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管理策劃方案

  要設計一個市場營銷方案計劃,則需要決定資料來源、方案著手點、方案工具、樣板工具和聯絡方法等細節。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在金融危機的大前提下,企業的生存變的愈發的困難了,很多中小企業甚至大企業都倒閉關門了,很多公司在苟延殘喘!飲料市場的競爭一直非常的激烈,雖然飲料市場的消費群體極大,但是競爭的企業實在是非常的多,所以我們公司必須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析一下自身的條件,做出一份更好的市場影響策劃書,在市場中佔有一定的份額,實現企業的發展。

  一、策劃書的格式

  ***一***市場狀況分析

  要了解整個市場規模的大小以及敵我對比的情況,市場狀況分析必須包含下列12項內容:

  ***1***整個品牌產品市場的規模。

  ***2***各競爭品牌的銷售量與銷售額的比較分析。

  ***3***各競爭品牌市場佔有率的比較分析。

  ***4***消費者年齡、性別、職業、學歷、收入、家庭結構之分析。

  ***5***各競爭品牌產品優缺點的比較分析。

  ***6***各競爭品牌市場區域與品牌產品定位的比較分析。

  ***7***各競爭品牌廣告費用與廣告表現的比較分析。

  ***8***各競爭品牌促銷活動的比較分析。

  ***9***各競爭品牌公關活動的比較分析。

  ***10***各競爭品牌訂價策略的比較分析。

  ***11***各競爭品牌銷售渠道的比較分析。

  ***12***公司過去5年的損益分析。

  ***二***策劃正文

  策劃書正文由6大項構成,現分別說明如下:

  ***1***公司的主要政策

  策劃者在擬定企劃案之前,必須與公司的最高領導層就公司未來的經營方針與策略,做深入細緻的溝通,以確定公司的主要方針政策。雙方要研討下面的細節;

  確定目標市場與品牌產品定位。

  銷售目標是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追求利潤。

  制定價格政策。

  確定銷售方式。

  廣告表現與廣告預算。

  促銷活動的重點與原則。

  公關活動的重點與原則。

  ***2***銷售目標

  所謂銷售目標,就是指公司的各種品牌產品在一定期間內***通常為一年***必須實現的營業目標。

  銷售目標量化有下列優點:

  為檢驗整個營銷企劃案的成敗提供依據。

  為評估工作績效目標提供依據。

  為擬定下一次銷售目標提供基礎。

  ***3***推廣計劃

  策劃者擬定推廣計劃的目的,就是要協助實現銷售目標。推廣計劃包括目標、策略、細部計劃等三大部分。

  ①目標

  企劃書必須明確地表示,為了實現整個策劃案的銷售目標,所希望達到的推廣活動的目標。

  ②策略

  決定推廣計劃的目標之後,接下來要擬定實現該目標的策略。推廣計劃的策略包括廣告表現策略、媒體運用策略、促銷活動策略、公關活動策略等四大項。

  廣告表現策略:針對品牌產品定位與目標消費群,決定方針表現的主題。

  媒體運用策略:媒體的種類很多,包括報紙、雜誌、電視、廣播、傳單、戶外廣告等。要選擇何種媒體?各佔多少比率?廣告的視聽率與接觸率有多少?

  促銷活動策略:促銷的物件,促銷活動的種種方式,以及採取各種促銷活動所希望達成的效果是什麼。

  公關活動策略:公關的物件,公關活動的種種方式,以及舉辦各種公關活動所希望達到目的是什麼。

  ③細部計劃

  詳細說明實施每一種策略所進行的細節。

  廣告表現計劃:報紙與雜誌廣告稿的設計***標題、文字、圖案***,電視廣告的創意指令碼、廣播稿等。

  媒體運用計劃:選擇大眾化還是專業化的報紙與雜誌,還有刊登日期與版面大小等;電視與廣播廣告選擇的節目時段與次數。另外,也要考慮crp***總視聽率***與cpm***廣告資訊傳達到每千人平均之成本***

  促銷活動計劃:包括商品購買陳列、展覽、示範、抽獎、贈送樣品、品嚐會、折扣等。

  公關活動計劃:包括股東會、釋出公司訊息稿、公司內部刊物、員工聯誼會、愛心活動、同傳播媒體的聯絡等。

  ***4***市場調查計劃

  市場調查在策劃案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為從市場調查所獲得的市場資料與情報,是擬定營銷企劃案的重要依據。此外,前述第一部分市場狀況分析中的12項資料,大都可通過市場調查獲得,由此也顯示出市場調查的重要。

  然而,市場調查常被高層領導人與策劃書人員所忽視。許多企業每年投入大筆廣告費,而不注意市場調查,這種錯誤的觀念必須儘快轉變。

  市場調查與推廣計劃一樣,也包含了目標,策略以及細部計劃三大項。

  ***5***銷售管理計劃

  假如把策劃案看成是一種陸海空聯合作戰的話,銷售目標便是登陸的目的。市場調查計劃是負責提供情報,推廣計劃是海空軍掩護,而銷售管理計劃是陸軍行動了,在情報的有效支援與強大海空軍的掩護下,仍須領先陸軍的攻城掠地,才能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因此,銷售管理計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銷售管理計劃包括銷售主管和職員、銷售計劃、推銷員的挑選與訓練、激勵推銷員、推銷員的薪酬制度***工資與獎金***等。

