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數學學習心得3篇
當前,數學的文化價值與文化觀念已受到數學界和數學教育界的普遍重視。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新概念數學學習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新概念數學學習心得範文1
數學知識都是以概念為基礎的。要使學生獲得系統而又全面的數學知識,必須讓學生獲得清晰明確的數學概念。教師可以設定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方向”,讓學生理解概念的邏輯性、明確概念的層次性、掌握概念的抽象性、抓住概念的擴充套件性,經過反覆運用,讓學生熟能生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與實質。
心理學認為:正確、合理的“目標方向”是激發人們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師上課時始終圍繞例題講述,採取“零售”數學知識的辦法,把數學概念當作“尾巴”來處理,不重視概念的教學,課後佈置各種題型,採取題海戰術,老師整天忙忙碌碌鑽在題庫裡,學生昏昏欲睡埋到解題中。結果,中高考試卷中有練習過的題目拿得住,而稍有變化的習題就呆住了。其實數學試題是千變萬化的,哪能遇上一成不變的題目?事實證明:只要求學生解習題,而不給學生講透數學概念、實質問題,等於只是給了學生一把對號開鎖的鑰匙,而不是教給學生解剖鎖的結構原理。不交給學生一把萬能鑰匙,學生是很難找到竅門的。因此有必要進行系統而又嚴肅的概念教學,事實上數學知識都是以概念為基礎的。要使學生獲得系統的數學知識,首先必須獲得清晰明確的數學概念。
一、理解概念的邏輯性
數學概念可分為兩個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質”,也就是概念的內涵***概念的本質屬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物件的和***。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徵,把握定義中的關鍵字句,弄清概念間的區別和它們的內在聯絡,把握概念的內涵,加深對概念外延的理解。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特別注意把不同的概念聯絡在一起,進行比較,並從不同側面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使它系統化、網路化,這樣就不會造成學生對概念理解的模糊,從而導致錯誤地運用。相反,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貯藏,有利於“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明確概念的順序性
蘇科版教材中一般的數學概念,都是通過對實驗現象或某些具體的事例的分析,經過抽象概括而匯出的,它有一個形成的過程。它們一般是從幾個原始的概念或者公理出發,通過一番推理而擴充套件成為一系列的定義或者定理.而每一個新出現的概念都依賴著已有的概念來表達,或是由已有的概念推匯出來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概念教學的順序性。正是這些概念的出現的順序性才將我們的教材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形成知識的網路結構圖。
針對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發展性和連貫性,我們教師教學中應當注意:在學生對某些預備概念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千萬不要急於引入新概念,最好先複習涉及新概念的相關預備概念,尤其是對特別重要的、關鍵性的預備概念,教師要反覆強調,以求得學生較為徹底的理解,方可為新概念的匯入作出良好的鋪墊。如上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一元一次方程” 的概念就是關鍵性的預備知識,學生真正理解了“方程”“整式方程”等概念,方可正確地領會“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才不至於出現一些低階的錯誤。
三、掌握概念的抽象性
中學數學教材中的許多原始概念,如點、線、面、體、數、常數、變數等等,都是由具體的事物觀察然後再抽象出來的。由此可知,概念是人們對感性材料進行抽象的產物;感性認識是形成概念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感性認識或感性認識不完備時,我們就應該藉助於實物、模型、教具、圖形或形象的語言進行較為直觀的教學,從而使學生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對於一些概念***屬概念***,教師可以直接從已知的概念***種概念***中引入,不必再經過取得感性認識的階段。如有理數的概念,就可以直接從整數、分數的概念中引入。
四、抓住概念的擴充套件性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存在著“反變”的相依關係,內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內涵越少,外延就越大。四邊形是個大概念,平行四邊形是個小概念,正方形是個更小的概念,但正方形的四邊相等、四角相等、對角形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共同屬性,就比四邊形的共同屬性四條邊、四個角來得多。
因此,在指導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要求學生不斷運用相關的概念組成正確而又恰當的判斷,進行邏輯推理;不斷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這樣,我們的學生解題能力才能逐漸得以提高。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只有平時重視對數學概念的教學,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應變能力,才能讓學生建立起整個初中知識的結構圖,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分析問題、比較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從茫茫題海中解脫出來,也才能真正做到“快樂數學”!
