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法制教育手抄報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民族的未來。法律為保護未成年人的成長保駕護航。做法制手抄報讓你更加了解法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

  圖***1***

  圖***2***

  圖***3***

  圖***4***

  的資料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

  1、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

  2、“車輛”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3、交通訊號包括交通訊號燈、交通標誌、交通標線和交通警察的指揮。

  4、交通訊號燈由紅燈、綠燈、黃燈組成。紅燈表示禁止通行,綠燈表示准許通行,黃燈表示警示。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定、移動、佔用、損毀交通訊號燈、交通標誌、交通標線。

  6、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道路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定提示標誌。

  7、機動車、非機動車實行右側通行。

  8、根據道路條件和通行需要,道路劃分為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實行分道通行。沒有劃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機動車在道路中間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道路兩側通行。

  9、在專用車道內,只准許規定的車輛通行,其他車輛不得進入專用車道內行駛。

  10、車輛、行人應當按照交通訊號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現場指揮時,應當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揮通行;在沒有交通訊號的道路上,應當在確保安全、暢通的原則下通行。

  11、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托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

  12、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

  13、行人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

  14、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通過有交通訊號燈的人行橫道,應當按照交通訊號燈指示通行;通過沒有交通訊號燈、人行橫道的路口,或者在沒有過街設施的路段橫過道路,應當在確認安全後通過。

  15、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不得扒車、強行攔車或者實施妨礙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為。

  16、學齡前兒童在道路上通行,應當由其監護人、監護人委託的人或者對其負有管理、保護職責的人帶領。

  17、乘車人不得攜帶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不得向車外拋灑物品,不得有影響駕駛人安全駕駛的行為。

  18、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事故現場目擊人員和其他知情人員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交通警察舉報。

  二、法制宣傳資料

  1、“五五”普法以來國家新修訂頒佈實施的與廣大民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答:《物權法》、《勞動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

  2、每年幾月是自治區憲法法律宣傳月?

  答:每年4月是自治區依法治區領導小組和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確定的“憲法法律宣傳月”。從2004年4月自治區開展第一次“憲法法律宣傳月”以來,全疆各地已連續開展了不同主題的“憲法法律宣傳月”

  3、哪些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其申請的事項有哪些?

  答:經濟困難的公民和殘疾人、老年人、外務工、未成年人、婦女兒童等“五類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其申請援助的事項是:***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請求發給撫卹金、救濟金的;***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的;***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六***請求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賠償的;***七***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八***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項。

  三、法制名言

  1***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康德

  2*** 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戰國***冠子《冠子·度一》

  3*** 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有佔有,是一種事實。一個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於社會賦予實際佔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佔有才具有合法佔有的性質。——馬克思

  4*** 所謂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種方策,使生命與國家皆得安全。——***荷***斯賓諾莎

  5*** 我不同意你說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

  6***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

  7*** 我們的時代是權利的時代。人權是我們時代的觀念,是已經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與道德觀念。——***美***L·亨金

  8*** 我已經發現,混亂和一切禍害的起源、原因和發展都與各種社會的腐敗的法制有關。——***法***摩萊裡

  9*** 要使事物合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箇中道的權衡。——亞里士多德

  10***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髒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英***培根《論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