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優秀議論文加評語

  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顯然對議論文寫作教學關注度不夠,導致學生無論是議論文閱讀還是議論文寫作都存在許多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有人曾問我:"誠信是什麼?"我說:"誠信是清泉,能說清你節操的一眼清泉。"有人曾問我:"誠信是什麼?"我說:"誠信是渾然天成的美玉,容不下半點垢點。"也有人問我:"誠信是什麼?"我說:"誠信是花,能給整個世界帶來芳香的花。"

  是啊!誠信是清泉。

  我們生活的世界太需要這樣的清泉,我們的周圍有太多的欺騙和謊言,我們多麼想擁有一片承諾於人,守信於人的藍天,有人因為欺騙而失去了最珍貴的友誼,有人因為謊言而眾叛親離,也有人因為欺騙而走上了生與死的邊緣,試問,我們身邊沒有欺騙,那該有多好啊!有人為了信守承諾而至死不渝,那桃園裡的三拜首,豈能忘記?關老爺的誠信又怎樣?面對高官厚祿,面對加官進爵,他毅然過五關斬六將,留下千古美名,只為一個"信"字。

  誠信是玉,是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

  它有著玉的清潔,它有著玉的高貴,它更有玉的堅貞,歷來文人學士以玉為友,以玉為伴,這就是玉與信的融合吧!他們在玉的身上學到了信,一個傳唱千古的立身準則。"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古人也有無信的代表,一代豪傑呂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騎赤兔烈馬,那是何等威風,何等的英雄,可到頭來,卻為一個"信"字搭上了身家性命,他把承諾別人的話當作兒戲,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藝,那是他愚啊!那是他無信啊!假若給他一個機會,一個從信開始的機會,歷史或許真的要重寫。

  誠信是花,是一花一世界的豪語。是的,我們的生活更需要鮮花來裝點,我們的人生更需要鮮花來陪伴,陶淵明先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諾言,與菊花結緣,他守望著那一棵棵誠實的菊花,活的多麼自在,又怎願與那充滿欺騙,黑暗的統治勢力同流合汙?他做不到,他也不想做到,因為有那誠信的山菊為他作伴,他生活得很充實,很自然。

  在這片誠信的藍天,不需要欺騙,不需要謊言,要的只是那清澈的泉,堅貞的玉,芬芳的花,因為在它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字--"信"。

  看!誠信的藍天下站著三個人,你、我、他。

  評語:這篇議論文緊扣第一段的三個比喻句行文,勝在道理論證部分。作者善用比喻,善用假設論證,引用名言,善於將例證簡潔而生動的概述。不足:開頭段囉嗦了。

  篇2

  危難之際,共和國站在廢墟上安慰悲痛欲絕的百姓要“好好活著”,把人之常情傳遞到了極致;

  災禍臨頭,軍隊子弟兵臨陣受命,用挑戰極限的付出與承受,鼓舞著“活著就有希望”的決心,把人之常情昇華到了信念;

  苦痛肆虐,不甘命運擺佈的堅強國人勇敢無畏,珍惜“還能活下來”的生命,以堅韌不拔的人之常情感動了世界。

  因為能夠“活了下來”,在強悍的自然面前,人們以超然的姿態表現出悲傷而不憤怒,痛苦而不壓抑,無奈而不絕望的冷靜,讓一個最普通的人之常情——“活著真好”,閃耀出人性的純真與堅強。從生存的特殊時期悟出“活著”的生命意義,得以重拾起生活的初衷,痛悔往日的紅塵喧囂給我們的汙染,彷彿一個晝夜就讓我們站到了成人行列。

  曾經計較過那麼多的不情願,讓自己生活在患得患失的怨恨中,因為出身卑微,花十二分的努力才達到他人三分工夫所達到的境地;因為長相平平,儘管心地善良卻總得不到異性的青睞……如果不是這場災難的降臨,我可能會終生徘徊在這人生陰影中,因為我不懂“活著真好”這份人之常情的真正含義。

  人之常情最能創造奇蹟的原來是“活著真好”!

  “活著”的信仰已不是滿足肉體的衣食所需、物慾享受,而是戰勝悲哀,走出落寂的挑戰。

  生活路途不會一帆風順,荊棘與風雨摧殘著我們的軀體和意志,金錢和利益侵吞著我們的靈魂和情感,揹負著太多的期待,已經舉步維艱,未老先衰了。“感謝”蒼天給了我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洗刷了內心的汙垢和情感的雜鏽,明白了真善美的源頭出處。

  “活著真好!”給了人生一次重新再來的豪情。“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功名利祿不過是南柯一夢,榮華富貴亦是鏡花水月,曾經斤斤計較的東西竟然是那般虛幻而淺薄。抹去羞愧的淚水,睜大不再迷茫的雙眸,給自己加油:“活出一個新的自我!”