新概念數學學習心得範文2
早上聆聽了“新概念蒙氏數學活動”的講課,對於“蒙氏教學”的一套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相繼在不同時段和不同背景的學習中獲得過相關的學習經驗,雖然沒有親自執教過蒙氏教學活動,但也有幸觀摩過蒙氏教學活動,也聆聽過關於蒙氏教學相關理論培訓。而今天早上“新概念蒙氏數學”學習的實踐部分,讓我更青睞。雖然現場教學展示的時間很短,但這樣短小的教學現場演示卻給我帶來很多的啟發。
第一,蒙氏理念在日常實際教學的運用。比如蒙氏教學所倡導的教學氛圍與幼兒的學習品質值得我們教師的借鑑和幼兒的學習。愉快、寬鬆、獨立、和諧、專注、自主、創造是對蒙氏教學理念的反映,這幾個簡單的詞語其實也是我們教育所倡導的理念,也是對孩子學習的要求。可擁有理念還遠遠不夠,理念需要實踐的行為來實現。
第二,蒙氏教學走線方式在日常教學中的運用。看完蒙氏數學的前奏曲“走線部分”,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運用蒙氏教學法來進行幼兒常規的培養以及幼兒性情的薰陶。蒙氏教學的前奏“走線”部分,走線目的是使幼兒靜心,對後面的操作活動做好情緒和心理上的準備,通常選用純旋律的、舒緩的鋼琴曲。試想在每一次的活動之前給幼兒放一段舒緩的輕音樂,讓幼兒自然地靜下心來準備學習,要比常規的做法“拍手示意”不是更好嗎?現在我才明白在走線常規培養之初,教師宜多用自己的行為,如優雅的步態、柔和的語調去影響孩子,營造一個寧靜、寬鬆的精神環境。這要比現有老套的方法好得多。
我想蒙氏數學活動之前採用走線,我們其他較安靜內容的集體教學活動也可以採用走線這種組織形式。一旦走線的常規形成,幼兒在聽到熟悉的音樂旋律之後,就能夠自覺地、有序地在線上慢慢行走,而不需要教師多說一句話,這樣良好的常規不就養成了嗎?那教師也不是輕而易舉地成為一名優雅教師了嗎?孩子也不成了優雅的孩子了嗎?呵呵,看來走線的運用就是一舉多得呀。
第三,蒙氏數學與我們整合課程的有機結合。因為數學知識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系統性,針對新《綱要》將數學劃歸到科學領域,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可將自然科學與數學的內容進行有機滲透,即:在以自然科學內容為主的活動中引導幼兒用已有的數學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而在以數學內容為主的活動中,利用科學活動的材料為介質讓幼兒操作,使他們已有的關鍵經驗得到遷移。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將蒙氏數學與我們整合課程有機結合起來。
如在 “拜訪大樹”主題課程中,當孩子們採集來各種各樣的樹葉後,我請他們玩樹葉,一部分幼兒將樹葉按照顏色、大小、形狀進行了分類、對應、排序,但還有部分幼兒不知道該怎麼玩樹葉。於是我自制了一個階梯狀的學具***其實這個學具就類似於今天蒙氏學具“棕色梯”***,還組織了一次為孩子豐富寬和窄經驗的集體活動,在分組活動中,提供了不同寬窄的樹葉,這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擁向這一小組,在前一次玩樹葉活動中不知怎樣將樹葉分類、排序的孩子,這時能將十多片寬窄不同的樹葉準確無誤地排序!在以後的戶外活動中,每次都有不少孩子放棄玩大型玩具而四處搜撿樹葉,然後饒有興趣地從寬到窄或從窄到寬地排樹葉。實際上因為這種將不同學科進行有機融合的思路與思維訓練,促使教師和幼兒在其他領域的活動中,也不知不覺地運用數學的思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又如在一次用橡皮泥製作點心的美工活動中,有的幼兒將自己做的點心按從大到小擺成一排,有的幼兒將自己和同伴做好的點心先進行按某一種特徵分類顏色、品種、形狀等,再展示出來非常有趣。
第四,蒙氏教學良好學習行為習慣培養的借鑑。如蒙氏教學中,收放學具時要求輕拿輕放,哪裡拿哪裡放,這些習慣的形成需要老師持之以恆的引導教育,所以在我們現有的教育教學中也一定要注重幼兒這一良好習慣的形成。其實自選學具也體現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但我們的很多孩子不會自選材料,在活動中很容易與人發生衝突與爭執,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每日一個固定的時間對孩子進行自選材料的訓練,如區域活動或早晨來園的自由活動時間就是最好的自選練習的最佳時間。
以上就是本人在聆聽了新概念蒙氏數學學習後最深的感受,通過自己的感悟與思考發現無論是哪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它們都有很多相通的部分,這些共性部分的活學活用就要看教師是否智慧與用心了!
