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版面設計

  組織做節約手抄報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教育並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圖片***1***

  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圖片***2***

  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圖片***3***

  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圖片***4***

  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圖片***5***

  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的資料:勤儉節約的名人小故事

  1、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2、房樑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裡,以備意外之需。

  但有的時候,過度的節約也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歐洲文藝中,不得不提熒幕上四大吝嗇鬼的形象,其中最盛名的要屬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老葛朗臺,生前處處算計,臨死還不忘叫掐燈省油,真叫人慾罷不能!各位朋友,勤儉固好,但不必要的勤儉往往會造成人性上的缺陷,這是值得注意的。

  四年級勤儉節約的手抄報的內容:節約糧食

  有人認為,珍珠項鍊非常珍貴,可我卻不這麼認為,“人是鐵,飯是鋼”“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我們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糧食。雖然糧食這兩字十分不起眼,但卻珍貴無比。

  我國人口已達13億,可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卻僅佔世界的耕地面積的百分之七。僅僅百分之七的耕地面積,卻養活著比天安門廣場還要大的嘴。我國的人均佔有糧食比唐宋時期還少了200多公斤。這樣算來,現在沒有口糧的人,比古代多了多少呀!

  但即使這樣,生活中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你在飯店裡仔細觀察,會發現到處都是浪費糧食的現象。有的人打完飯後,匆匆吃了幾口便把飯倒了,飯盤裡的飯菜仍是滿滿的;有的人就看了一眼,沒食慾便全盤皆倒,碰也不碰一下,就讓這些飯菜白白浪費掉。有一次,我們在飯店裡吃飯,看到隔壁有一桌大魚大肉,本以為他們會認認真真地把這些佳餚吃完,可他們談論說笑了一番後,便匆匆離去,桌上的飯菜沒動多少,他們更沒有打包帶走。看著服務員把這些飯菜倒掉,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我真摯地為農民們感到可憐,他們在酷熱的夏天,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不辭辛勞地在農田了耕種,為的就是能讓我們吃上飯。可卻有這麼多人不懂得珍惜這些勞動果實,隨意浪費,他們可曾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因為他們的浪費,而沒有糧食吃。我們每年浪費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仔細想想,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記得有一次,大姑姑從老家帶來了自家種的南瓜藤。媽媽把南瓜藤做得難吃至極,就把那一盤南瓜藤都倒掉了,還把沒有燒過的哪些也統統扔了,我覺得十分可惜,便和媽媽說:“不要扔吧,畢竟都已經摘下來了,拿去送人也好呀,是不?”媽媽想了想,說:“可是現在誰會要呢,這種東西放在城市裡,哪個人會要呀?扔了就扔了唄,以後就不會再拿來了嘛。”那時覺得有道理,現在想想,還是不扔掉的好,等下次大姑姑再來,讓她帶回去餵豬也不錯呀,至少不會像現在這樣,白白浪費掉。

  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節約每一份糧食,哪怕是一粒米也好,不要讓這一粒米成為沒有糧食的人的遺憾。只要這份糧食能吃,你就不應該浪費它,不要讓它漂泊天涯,英雄無用武之地。你要記住,世界上有許多人需要它。

  我們可以適量定餐,避免剩餐;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在飯店點菜不浪費,剩餘的帶回家;不攀比,以節約為榮。只要做到這些,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這些勞動果實,感受勞動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這種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