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年輕人創業

  充滿青春活力的90後經常有一些新奇的創意,但是要去實現,準備開始創業時卻遇到許多的問題,那麼有哪些平臺可以幫助到他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藍海創意雲:的“造夢工廠”

  女設計師回鄉創業:思路決定出路

  小姚,曾在蘇州一家知名文化傳媒公司就職,擔任設計方面的工作,月薪過萬。然而,公司效益好的同時,也讓她陷入了各種超負荷的加班中。她說“我每天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

  88年出生的她,早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是忙碌的工作讓她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終身大事。作為家中長女,兩個弟弟已紛紛畢業,並留在了大城市打拼。眼看著家中父母年事已高,無人照管,去年年初,她毅然決然地辭去了正在上升期的工作,離開了她奮鬥了六年的城市,回到了父母身邊。

  小姚的家鄉在山東一個小城,有著一身設計才能的她一直心懷創業夢想,於是她用自己多年的積蓄開了一家廣告設計公司。然而開店容易守店難。小姚說:“三線城市對品牌觀念和設計意識都不是很強,團隊人員水平也相差很大,客戶質量及訂單量都不盡人意。”這讓小姚的公司一度舉步維艱。

  思路決定出路。在朋友的推薦下,小姚決定順應網際網路的趨勢,加入“線上接單”的行列。朋友給小姚介紹了一個叫藍海創意雲的平臺,“我體驗了這個平臺之後,覺得藍海創意雲作為眾包服務平臺,各方面體驗感都與我們比較匹配,於是選擇進駐到該平臺。”小姚說。

  藍海創意雲平臺上大量的任務需求,給小姚的公司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業務量。短短半年的時間,公司就中標了二十幾個大專案。“藍海創意雲不光解決了我的訂單來源問題,還幫我解決了專業人才匱乏的難題”,小姚介紹說,自入駐創意雲平臺後,她結識了很多來自一、二線城市的設計師,在業務量大的時候,他們會成立工作室共同來完成任務。

  如今,小姚的廣告設計公司已經轉虧為盈,效益穩步上升。業務範圍也從單一的設計,拓展到了原畫創作、軟體開發、文案策劃等多個方面。

  藍海創意雲平臺的使命:幫助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

  目前,在藍海創意雲平臺上,聚集了許多像小姚這樣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他們憑藉自身實力,加上平臺任務聚集的優勢,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客戶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據悉,目前藍海創意雲平臺已經聚集了超百萬的個人設計師,近十萬家的文創工作室和數萬家的文創企業。

  “藍海創意雲可以說是一個超級孵化器,可以很好地培育、孵化創業團隊。他們通過不斷參與任務,積累經驗,訂單也逐漸增多,從而不斷髮展壯大。如果再進一步發展,創業團隊可以升級成為公司。”藍海創意雲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瞭解,藍海創意雲任務大廳是業務需求的集散地,為使用者提供了優質的專案機會、專業的製作團隊、完善的專案服務。每天大量影視、動漫、遊戲和創意專案都在這裡集中發包和製作,大量企業、工作室和個人在這裡聚集,隨時可以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平臺還提供週期評估、價格建議、專案分拆、質量管控等全流程專案管理服務,構成了平臺獨一無二的優勢。

  作為創意服務眾包平臺,藍海創意雲任務大廳提供的服務包羅永珍,包括影視製作、動漫製作、遊戲製作、建築視覺化、工業設計、創意產品設計、軟體開發和營銷策劃等十多個門類超百個細項。為了做好文化創意領域的眾包,藍海創意雲任務大廳還通過交易流程的設計,以及賞金託管、交易擔保、製片服務等服務,給文創交易過程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讓文創團隊和個人在接單過程中省時省心,沒有後顧之憂。

  “我們平臺的使命,是讓每個有創業夢想的文創從業者,都能在創業之路上走得更加篤定。”藍海創意雲創始人魯永泉博士介紹說,平臺在整合文創專案所需資金、人才、資源和渠道的基礎上,對於優秀文創專案投入資金資源和服務進行孵化,幫助年輕人實現創業夢想。

  馬雲:期望成立基金 人人都有自己的機會

  據報道,馬雲在專題演講時表示,社會要鼓勵年輕人創業,像阿里巴巴集團裡有很多臺灣人扮演推陳創新的角色,未來阿里也希望能為臺灣大陸經貿做出貢獻,將計劃在臺灣做一些投資,有可能是基金的模式,期望幫助臺灣年輕人創業。

  2014兩岸企業家臺北峰會是第一次舉辦,現場官員以及企業家雲集,前副總統、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以及大陸國務院前、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曾培炎都是重量級嘉賓,同時也邀來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中石化高階副總裁戴厚良,但今年的專題演講上,馬雲顯然搶了其他人的風采。

  馬雲一上臺就說,2001年6月他到臺灣參加創新論壇,現場有許多老企業家,讓他備感焦慮。他認為創新是年輕人的事,應該把機會給年輕人。交棒給年輕人,世界才有轉型的機會。“30歲跟別人幹,40歲我們為自己幹,50歲必須讓給別人幹,讓年輕人去幹”。

  年輕時還投履歷到肯德基,當時有25個人一起去應徵,24人都應徵上了,只有1個沒上,那個人就是我!馬雲說,很多年輕人覺得很迷惘、很彷徨,他也曾經很彷徨過,投過30多封履歷都沒有企業錄取他,如果沒有經過30幾年的彷徨,就沒有今天的他。他勉勵年輕人,希望年輕人用欣賞的眼光看自己,關心自己,改變自己,把握機會、多多思考。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機會

