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滑鼠怎樣區分

  想知道怎麼區別電腦的滑鼠型別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電腦滑鼠區分:機械滑鼠

  裝在輥柱端部的光柵訊號感測器產生的光電脈衝訊號反映出滑鼠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變化,再通過電腦程式的處理和轉換來控制螢幕上游標箭頭的移動。

  原始滑鼠只是作為一種技術驗證品而存在,並沒有被真正量產製造。在滑鼠開始被正式引入PC機之後,相應的技術也得到革新。依靠電阻不同來定位的原理被徹底拋棄,代之的是純數字技術的“機械滑鼠”。

  與原始滑鼠不同,這種機械滑鼠的底部沒有相互垂直的片狀圓輪,而是改用一個可四向滾動的膠質小球。這個小球在滾動時會帶動一對轉軸轉動分別為X轉軸、Y轉軸,在轉軸的末端都有一個圓形的譯碼輪,譯碼輪上附有金屬導電片與電刷直接接觸。當轉軸轉動時,這些金屬導電片與電刷就會依次接觸,出現“接通”或“斷開”兩種形態,前者對應二進位制數“1”、後者對應二進位制數“0”。接下來,這些二進位制訊號被送交滑鼠內部的專用晶片作解析處理併產生對應的座標變化訊號。只要滑鼠在平面上移動,小球就會帶動轉軸轉動,進而使譯碼輪的通斷情況發生變化,產生一組組不同的座標偏移量,反應到螢幕上,就是游標可隨著滑鼠的移動而移動。

  與原始滑鼠相比,這種機械滑鼠在可用性方面大有改善,反應靈敏度和精度也有所提升,製造成本低廉,成為第一種大範圍流行的滑鼠產品。但由於它採用純機械結構,滑鼠的X軸和Y軸以及小球經常附著一些灰塵等髒物,導致定位精度難如人意,加上頻頻接觸的電刷和譯碼輪磨損得較為嚴重,直接影響了機械滑鼠的使用壽命。在流行一段時間之後,它就被成本同樣低廉的“光機滑鼠”所取代後者正是市場上還很常見的所謂“機械滑鼠”。

  電腦滑鼠區分:光機滑鼠

  為了克服純機械式滑鼠精度不高,機械結構容易磨損的弊端,羅技公司在1983年成功設計出第一款光學機械式滑鼠,一般簡稱為“光機滑鼠”。光機滑鼠是在純機械式滑鼠基礎上進行改良,通過引入光學技術來提高滑鼠的定位精度。與純機械式滑鼠一樣,光機滑鼠同樣擁有一個膠質的小滾球,並連線著X、Y轉軸,所不同的是光機滑鼠不再有圓形的譯碼輪,代之的是兩個帶有柵縫的光柵碼盤,並且增加了發光二極體和感光晶片。當滑鼠在桌面上移動時,滾球會帶動X、Y轉軸的兩隻光柵碼盤轉動,而X、Y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便會照射在光柵碼盤上,由於光柵碼盤存在柵縫,在恰當時機二極體發射出的光便可透過柵縫直接照射在兩顆感光晶片組成的檢測頭上。如果接收到光訊號,感光晶片便會產生“1”訊號,若無接收到光訊號,則將之定為訊號“0”。接下來,這些訊號被送入專門的控制晶片內運算生成對應的座標偏移量,確定游標在螢幕上的位置。

  藉助這種原理,光機滑鼠在精度、可靠性、反應靈敏度方面都大大超過原有的純機械滑鼠,並且保持成本低廉的優點,在推出之後迅速風靡市場,純機械式滑鼠被迅速取代。完全可以說,真正的滑鼠時代是從光機滑鼠開始的,它一直持續到今天仍未完結,市場上的低檔滑鼠大多為該種類型。不過,光機滑鼠也有其先天缺陷:底部的小球並不耐髒,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兩個轉軸就會因粘滿汙垢而影響光線通過,出現諸如移動不靈敏、游標阻滯之類的問題,因此為了維持良好的使用效能,光機滑鼠要求每隔一段時間必須將滾球和轉軸作一次徹底的清潔。在灰塵多的使用環境下,甚至要求每隔兩三天就清潔一次,另外,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光機滑鼠無法保持原有的良好工作狀態,反應靈敏度和定位精度都會有所下降,耐用性不如人意。

  顧名思義,光機式滑鼠器是一種光電和機械相結合的滑鼠。它在機械滑鼠的基礎上,將磨損最厲害的接觸式電刷和譯碼輪改為非接觸式的LED對射光路元件。當小球滾動時,X、Y方向的滾軸帶動碼盤旋轉,安裝在碼盤兩側有兩組發光二極體和光敏三極體,LED發出的光束有時照射到光敏三極體上,有時則被阻斷,從而產生兩級組相位相差90°的脈衝序列。脈衝的個數代表滑鼠的位移量,而相位表示滑鼠運動的方向。由於採用了非接觸部件,降低了磨損率,從而大大提高了滑鼠的壽命並使滑鼠的精度有所增加。光機滑鼠的外形與機械滑鼠沒有區別,不開啟滑鼠的外殼很難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