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養老院心得體會範文

  參觀養老院後,通過實際行動傳遞愛的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物質支援和精神關懷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起社會各界對老年人群體的更多關注,在此分享心得體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20XX年12月9日,在第一黨支部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柯木塱醫院,展開一場面向生活在長者服務中心的老人的志願者活動。寒風瑟瑟中,大家準時集中,搭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公車。然而,這卻不止是一次活動,而是一次感悟的歷程。儘管活動只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但思想卻在這短短的時光中得到了一次洗煉。

  在為老人唱紅歌和按摩、聊天的過程中,我想了許多。

  在長者服務中心,有幾位老人由於年齡較高,已經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他們的想法。當他們冷了卻沒能伸手拿到衣服的時候,當他們想往旁邊的座位移一移卻因為腿腳不便無法到達時,瘦小的身軀晃動著,眼裡的渴望與現實表達的無奈結合,讓人不禁眼角泛起淚水----曾經是多麼矯健的身軀,曾經為家庭、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他們,卻在晚年時生活得如此疲累。在聊天的過程中,有一位老人一直對家裡人有著不小的意見。聽著老人的埋怨,我們都沉默了:辛苦拉扯大的孩子,為了自己生活得舒心自由,竟然把生身母親扔在養老院,不聞不問。老人眼角的淚花, 激動的語言,總讓我們看到她的心痛,她的無奈和受傷。不是有一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嗎:我們都是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的長相,時間的牆,從他們的手掌到我們的肩膀。所有人都在這個極速發展的社會中努力拼搏,為生計而奮鬥著。可是,這怎麼可以成為我們拋棄老人的藉口呢?沒有老人的努力,哪來我們的吃和穿?沒有老人的呵護,鬧來我們成長堅固的保護?沒有老人的撫養,哪來我們立足社會的基礎和力量?想著這些,怎麼還忍心在本該讓老人安享晚年的日子讓老人守著床頭的一張照片思念拋棄自己的家人?也許,真的只有看過老人們的淚花,聽過他們的講述,我們才能如此深刻地感悟到:沙灘上,腳印兩對半是個多麼溫馨,多麼幸福的畫面吧。

  同時,作為一名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看著長者服務中心的老人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環境,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身上的重擔。如果政府能更多地關心迫於無奈生活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在天冷時為他們及時添置衣物,在寂寞時為他們送上關愛與陪伴,我想,老人們刻滿歲月滄桑的臉上應該會浮現笑容與安慰吧。除此之外,看著社工專業的師兄師姐站在一旁默默地觀察每一位老人,他們的名字、身體狀況、精神狀況對他們來說都是瞭如指掌的。看到這一幕,我突然覺得充滿希望:是啊,儘管老人沒有家人的陪伴,卻也能有這群年輕、熱血的青年人關注著、關心著。這一份溫馨,暖在胸口,也為我們的奉獻心、愛心增溫了。有了這一次活動的經驗和感悟,我更加明白了要及時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人。也許“養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社會還稍為遙遠,但是,只有我們盡力了,用心了,才能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與悔憾吧!

  活動結束了,可心靈依舊被震撼著。往後的日子裡,要帶著這份感動與感悟,帶著這份深刻,善待身邊的長者,努力完善自己以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晚年環境。我想,這是這次活動最最珍貴的寶藏。

  篇2

  對於剛接觸社會的大學生來說,世界是新奇美好而又極具挑戰的。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我們用年輕且勇敢的心去闖蕩,去感受,去體驗。

  幾乎是一次巧合,我無意間有幸報名參加了常熟市金色年華義工團,活動開始之前,我內心一直都非常的忐忑。可活動當日的暖陽,前輩們悉心指導與耐心介紹都使我的心平靜了不少,尤其是彼此交流的自然與真誠讓我頓生敬畏,收穫頗豐,感觸頗深。

  首先,敬老院的關愛活動本就是晚輩表達敬重長輩之心的一種方式,而“尊老”自古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無論社會如何發展,要想實現中國夢,此魂不可丟,此情不可棄。

  其次,看到這麼多外地的前輩們都在做義工活動,無論他們是出於什麼樣的初衷,我想,不變的是他們內心有愛,存有善心。俗話說得好:“相由心生”,你看他們哪一個不是滿面紅光,面帶善意?真誠的微笑與談吐之間,體現的是他們的堅定與善良。

  再者,敬老院的老人們,或是家庭變故,又或是自身疾苦,對他們來說,這世界上最難得到的東西,或許並不是財富,亦不是健康,而是陪伴。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孤獨著。幸好有我們,願意去陪伴去照顧他們,他們的臉上才有了些許笑容,其中,透著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最後,作為義工團的新人,我對於工作仍不是特別熟悉,考慮不周全不細緻仍是致命點,所以我需要改進了解的地方還很多。

  在此,我要向所有義工志願者致敬,感謝你們的堅持與無私付出,也希望自己日後能夠給一個群體帶來更多生機與活力,世界必將更加美好!

