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島旅遊攻略

  黃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底蘊深厚。黃島原是古代的琅琊郡。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生活,開創了燦爛的琅琊文化。現在已經發現的大量古文化遺址和文物古蹟,把黃島的歷史向前追溯到了原始社會初期。春秋時期,齊桓公在這裡置琅琊邑,史稱“東境上邑”,當時人們讚譽這裡為“東方勝地”。修建於公元前4世紀的齊國長城遺蹟綿延貫穿於黃島境內並最終匯入大海。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徙都琅琊,作為建立霸業的基地。秦始皇掃平六國後,琅琊作為36郡之一,郡治就在現在的黃島區琅琊鎮。秦始皇5次巡遊天下3次登臨琅琊。漢武帝也3次來這裡巡遊。後來又有漢宣帝、漢明帝等帝王登臨琅琊。琅琊港是中國古代五大港口之首。秦方士徐福從琅琊港啟航出海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最後到達日本,開啟中外友好交往的序幕。此後的歷代學者文人謝眺、李白、白居易、李商隱、蘇軾等留下了大量書寫琅琊勝景和風物的詩文,在積澱深厚的琅琊文化中熠熠生輝。目前,黃島還廣泛流傳著齊吳海戰、宋金海戰等眾多歷史傳說,並保留著馬豪通海運河、薛武侯墓、靈山衛古城等文化遺址。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黃島旅遊景點攻略

  [秦兵馬俑佈陣館]

  旅遊看點:參觀微縮的秦軍隊3種作戰方陣,感受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軍威。

  [秦御路]

  旅遊看點:

  1、秦始皇登琅琊臺時走過的路。

  2、金字塔古建遺址。

  3、登御路,體味“登秦御路如趟水”的趣境。

  [望越樓]

  旅遊看點:

  1、越王勾踐銅像。

  2、觀海上日出的絕佳地理位置。

  3、賞臘梅。

  [夯土層保護亭]

  旅遊看點:

  1、琅琊臺夯土層面,佐證琅琊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個奇蹟。

  2、四周植被,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以杏梅最為芳豔,絲竹最有意韻,桃花最富生氣。

  [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

  旅遊看點:14尊很壯觀和很有氣勢的雕像,表現的是秦始皇第三次巡遊琅琊時在琅琊臺召見徐福的場景。作品的整體氣韻與古臺、高天、大海和群山的背景渾然融合而又相互襯托。

  [琅琊刻石亭]

  旅遊看點: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之一,秦刻石存字獨多者,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重刻秦琅琊刻石碑]

  旅遊看點:秦始皇琅琊刻辭全文和二世詔書刻辭全文,是著名的“國寶”。宋代大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曾作《書琅琊篆後》一文,讚揚此刻石“文字之工,世亦莫及”。清代康有為說“琅琊秦書,茂密蒼深,當為極則”。清史學家楊守敬說琅琊刻石“古厚之氣自在,信為無上神品”。

  [海洋生物館]

  旅遊看點:

  1、海洋生物館既是琅琊臺景區的一個重要景點,又是一處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鯨皮和鯨骨標本。

  3、近200種海洋生物標本,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海豚、海龜等的標本。

  [亭子蘭炮臺]

  旅遊看點:黃島區境內三個古炮臺之一,是古代重要的海防軍事設施。

  [徐福東渡啟航處]

  旅遊看點:

  1、徐福東渡啟航處——琅琊港。在中國古代,琅琊港經久不衰,一直是重要的海運港灣和海防要地。現在,港口不僅有漁船碼頭和貨運碼頭,而且還建有旅遊碼頭。

  2、徐福為求仙藥和東渡日本修造樓船的舊址——潮灣古造船遺址和老灣子古造船遺址。

  [龍灣]

  旅遊看點:

  1、琅琊臺龍奇觀。

  2、龍灣海水浴場。

  [徐福街]

  旅遊看點:

  1、徐福街,展示秦代街肆市井風貌。

  2、5.8米高的徐福石雕像。

  3、連翹、紫荊、梅花等燦爛春花

  最佳遊覽時間:春夏兩季

  [觀龍臺]

  旅遊看點:

  1、觀龍灣海水浴場“龍”最近的最佳位置之一。

  2、聽“龍吟”之聲。

  3、“觀龍亭”。

  [秦闕]

  旅遊看點:

  1、秦闕。

  2、“觀龍橋”。

  [神泉]

  旅遊看點:“神泉”。

   黃島美食特產

  海水豆腐:來黃島,不可不嚐嚐海水豆腐。與傳統的滷水豆腐相比,海水豆腐的特點是***清爽,滑潤,口味獨特、醇厚,味道鮮美異常,並且不會破壞大豆的營養成分,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

  海水豆腐的主要原料為黃豆,輔料為海水及淡水。含水量低,用手按壓感覺比普通豆腐硬,由於它不含任何滷水、石膏等新增劑,所以表面看比不上普通的豆腐細膩光滑,甚至有點粗糙,但聞起來卻沒有了那股滷水味,只有豆的清香。海水豆腐烹製時比較耐燉,且膨脹有彈性,越燉越嫩,鮮味十足。

  開春山菜包子:山菜,一種生長在山上最不起眼地方的野菜,加上一點點肉,一點點油,就能包出味道精美的包子。

  西施舌:是一種叫“沙蛤”的海產殼類做成的。這種非蜆非蚌的貝殼類,呈厚實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殼是淡黃褐色的,頂端有點紫,開啟外殼,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來。因那貝殼被開啟時,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條小舌頭,不免令人聯想多多,故名“西施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