新概念數學學習心得範文3
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知識的基本要素。小學數學是由許多概念、法則、性質等組成的確定體系。學生的學習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改組或重新組建認識結構的過程。因此,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認識規律,著眼於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首先教師要注意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意識地把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上。學生對新概念的建立,有的是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觀察總結,而有的則是根據舊知識進行推理的結果,引入新概念大致有以下幾種途徑:
1.形象直觀地引入
所謂形象直觀地引入概念,就是通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以及生動形象的比喻,提出問題,引入概念 ;或者採用教具、模型、圖表、幻燈演示及讓學生動手操作等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然後逐步抽象,引入概念 。如,在三年級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可以讓學生想想,在實際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問題,自行車的三角架,支撐房頂的樑架,電線杆上的三角架等,它們為什麼都要 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邊形的呢?進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這樣,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所 熟悉的一些生活實際中的事物或事例,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兒童認知規律的。
2、從生活例項引入
數學源於生活。結合生活例項引入概念是數學概念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它可以使數學由“陌生”變為“熟悉”,由“嚴肅”變為“親切”,從而使學生願意接近數學。例如:“直線和線段”的教學。可呈現四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一:媽媽織毛衣的場景,突出散亂在地上的繞來繞去的毛線。圖片二:斜拉橋上一根根斜拉的鋼索。圖片三:一個女孩打電話,用手指繞著彎彎曲曲的電話線。圖片四:建築工地上用繩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畫面,突出筆直的鋼絲繩。然後提問:“剛才你在圖片上看到了什麼?你能給這些線分分類嗎?你有什麼辦法使這些線變直?”這些熟悉的生活現象不僅喚起了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更激起了學生探索慾望,為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
3從.計算引入。
當通過計算能揭示數與形的某些內在矛盾或本質屬性時,可以從計算引入概念。 如,教學“互為倒數”這個概念時,教師先出示一組題讓學生口算:3×1/3,1/7×7,3/4×4/3,9/11× 11/9……,算後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都是幾個數相乘,它們的乘積都是幾。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出:象這 樣的乘積是1 的兩個數叫做互為倒數。其它如比例、迴圈小數、約分、通分、最簡分數等都可以從計算引入。
4、從創設情景中引入概念。
在引入概念之前,老師要積極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感到問題是真實的、具體的、有趣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喚起學生的積極思維。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同學們,我們平時所見的車輪都是什麼樣的?”學生會肯定地 回答:“都是圓形的。”“方的行不行?”“那怎麼行,方的怎麼滾動啊?”“這樣的行嗎?”教師隨手在黑 板上畫一橢圓形問。“也不行,顛得厲害。”教師再問:“為什麼圓的就行了呢?”當學生積極思考時,教師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同時板書:圓的認識。這樣,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 幾句話,就調動起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情感,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以舊概念的複習引入新概念。
一個概念並不是孤立的,它總是處在一定的概念系統中,處在與其它概念的相互聯絡中,學生的學習都是通過概念同化習得新概念的。學習複雜概念之前,先學習更一般更簡單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這個上位概念作為新概念的的先行組織者,聯絡學生已學過的有關概念來闡明新概念的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闡明約數與倍數的概念。在公約數與公倍數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實踐表明,用先前的一個概念推匯出新的概念,這樣的既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識結構形成的更完善,學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起聯絡的思維方法,形成邏輯思維能力。
看了新概念數學學習心得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