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觀築夢中國心得體會

  我是一名普通的護士,我要努力學習專業技能,把手中工作做好,為醫院的建設出一份力,也為我們共同的中國夢增添力量,即使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的合力是無限的。為此觀後談談個人的心得體會。下面是關於護士觀築夢中國的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一:

  按照中央和省委、地委、縣委組織部的要求,我觀看了歷史文獻記錄片《築夢中國》。《築夢中國》,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大氣磅礴,讓我們知道---中國,它正又一次散發著魅力。做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了由衷的自豪和驕傲!

  影片涵蓋內容量大,由古及今,跨越百年曆史。但發展不止停留於今,必須展望未來,否則從何談起中國夢!?該片正是通過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縱向連線,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夢的薪火相傳,一脈相承。讓我們知道中國夢顯然是對國情和民心的順應。並且歷史和事實證明,中國如今的發展,無不在提升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歷盡艱辛,迎來光明的中國,深知走來的那條路的艱辛,那條路走的悲壯,因為我們銘記著國門洞開的屈辱,深知落後就要捱打的痛楚,不忘這是無數中華仁人志士用鮮血澆灌換來的幸福生活。且過去自然環境給我們的懲罰也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了要長久,就要與自然和諧共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夢的提出,與“民胞物與”的精神相契合。“中國夢”旨在讓中國人民從上到下都能真正瞭解自己,瞭解歷史,瞭解世界大事,真正瞭解我們民族的過去和現在。中國的強大,是為了自身及世界更好的發展,它不是霸權夢,他與世界夢同呼吸共命運,它具有著開放的世界情懷。上善若水,這是中國的領導人帶領全中國進行的和平發展之夢。中國夢的提出無疑是正確的!

  人有了夢想才能去追尋,有了方向才能去拼搏,有了夢想才有尋夢的機會。有夢想,實現夢想,需要的是努力拼搏,不怕困難,即使前面困難重重,也要想辦法去克服,因為中國從來沒有像現在離這夢想這麼近。

  我是一名普通的護士,我要努力學習專業技能,把手中工作做好,為醫院的建設出一份力,也為我們共同的中國夢增添力量,即使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的合力是無限的。未來是屬於我們的,因為我們年輕,我們有機會,有能力為實現中國夢去添上一片瓦,一塊磚。來吧,我們這些有夢想的人,夢想的帆已經起航,成功的彼岸就在不遠處,讓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一種力量,一種聲音,朝著中國夢,奮起揚帆!

  二:

  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洗禮,承載和國人的榮辱,以及今後的道路。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兩年後的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國侵略者在這裡議定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列強侵略與壓迫的屈辱歷史。也是從那時起,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兒女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

  林則徐強有力的虎門銷煙,組織編譯的《四洲志》臨危交給了老朋友魏源,以及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國圖志》完成,無不體現面對他國列強侵略的最初抗爭以及第一代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救國呼籲。然而,在那個時代,他的吶喊卻像一片樹葉飄落到大海,沒有引起統治階層的一絲漣漪。

  民間組織的金田起義、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清王朝的一次主導自救的“洋務運動”、甲午海戰都寄託著國人的“自強”“求富”,雖以失敗告終,但卻在歷史中留在了深深的跡印。

  沒有慘重代價刻骨銘心,就無法找到前進的道路,就不會有後人的“振興中華”的強力吶喊和變法圖存的警鐘,更不會有推翻封建專制政體的決心和毅力。

  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清王朝最後的掙扎,也提擋不住“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的時代召喚。《革命軍》、《警世鐘》、《猛回頭》,一篇篇檄文,在二十世紀初,喊出了新的時代主題。

  廣州起義失敗後,辛亥革命發起了,猶如一道閃電,劃破暗夜中的長空。它是二十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鉅變,它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的政治社會變革。但由於歷史程序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它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勢力支援下,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奪辛亥革命果實,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統治。

  前人的衝鋒與失敗,後人的承接與助力,它的屈辱史和抗爭史是多麼震撼!更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個迫切尋求偉大復興的民族,是如何一步步求變的。一隻沉睡的亞洲雄獅,正在醒來!