  篇3

  奉獻時間,收穫充實;奉獻青春,收穫價值;奉獻愛心,收穫感動。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院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管理學院志願服務團於暑期到天津市北辰區光榮院開展“愛心送進敬老院,溫暖送進老人心”的實踐活動。我隨志願服務團,以實際行動給老人們送去溫暖、奉獻愛心,為建立全國文明城市貢獻青春的力量,弘揚“團結、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服務精神。

  來我們去光榮院不僅僅是進行志願服務,也在付出中切實感受到了人生的充實。另外,通過這次活動一方面培養了我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對培養我接觸社會、鍛鍊自我、樹立理想,培養和提高社會實踐綜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XX年7月5日,我隨服務團就來到了北辰區光榮院,門外碩大銅牌刻著的“天津市北辰區光榮院”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走進大門,工作人員就對志願者們的到來表示感謝,他們熱心地接待了志願者。為了能夠使志願者們對關榮院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工作人員為志願者們講述了光榮院的概況:天津市北辰區光榮院隸屬天津市北辰區民政局,主要職責是集中收養優撫複員軍人、孤寡老人。光榮院建築面積2667平方米,有老人休養室87間,174張床位。院內達到設施一流,環境優雅,服務周全,為老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多次被市、區兩級政府評為精神文明建設視窗單位。在做好收養、服務優撫孤老、復原軍人的同時,對外開放,面向社會開展養老服務。

  在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後,我們就對光榮院進行了清掃。拿著抹布、報紙等工具清理門窗。2個多鍾後,經過擦拭的窗子和門都煥然一新。勞動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我感到無比開心。

  之後,志願者們前往房間慰問代養老人。面對陌生的老人們,起初志願者們顯得很拘謹,但性格開朗、活躍外向的學生積極地帶動了大家。志願者們耐心地和老人們聊天,幫他們整理衣物,擦拭傢俱,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也與他們分享精彩的校園生活。志願者們還為老人們帶去了一些水果等禮物,並表演了精心準備的小節目,在節目進行的同時志願者們時時與老人們進行著互動,他們的用心付出讓孤獨中生活著的老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通過這次跟老人們促膝長談,我知道他們在這裡都過得挺開心。空閒時間他們喜歡在樓下的樹蔭下玩麻將、橋牌或者是去樓上看電視。另外,有精力的老人也經常會到樓下做一些簡單的鍛鍊。在與他們的聊天中,我瞭解到許多他們過去的經歷,體會到了他們的辛勞,感受到了他們對兒女的記盼和對年青一代的殷切希望。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80多歲,思維卻依舊非常清晰的老黨員、老軍人。老人時時刻刻為自己是一名平凡的共產黨員而感到驕傲,他告訴志願者們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的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帶領人民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中國共產黨始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是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力量。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一定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聊到後來,老人熱淚盈眶,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老人時刻囑託著年輕人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發奮學習,積極工作,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記得有這樣一段話鐫刻在敬老院的門口: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說什麼,我也一併忘記。孩子!是否還記得你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是否還記得每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知道你從哪裡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說著老掉牙的故事,哼著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切望你,也能陪著我閒話家常吧!孩子,現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溫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的溫暖湧上心頭。

  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陪著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若為人子女者也不懂得如何體諒他們,那他們便只能於痛苦中渡過餘生,於黑暗中悄然逝去……

  距離這次光榮院慰問老人之行已有不少時日,但是老人們的笑臉依舊時常浮現在我的面前。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況接近百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人,是新中國建設的見證人。

  幾十年後,當我老的時候,是否會再想起光榮院的老人們,那時候的生活是否會過得比老人們幸福?這一切都是問號,然而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從長遠意義上來說,通過志願服務的付出,我在成長,並變得成熟。一次光榮院的慰問,我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體驗到了老人們年輕時的點點滴滴,那些生命所創造的異常珍貴的財富。老人,他們是社會的弱者,可曾經他們也是社會的創造者,祖國的棟樑!沒有他們過去的崢嶸歲月,就沒有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

  作為當今社會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這些弱勢群體去關心這些需要臨終關懷的老人因為他們曾用辛勤的勞動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大學生更需要通過實際行動傳遞愛的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物質支援和精神關懷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起社會各界對老年人群體的更多關注。因為: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