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飄讀書筆記範文

  《飄》又名《亂世佳人》,是瑪格麗特.米切爾夫人的心血的凝結。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曾提到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明智被無數的歷史事實千百遍的證實過。有的國家甚至為漠視這一法則付出過慘重的代價。而對這一法則極端重視的人或者國家往往從中受益無窮。

  即使這一黃金法則看起來如此的牢不可破,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讀書無用論曾一度甚囂塵上。尤其是在中國處於轉型的特殊時期內,在目睹了這一時期的種種令人不快甚至令人憤慨的事之後,讀書無用論者似乎為其論調找到了更為堅實的現實基礎,於是他們寧願把大把的時間花在與電視和電腦螢幕瞪眼上,捨不得一絲的時間品味經典文學作品,還樂此不疲的嘲笑讀書者的學究氣,以為把青春浪費在過時的所謂的經典上就像嚼蠟一樣毫無趣味且沒用處。

  我絲毫沒有責怪他們的意思,因為我知道當他們閱讀並理解一部經典的名著時,他們不僅會對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嗤之以鼻,而且會成為一個堅定的讀書者,並相信讀書使人明智的正確性。而《飄》就是這樣一部有如此力量的作品。

  《飄》又名《亂世佳人》,是瑪格麗特.米切爾夫人的心血的凝結。米切爾夫人一生只寫過這一部作品,而正是這部作品成為了傳世經典。我相信一個人用一生去書寫的一部鉅著是無論如何也是值得一個人花幾天時間去品讀的,更何況是如此一部震撼心靈的作品。讀完此書,你在感嘆其跌宕起伏的情節之餘,定會有讀書使人明智之感。

  二

  一個自由,開放,大膽,有創新,且敢愛敢恨的女主人公思嘉讓我肅然起敬,留連於書中的故事,忘返於她的命運。關於她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深深陶醉。一口氣讀完了作品,總期待好的結局,但結果讓人遺憾。瑞德走了,她的精神支柱沒了,也許她會崩潰,她會頹廢,從此一蹶不振,但她沒有,她要找回她的瑞德,她要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因為她有著愛爾蘭人的倔強,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我桐信,她的這份執著,悔悟會讓她如願以償,瑞德會重新回到她身邊,愛情終歸找到歸宿,靈魂會得到安慰,一顆受傷的心總會被時間撫平。

  思嘉,媚蘭,艾希禮,瑞德這幾個人物的故事演繹了一場有缺憾的愛情故事。一個對愛執著,敢於衝破世俗的女人用她的一生深愛著艾希禮,但陰差陽錯,艾希禮最終娶了媚蘭,到媦蘭垂死之懷,兩人才明白,原來他們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美夢,他們活在夢中,夢醒了,才知道彼此的真愛。艾希禮愛的是媚蘭,而思嘉一直不願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她深愛著瑞德,她卻一直在傷害他,傷的太深。當她明的這一切的時候,都晚了,瑞德離她而去,只留下她獨自一人承受愛的煎熬。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她是一個勇敢,獨立的人,作為一個女人,她是強大的,戰爭沒有壓倒她,生活的重擔沒有摧跨她,她用她的堅強戰勝了生活,展現在她面前的是一片美好的生活。但戰爭,貧窮卻給她的心靈造成了很大傷害,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始終纏繞著她,夢中她孤獨,害怕,而這隻有瑞德知道,一個真正懂她,愛她的人。在別人眼中,她高傲,冷漠,脾氣壞,心腸惡毒,待人苛刻,其實她是善良的。

  這樣一個女人,她的內心是強大的,她始終相信明天又是嶄新的,美好的一天,她從沒有對生活絕望過,正是她的這一種精神,吸引著我,我也要做這樣一個人,內心強大,充滿希望,迎接挑戰,生活才會向你露出笑臉。

  三

  哪怕一種最堅貞不渝的愛也會消磨掉。我的愛已消磨殆盡了。——瑞德

  千百年來,愛是什麼?即使是哲人也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如果愛是有定義的,就像數學公式那樣,那麼,世間的痴男怨女就可以對號入座了

  對於思嘉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了的。她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第一個愛上的是阿希禮,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德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思嘉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思嘉是個矛盾體,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isanother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isanother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和鬥志,永遠不會放棄,不會絕望。

