄與何晏的註疏獻給日本應神天皇。使漢字在日本得到進一步的推廣。而後聖德太子在各地設學問所。接著是當日本戰國之後,德川幕府積極扶植儒家中的朱子學派以鞏固統治基礎。而當幕府大政奉還之後,明治維新時,又開始流行以論語來作為經商的道理。

  論語書籍評價

  古人評價

  北宋政治家趙普稱:臨死時對宋太宗道,臣有《論語》一冊,一半可用來助君打天下,一半可用來助君治天下。

  今人評價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曾宣稱其可以用半部《論語》創王品。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於2006年11月1日出版于丹論語心得一書,引言“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