  ***6***損益預估

  任何策劃案所希望實現的銷售目標,實際上就是要實現利潤,而損益預估就是要在事前預估該品牌產品的稅前利潤。只要把該品牌產品的預期銷售總額減去銷售成本、營銷費用***經銷費用加管理費用***、推廣費用後,即可獲得該品牌產品的稅前利潤。

  制定出一份好的策劃書並不難,難的是在執行策劃書的時候,我們的執行人能否按照策劃書的要求來做到這一切,相信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但是企業的生存並不是一直按照我們的努力來實現市場份額的,只有不斷的努力加成功的營銷,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

  二:

  洞察需求 做好定位

  顯然,那些在沒有清晰地市場調研之前就根據感覺做出來的新品牌產品想要取得營銷成功難度非常大。每個企業都要對於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人貴在有自知之明,企業同樣如此。很多企業狂傲自大,認為自己推出的品牌產品具有足夠的創新性,能夠與跟進者抗衡,結果自己辛苦研發的好品牌產品,卻被那些“不要臉”跟進的巨頭們山寨,繼而自己被擠出市場。

  知己還得知彼。消費者市場到底怎麼樣?有沒有足夠的消費需求存在或者未被滿足,一旦要去擠佔成熟的市場,就要結合自己的能力。

  在知己知彼之後,企業就要為新品牌產品做好定位。有人認為,定位就是給品牌產品找準了位置,有效地滿足潛在消費需求。筆者認為正確但不全面。任立軍認為,品牌產品定位除了說明你期望或者能夠處於的位置之外,企業還要學會利用定位來判斷企業的能力範圍之內是否能夠真正處於那個位置。因此,做品牌產品定位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找位置,而是要詳細研判企業是否擁有足夠的能力處於那個位置。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黑龍江藍莓飲品品牌,受到上一家營銷策劃公司的影響,老闆一直強調其飲品的高階定位,認為中國擁有足夠的高階消費人群,市場空間不成問題。可是,當我們要求企業列示滿足這個高階定位的支撐因素時,老闆除了藍莓果和我們營銷策劃團隊再無支撐因素,顯然,這樣的高階定位沒有足夠的支撐是無法實現的,這種定位我們稱之為虛空定位,基本無效。

  營銷渠道體系構建

  對於市場營銷來說,渠道為王這樣的表述永遠不會消失,原因很簡單,營銷渠道是實現營銷價值傳遞的路徑,除非進入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代,否則,只要有商品就需要通過營銷渠道來進行傳遞,套用一句公益廣告語:“沒有渠道,就沒有買賣”。

  顯然,新品牌產品上市營銷策劃也一定不會忽略掉營銷渠道體系的構建。筆者曾經在其他文章裡描述過底層配置營銷渠道構建理論體系,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尤其對於新品牌產品上市的營銷渠道體系構建。

  提到營銷渠道體系構建,很多企業都會想到糖酒會的招商和樣板市場打造。先說糖酒會的招商,對於糖酒會來說,只適合做營銷渠道招商的修修補補招商,不適合營銷渠道體系的構建式的招商。原因很簡單,糖酒會招商擁有太多的選擇,人們在面臨過多的選擇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提高期望值,而且也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這種可以稱為偶然性招商,而以企業為中心的目的性招商則還要企業自己踏踏實實地做工作。再說一下樣板市場打造,很多企業在新品牌產品上市時,為了樣板市場打造就花掉了半年或者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把所有精力全部集中在樣板市場上,從時效性來看,並不划算。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樣板市場和其他目標區域市場要求同時進行,只是樣板市場投入的精力要多投入的資源要大,這樣可以保證樣板市場的建設速度快於其他市場。

  運用底層配置營銷渠道構建體系,從細分市場入手,再配置終端渠道,再配置經銷商渠道,這是紙面上的沙盤推演式的渠道配置,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要按照正常的執行計劃進行。

  市場營銷政策與營銷策略的融合

  對於新品牌產品上市的市場營銷政策制定,這是最為頗為腦筋的事情。顯然,沒有制約策略能力比較的營銷策略幾乎很多人都會做,但一旦要求政策具有強大的博弈能力的話,也就是將企業的營銷策略融入到營銷政策當中,通過營銷政策的表象來掌控整個營銷系統,那麼就是一項具有超高技術含量的工作了。

  我們在為企業做營銷策劃服務時,幾乎100%地會發現企業的市場營銷政策存在不同程度地問題,有接近40%的企業的市場營銷政策沒有融合進營銷策略,導致營銷政策的作用呆板沒有銷售力,幾乎不存在對於市場和渠道的掌控力。

  舉例來說,幾乎每一個公司都會有價格折扣的政策,就是經銷商的銷量達到了什麼樣的額度會有一定比例的價格折扣,這似乎成為企業的常規營銷政策之一。但事實上,企業是否考慮到企業是否有必要通過這樣的激勵政策來激勵經銷商,對於經銷商的激勵作用到底有多大?

  任立軍認為,新品牌產品上市的市場營銷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圍繞著企業的營銷策略體系來做,任何無法支撐營銷策略體系的政策都不應該存在,任何無法精準支撐營銷策略體系的政策都需要被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