  馬雲認為正因為這些挫折,讓他就深入省思,但他既沒有富爸爸,也沒有有錢的親戚,完全得靠自己,馬雲說15年前,我就是跟所有的年輕人都一樣,只是有一個夢想是關於中國電商市場的未來,就開始努力每一天,不過剛開始,也是很多人覺得我們公司很怪,直到今天成功了,大家就會在稱讚,甚至說,我可能是外星人來的,但其實我只有長得像,我本來就只是一個普通人。

  這世界是很公平的,年輕人要自己學會欣賞自己,因為大家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樣,所以有些人是把機會看成是災難,也有人把災難看成是機會,甚至有人把機會作成災難的人也很多,但每一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機會,過去我也曾經很羨慕看到比爾蓋茲,看到郭臺銘那樣的成功,那時我還很氣,想說他們已經那麼成功了,我是不是沒有任何的機會了,但你其實只有看到他們成功的一面,沒有看到他們背後辛苦的一面,年輕人應該找尋自己的機會,而不是隻是看著別人。

  對於許多企業主感嘆很多年輕人喜歡抱怨,馬雲卻覺得抱怨就是有機會,通常馬雲就是聽到抱怨聲音,然後他就去改善成為新的商機,還有人會說經濟情勢不好,但馬雲則說,我從來不關心要關心的事情,要改變整個世界太難,只要先想好如何改變自己就不錯了,馬雲鼓勵年輕人不要只是晚上想了千條路,白天又去走原路,要創業要有勇氣。

  鴻溝不在技術,而是腦袋要升級

  對於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馬雲覺得現在才剛剛開始,而數字的鴻溝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腦袋要升級,年輕人可帶來新的改變,這世代已經從IT時代變成DT時代,也就是關於網路的整個經濟思考就是圍繞幾個觀點,以他人為中心,開放、透明、分享、責任,這是未來最主要的精神。以前IT時代的經濟不可能分享,但今後是隻有分享出去,才可以成功。

  關於創新和教育,馬雲認為,創新是教不出來的,馬雲舉例自己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雖然不是名校,但卻是他心目中第一名的好學校,真正會思考,而且他對於MBA也很不以為意,因為他曾經送了好多員工去上MBA,回來卻都變笨了,他發現學習別人成功的模式並沒有意義,而是要有失敗的經驗才會真正學到東西。

  就以阿里巴巴來說,他曾經有兩個大的錯誤,也讓馬雲感到相當痛苦,他說,第一是全球化這件事,他曾在美國矽谷設分公司,找來許多非常高階的IT人才,但後來發現這些員工都不懂貿易,經營不下去就開始裁員,就如同拖拉機上裝上波音引擎很不適合,馬雲說這是一個大悲劇。另一件事則是阿里巴巴買下中國雅虎,經過一兩年的整合卻還是磨合的不好,這也是受傷很重,馬雲說公司經營的任何錯誤都是成長的養分,要從中記取教訓。

  對比兩百年前的工業革命,馬雲認為今天網路經濟對世界的衝擊,相對來講算是小的。未來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所以企業家們要立足今天,但也當思考十年之後的事。馬雲認為阿里巴巴思考未來15年,最希望的是幫臺灣中小企業的產品賣到大陸去,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大陸創業,因此他期望能成立一個基金,讓臺灣的年輕人來學習創業,因為這筆錢也是社會的,他覺得能用於社會,阿里巴巴也是會倍感榮幸。

  年輕人需要怎樣的創業服務

  創業3年多,感觸最大的是創業環境越來越好,政府一直在鼓勵創業,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這本是件好事,但政策落實中也出了一些問題。我們的創業團隊先後入駐清華X—LAB、北大科技園等孵化器,也接觸了很多創業公司,大家基本上處於埋頭苦幹做專案的狀態,很少有人會專門關注政府出臺的政策。久而久之,延伸出專門做政府政策對接的中介公司,收集各項政策資訊及資源,替創業公司去申請補助和優惠,但他們會從中收取高額中介費。

  其次,不少年輕的創業者往往會被“大眾創業”的激情點燃,盲目選擇創業。他們缺少對自己能力的清晰認識,失敗率很高。有鑑於此,政府可以設立一些專門的創業培訓機構,通過對創業者的專業培訓,來降低創業失敗率。然後創設一些鍛鍊創業能力的平臺,像清華大學的X—LAB,就是給在校學生及校友提供一個模擬創業的實踐平臺。創業有風險,降低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嘗試模擬創業。

  同時,清華X—LAB也對創業者提供多維的創業諮詢服務。我建議政府可以效仿英美模式,成立扶持創業的專門機構,比如“小微企業服務中心”,聘請具有小企業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創業家來擔任諮詢和幫扶顧問,通過網路或者實地指導等方式為創業者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優化投融資環境是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關鍵。創業最大的瓶頸往往就是創業啟動資金。清華大學成立了一支用於支援學生和年輕校友創業的專門基金——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投資扶持清華在校學生和年輕校友創業。

  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政府與高校應該可以協同開闢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解決創業者的“起跑線”問題。設立創業基金,設立由財政撥款為主、地方政府和高校匹配為輔,企業、社會捐資為補充的“創業者啟動基金”,給有創業意願並且創業專案市場評估良好的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資金扶持;還應嘗試引進風險投資機構和天使投資人與創業者對接,幫助企業實現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