  三:

  一本好書,就像是一杯香茗,看上去色澤飽滿,翠綠欲滴;聞起來清香撲鼻,沁人心脾;飲下去齒頰留香,回味無窮;又像是一曲民調,時而悠揚,時而婉轉,時而高亢,時而低吟,時而海納百川大氣磅礴,時而珠落玉盤清脆動人,餘音繞樑而三日不絕。《築夢中國》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

  關於對中國夢的描述,市場上同類的圖書有許多,而這本由潘孟主編的《築夢中國》卻和其他圖書有著很大的不同。它邀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及部分地方黨委宣傳部門的學者學者為編者,按照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要點構建框架結構,運用了大量典故事例、圖片資料,描述了近代以來百餘年的“追夢史”,回顧了幾代中國人的艱辛探索,展示了偉大復興的美好明天。內容豐富、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可讀性強,特別是在書中重點闡述了實現中國夢要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要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要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是人民的夢等重要思想,是對講話核心內容進行展開,這超越了目前同類書的水平,讓人細細觀讀,不忍釋卷,更讓人看罷之後心潮澎湃:祖國,偉大的祖國,我們的夢想!

  中國,一個牽動著華夏民族億萬兒女心的名字,一個讓無數海外遊子聽到後熱淚盈眶的名字,它就是我們的祖國,母親!它地大物博,山川秀麗。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470多萬平方公里的內海和邊海水域面積。擁有世界第三長河和第五長河的長江與黃河,4億公頃的草原面積是世界第二;有著桂林山水、五嶽黃山這樣迷人的自然風光,也有著四大石窟、故宮長城這樣精湛的人文景觀;豐富的海洋資源,富饒的礦產資源,它博大精深,輝煌燦爛。諸子百家,四書五經,人文思想在這裡碰撞綻放;唐詩宋詞,丹青水墨,文學與繪畫藝術震驚世界;指南針、火藥、造紙和印刷術,四大發明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絲綢之路,七下西洋,促進國家間的廣泛交流,千年古國給世界展示出了強大而繁榮的輝煌!

  曾幾何時,被榮耀和成就衝昏了頭腦,矇蔽了雙眼的中國人變得洋洋自得、傲慢自大,天朝上國的思想、閉關鎖國的外交以及腐朽陳舊的封建主義制度逐漸拉大了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距離,當資本主義生產方法和近代工業革命在西方興起之時,固步自封的中國封建統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輝煌所造就的夢想之中,等待著“萬國來儀”。不料,等來的卻是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隨著鴉片戰爭等一系列侵華戰爭的爆發,中國成為了他人魚肉的物件,而中國人民也陷入到最深沉的苦難之中。半個多世紀的風雨飄搖中,無數仁人志士屢踣屢起,不懈探索奮鬥,屢敗屢戰,然而卻屢戰屢敗。真正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上實現“中國夢”的人間正道的,是中國共產黨。自它1921年誕生之日起,就在華夏大地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血與火的考驗,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在探索中前進,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理念並貫徹,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新的時期,我們站在了新的起點。回首千年輝煌,百年苦難,讓人感慨萬千,但更多的是充滿著希望,一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希望,那就是中國夢!

  夢想是激勵人們奮發前行的精神動力,是指引人們永不屏棄的堅強決心。當一種夢想與整個民族的期盼與追求都凝聚起來的時候,這種夢想就有了共同願景的深刻內涵,就有了動員全民族為之堅毅持守、慷慨趨赴的強大感召力。中國夢是追求幸福的夢,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更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實現中國夢是每個中華兒女的殷切希望,更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為之奮鬥不息的最終目標。增強學習認識,提高素質能力;堅定理想信念,強化為民認識;樹立實幹精神,發揮模範作用,始終貫徹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指導方針,以“三嚴三實”不斷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最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最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努力作為,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