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教育手抄報

  長久以來,食品安全一直是國內外人們特別關心的問題。俗話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情,必須加以慎重對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食品安全教育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1:食品安全常識

  消費中食品安全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1***買食品儘量到有信譽的正規商店、超市和管理健全的農貿市場去購買,注意觀察其是否取得《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等資質。

  ***2***儘可能購買正規企業生產的、有信譽的食品,不買注水肉、有農藥殘留的果蔬,要買放心肉、放心菜。

  ***3***不買腐敗黴爛、變質的或接近腐敗黴爛、變質、生蟲的肉類、魚類、瓜果和蔬菜,不買過於便宜的糧、油、飲料及其他食品。

  ***4***不買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類、畜類和水產類食品。不買死的黃鱔、河蟹、烏魚和貝類。

  ***5***不買畸形的魚、蛋、瓜、果,綠骨豬肉、米豬肉,或色澤、外形等與正常食品有明顯不同、看起來有“噁心感”、“恐懼感”的食品。

  ***6***不買、不吃有毒有害食品,如河豚魚、毒蘑菇、沒有精練的棉籽油,已知被有毒農藥浸泡的糧食、花生及用舊化肥袋裝盛的食品。

  ***7***不隨意購買來源可疑的反季節的瓜果、蔬菜。

  ***8***檢視食品的包裝、標籤,看有無註冊和條碼,最主要的是檢視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對於懷疑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食品,寧可暫時不買。待弄清真相後再決定對策。不買不食無生產廠家名稱、無廠家地址、無生產日期、保質期***“三無”***的食品。

  ***9***不買不食未在產品包裝上標註“QS”質量安全標誌的小麥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食醋、肉製品、乳製品、飲料、調味品***糖、味精***、方便麵、餅乾、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5類食品;不購買和食用已過保質期的食品,不購買和食用雖未超過保質期但因保管不善已經變質的食品。

  ***10***買回的食品應按要求進行清洗、烹調和保管。

  圖一

  圖二

  圖三

  2: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範“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範,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範“七字法”:即防“豔、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豔”。對顏色過分豔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新增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麵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儘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採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於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製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