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關於家校合作的培訓感悟

  編者按:校長與學校主任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更應重視學校的發展,家校合作就是其中一個發展方向,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的學習感悟吧!

  2017年7月15日,滑縣中小學校長,中心校主任等一行四十餘人在教體局張榮照局長的率領下,懷惴著振興滑縣教育的夢想,奔赴棲霞,進行了為期四天的新教育學習,學習內容豐盈,充實,收穫頗多,現將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是最啟蒙的教育,是從根開始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從情感的角度來說,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很大的針對性,特別是家長最瞭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和特點,教育孩子時能很好的把握方式和語言的輕重,做到有理有據讓孩子認可和接受。

  最後,我們知道,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影響和培伴,家長的良好行為習慣和責任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家長的陪伴使孩子有安全感和歸屬感,便於孩子形成健康的格性品質,很多心理學家都有一種共識,即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孩子身上有的都可以從父母那裡找出原因,這也足以說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所以,學校教育孩子不再是單一方面的事啦,必須從改變家庭開始,由此我還想到很多年前李鎮西校長的一個舉措,因為義務教育階段升初中不要測試成績,而想上他學校的人比較多,他就採取面試家長的方式來決定孩子是否被錄取,這也足以說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

  二、學校不但有教育孩子的義務,同樣擔負著幫助家長教育孩子義務。

  1、現在的家長普遍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孩子的事就萬事大吉,與自己無關了,不知道孩子成長的煩惱與問題單靠學校是解決不了的,甚至孩子在學校、班級、師生之間產生的問題也需家長關注解決。

  2、孩子有很多時間都是在家中度過,如雙休日、節假日等。家長如果能幫助孩子處理好這些時間,做到正確引領,就能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學校怎樣幫助家長教育孩子

  1、成立家長學校,讓專家或是優秀的家長代表用生動的案例或成功的做法介紹給廣大家長,讓家長們從中獲得方法和啟示。

  2、建立三級家長委員會,成立家長微信群,讓家長們瞭解學校的辦學思想,管理制度,課改教研狀況,班級管理,及學校的各種活動,讓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有話可說,不隨意,不盲目,有目的的管教。

  3、組織家長義工參與學校活動,在參與中瞭解學校,理解學校,支援學校。同時,學生知道自己的父母在百忙當中抽出時間,無私的支援學校重大活動,從而激勵自己認真學習,學會奉獻,學會感恩。

  四、聆聽家校共育報告,激起學校發展思考

  聆聽朱永新教授的《家校合作啟用教育磁場》的年度主報告,從家校合作共育的歷史考察與概念界定,家校合作共育的內涵分析,家校合作共育的原則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朱永新教授的講座不但有理論高度,還有貼地而行的做法,使與會人員耳目一新,由衷稱讚,思想和心靈都得到深刻洗禮,另外使我們自豪的是產業集聚區段雲飛校長作為滑縣代表用生動的案例敘說了自己近年來開展家校工作實況,使參會人員茅塞頓開,迎來陣陣掌聲,我們都在為朱教授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做法而震撼,為滑縣有一位姑娘能站在這樣的舞臺上發言而驕傲和自豪,同時英民中學的肖衛霞老師和劉翠民老師也被提名為下一屆優秀班主任教師候選人,這些都說明了我們滑縣的教育在一步步的向新教育靠攏,並不斷的成熟起來,參與新教育的學校和教師正朝著明亮那方,努力前行。

  我覺得要建立一所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學校,首先要有一位新校長,因為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校長的思想決定了學校的方向和格局。新學校更需要新教師,因為教師是學校的精神,豐腴的精神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我將帶領我們的團隊在教體局、中心校的領導下,努力踐行新教育的指導思想,結合自己學校的特點,凝心聚力,拼博創新,讓家校共育的理念在英民中學生根發芽,創造出屬於英民教育的春天。

  作者|產業集聚區馬夢瑩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