  懂得了自尊,學會了堅強,擁有了信念,活出能震撼世態常情的人生。

  “好好”地活著,你相信我嗎?

  評語:

  本文在選材上很值得借鑑。汶川地震災難之後寫情感,多數會引人重新陷入還未擺脫哀傷的圈中,反而會使選材過於集中,而忽視文中其他亮色。但此文作者非常機智,既以“5•12”地震為題材,又選取其他題材,將二者緊密結合在一起,使文章既具時代特色又不至於過分集中到某個題材上,造成考場上選材的撞車。 文章以排比段開頭,以“5•12”地震為題材,將人之常情與“活著真好”連線起來,引出話題,又扣住了題目,給文章寫作定了位,將抽象的題目具體化。主體部分,採用層層深入的方式揭示“活著真好”的內涵:先寫非常時期悟出“活著”的生命意義,再寫平常時期自己不能懂得“活著真好”這份人之常情的真正涵義,形成對比,揭示“活著真好”的涵義;在此基礎上,作者進一步指出“活著”的信仰已不是滿足肉體的衣食所需、物慾享受,而是戰勝悲哀,走出落寂的挑戰,上升到哲理、人生探求,使文章主題深刻、高遠。結尾問中有答的餘味又為文章增添了一筆精彩,把成熟之後的思考表現為將付諸行動的誓言,尤其是“好好地”寓意深刻。

  篇3

  只翻開第一頁,便知字裡行間都寫了些什麼。——題記

  有這樣一種稱謂叫做記憶,有這樣一種群體名字叫做舊書。我絕非什麼收藏家,也絕非集郵那般的愛好者。

  我只是純粹的喜歡書,因此離不開書。喜歡書,自有那滿架的書櫥可以例證。喜歡書,喜歡在字裡行間品味,捉摸。喜歡書,也自然喜歡買書,可不管有多少書,在書櫥最不起眼的一角,始終都放著幾本並不起眼的舊書。

  書已經很老了,紙張也已經開始有些微微發黃,連封皮上的出版日期也已有些斑駁,只是知道,這裡面“年齡”最小的一本也決計不會比我年輕。可那的確不是我的書,我又未嘗去過舊書攤淘寶,或許,那裡今後會成為我一個頂重要的去處。

  那些書,都是上一輩的人留給我的,承載著他們那一代人的心靈寄託。我的書,就在那幾本書的旁邊,比那些稍稍年輕了十幾年韶光,它們是我長大後自己買的。我的舊書,總是翻舊的。

  當我終於翻開舊書,看著那相識的話語,望見那點綴於其間的筆畫,也給我以性靈的迷醉。有些章節我也註解的密密麻麻,讓我也頓時豪氣一生,直欲與文章比一比,看誰的字更多一些。正是一個人,啟開書。只細望那些寫下的字,回首當年的時刻,許久不見,仍帶有那幾分犀利;再細細品味當初寫下的話語,有的似乎我已不大同意,略顯幼稚,不成熟,那是如今成長的標誌。我拿起筆來,不時地勾畫塗抹著什麼。

  有時它們也會給我以啟示,當初的某些觀點,我或已忘記,今日又重拾,大有茅塞頓開之感,好不痛快。重讀舊書,特別是一本好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記憶的迴歸,毋寧說是對於情感的再一次衝擊,這種情感的衝擊一般是第一次讀最為強烈,但每一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新的感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話絕非空穴來風。手握一本舊書,就好像抓住一個幸福。而今,這個幸福感還在不斷的擴大:在牆角書櫥裡,翻舊的書還在不斷的加入,溢滿整個空間,直至“流”了出來。

  直到有一天,有人問我:“你有什麼財富?”我有舊書,滿屋。

  評語:本文既敘述故事,又精要地進行抒情議論,對自己擁有的舊書進行盡情的抒發喜愛之情,閱讀舊書還可以回首過去的事情,總結經驗教訓,思考人生,考生對主旨的把握的確是很到位的。語言上也顯得厚重,深沉,顯示出一個愛思考、愛鑽研的考生獨有的素質,深得閱卷教師的喜愛。例如:“重讀舊書,特別是一本好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記憶的迴歸,毋寧說是對於情感的再一次衝擊,這種情感的衝擊一般是第一次讀最為強烈,但每一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新的感覺。”結尾深化了主題。結構清晰,層層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