  思嘉真正愛的是瑞德。瑞德在他們婚後,一次又一次給她機會,而她就像瑞德所說的,像一個頑固的小孩,固執得可愛。他愛思嘉,但他更瞭解思嘉,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思嘉卻總是利用別人對她的愛來轉化成鞭子,一下下鞭打愛她的人,也從來不曾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重複去嘗試,他累了。最終,把他對她的愛消磨殆盡。她悔悟得太晚了。他的心,已死。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就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破碎的東西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樣了。

  是誰將思嘉從守寡的抑鬱中拽拖出來?是誰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著思嘉的嬌縱和無理取鬧?是誰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從容淡定地擺平一切。瑞德那麼耐心地等待著思嘉長大,而思嘉卻那麼無知愚蠢地等待著希禮長大。金錢不曾讓瑞德失望,而思嘉卻讓瑞德絕望了。

  我不知道,一個在最後才明白自己是深愛著那個一直深愛著她的人,而那個人卻決定永遠離開她時,那會是怎樣一種心情?無助、迷茫、痛苦、後悔亦或是心碎?無論如何,那種感覺肯定是不好受的!

  這本書無聲的訴說講盡世界的多姿,人生的美好,人心的醜陋,世俗的不堪,那樣真實,又那樣夢幻。隨風而逝,也許說的是歲月,也許說的是性命。《飄》完美的表達了作者的想法,思嘉就像一片落葉,乘著一陣陣風,卻抓不住任何東西。

  四

  第一次接觸《飄》是在一個不經意的下午。應該是四月天,陽光很好,隨意地拿起了一本書,開啟了一場夢的邂逅。

  《飄》是以美國內戰為背景所作的小說,主要講述的郝思嘉從少女蛻變成一個女人的故事。雖然是以戰爭為背景,但本書作者米切爾沒有過多的寫一些戰爭上的策略或是一些特別悲壯的場景。作為第一部從南方女性角度來敘述美國內戰的小說,《飄》著重描寫了留在後方家裡婦女飽受戰亂之苦的體驗和感受。從戰爭伊始,對戰爭懷有的崇敬心理對戰爭的全員支援到因戰爭而帶來的失去親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於失敗的命運,以及戰後立志重建家園的艱辛歷歷程 以戰爭讓我們認識女主角郝思嘉的一些內心。所以,本書中,對於人物內心的描寫十分詳細且精彩。

  自從《飄》誕生開始,外界對於郝思嘉的評論褒貶不一。美國詩人畢曉普說她“吝嗇迷信,自私自利...毫不足取”準確地把郝思嘉為人鄙視的一面作了精確的描述,但在這紛繁的社會中,每個人的性格都不是單一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對於我來說,郝思嘉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一個女主角,沒有之一。郝思嘉她有一股叛逆的性子,她依賴她的母親,同時也對她母親及嬤嬤的教育表示反抗;她喜歡著衛希禮,為了他與父親交流,被駁回後依舊跟隨內心的想法,在宣佈衛希禮的婚事那天大膽的與其表白;她不喜歡放棄,性子很倔,和他的爸爸一樣,自己認定的事盡全力做;但實際上她心也很好,很善良,在北方的兵進攻亞特蘭大的時候,她堅持帶著媚蘭和白蝶小姐一起逃走,如果說帶著自己的“情敵”媚蘭是因為自己中意之人的拜託,那麼她帶著白蝶小姐純粹是因為良心的不忍。喜歡郝思嘉,或許因為她的直爽,純粹,堅持,執著,樂觀,面對現實,不畏困難的精神;又或許,不因為什麼,只是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總覺得,自己與郝思嘉總有那些這些的相似。

  在《飄》中,郝思嘉的感情線路一直是一個謎一般的存在。有人說《飄》主要寫的是郝思嘉與白瑞典的恩愛糾葛,但我覺得說是郝思嘉的蛻變史會更準確,雖然在全書的最後,她承認要重新追回白瑞典,但在開頭,她是對白瑞典沒有什麼好感的。如果說,僅僅突出了這個,也忽視了塔拉,衛希禮,媚蘭等一系列在郝思嘉生命陪她成長,不可缺少的人。

  “她從未真正理解過她所愛的那兩個男人中的任何一個,所以她把兩個人都失去了。”作者米切爾評論郝思嘉的感情,其實,郝思嘉不愛讀書,她不懂滿腹經綸的衛希禮,但她崇敬他,覺得她非常的厲害,漸漸產生了好感;對於白瑞德,一個撞破了她與衛希禮祕密告白,又在內戰中“無惡不作”一直保護她的那個人,也漸漸地對他由惡意轉為了喜愛,只是她一直不知罷了。在文末,她終於意識到了這段感情,併發揮了她的特點,執著,永不放棄,畢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飄》的英文名字是“Gone with the Wind”,意為“隨風而去”,主角的故鄉隨風而去,美國的南方的奴隸制隨風而去,主人公的至親隨風而去,至愛亦隨風而去...似乎一切都很悲傷。但在這悲情的籠罩下,郝思嘉的樂觀成了亮點。全書的最後一句話,“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明天”蘊含希望與絕望,但也無論如何,“今天是最糟的一天了,明天不可能比今天還糟了”當你看到這種話的時候,雖然知道,應該是假的,但你的嘴角還是會不自禁的上揚。為什麼?我想,它就是郝思嘉的力量。

  所以,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一定要想起《Gone with the Wind》,想起郝思嘉,讓煩惱gone with the wind!

  五

  小說中的主人公郝思嘉總是追求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她對於一切好奇的都想知道都想得到。對衛希禮的追求對衛希禮的愛就屬這種情況。在希禮身上有著一種思嘉思佳所不瞭解的東西,這種神祕性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也就足以使她的對他的愛更加深切。

  希禮喜歡製造種種顏色鮮明的夢讓自己在夢的世界裡活動,他不願回到現實中來,對人生冷眼相待,不樂觀也不悲觀,在現實中感到不耐煩的時候,便聳聳肩向他的音樂、書本里去躲避。現實中的希禮是懦弱的無能的,就像瑞德說的,衛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即使他在戰前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場戰爭將奪取他賴以生存莊嚴與輝煌的生活,可他卻不曾試圖改變它。既無力於改變,那就選擇逃避,於是他選擇媚蘭作為他和舊時代聯絡最後的精神依託,直到隨著媚蘭而去才崩潰於瞬間.所以對希禮,與其指責不如同情。

  思嘉眼中希禮有一道神祕的光圈圍繞著,為此思嘉必須得到他。思嘉的厭惡分明,立場堅定,只要讓她明白了或者要做的事,她可以不擇手段的去爭取,作者在向我們毫無保留的展現她的貪婪、自私、虛榮.以及她的暴躁與率真,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去對她的這些與生俱來的本性說三道四,讓人覺得可悲的是思嘉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僅僅是光環是夢幻。當思嘉認清他時,認清她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僅僅是虛幻是光環時,她卻失去了瑞德的愛!可惜的還是思嘉,因為她的簡單率真,為此付出了她此生最高昂的代價!

  瑞德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思嘉,但他更瞭解思嘉,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 他勇敢、執著,他能那麼深地愛著思嘉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思嘉,寵愛思嘉,照料思嘉,讓她事事稱心,而思嘉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思嘉,被衛希禮,被思嘉愚蠢的固執磨光的。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的心,死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沒有勇氣再去嘗試,最後,他絕望了!

  思嘉和媚蘭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思嘉對媚蘭的言行舉止都看不慣,而媚蘭卻在任何場合下處處維護著思嘉。思嘉為了丟去黑紗竟在一個支援戰爭的舞會上與白瑞德跳起舞來,這種行為在當時真算是把一個上等女人的名譽給丟盡了,於是周圍一切人的議論、指責一起向思嘉壓來,這時只有媚蘭為思嘉辯護,當一個北佬兵來到陶樂搶劫時,思嘉憑著她一時的衝動,將北佬兵擊斃在血泊中,她頓覺害怕了,又是媚蘭的無聲支助給了思嘉勇氣,然而這一切改變不了思嘉對媚蘭的反感,直到媚蘭將要去世之時思嘉突然醒悟了過去的幾年裡她的確是依靠著媚蘭給予的力量闖過來的。思嘉是愛媚蘭的,需要媚蘭的。這時思嘉知道她一向依靠媚蘭並不亞於依靠她自己,媚蘭是她的刀、她的盾、她的安慰和她的精力。然而知道這一切為時已晚,她已永遠失去了媚蘭。

  這就是小說中可悲的思嘉,她無法把握、珍惜眼前的幸福,無論是瑞德的愛還是的媚蘭友情,她用一生的精力和情感去追求一個光環,最後留下的是永遠的痛苦永遠的悔恨,一切都隨風飄逝。現實生活中又何嘗沒有像思嘉這種情形呢?我們身邊已經擁有的幸福愛情、友情、親情我們是否用心去體會了?不然的話我們是否也會像思嘉那樣留下永遠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