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件事作文

  一生堅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會成功,並且會成為一個佼佼者。因為他將一生的時間只專注於一件事。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為什麼一生只做一件事,聽我慢慢道來!我家門前有兩家賣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記”,另一家叫“張記”。兩家店是同時開張的。剛開始,“潘記”生意十分興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隊等候,來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記的特點是:豆腐做得很結實,口感好,給的量特別大。相比之下,張記老豆腐就不一樣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軟,軟得像湯汁,不成形狀;其次是給的豆腐少,加的湯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湯。因此,有一段時間,,張記的門前冷冷清清。有一天早上,因為我起床晚了,只好來到張記的豆腐店。

  吃完了一碗老豆腐,老闆走過來,笑著問我豆腐怎麼樣。我實話實說:“味道還行,就是豆腐有點軟。”老闆笑了笑,竟有幾分滿意的樣子。我說:“你怎麼不學學潘記呢?”老闆看著我說:“學他什麼呀?”我說:“把豆腐做得結實一點呀!”老闆反問我:“我為什麼要學他呢?”沉思了一下,老闆自我解釋說:“我知道了,你是說,來我這邊吃豆腐的人少,是嗎?”我點點頭。老闆建議我兩個月以後再來,看看是不是會有變化。

  大概一個多月後,張記的門前居然真的排起了長隊。我很好奇,也排隊買了一碗,看看碗裡的豆腐,仍然是稀稀的湯汁,和以前沒什麼兩樣,吃起來,也是從前的味道。老闆臉上仍然掛著憨厚的笑,我也笑著問:“能告訴我這其中的祕訣嗎?”

  老闆說:“其實,我和潘記的老闆是師兄弟。”我有些驚訝:“那你們做的豆腐不一樣呀?”老闆說:“是不一樣。我師兄———潘記做的豆腐確實好,我真比不上;但我的豆腐湯是加入好幾種骨頭,再配上調料,再經過12個小時熬製而成,師兄在這方面就不如我了。”見我還有些不解,老闆繼續解釋:“這是我師傅特意傳授給我們的。師傅說,生意要想長遠,就必須有自己的特長。師傅還告訴我們,‘吃’的生意最難做,因為眾口難調,人的口味是不斷變化的,即使是山珍海味,經常吃也會煩。

  因此師傅傳給我們不同手藝。這樣,人們吃膩了我師兄的豆腐,就會到我這裡來喝湯。時間長了,人們還會回到我師兄那裡。再過一段時間,人們又會來我這裡。這樣,我們師兄弟的生意就能比較長遠地做下去,並且互不影響。”我試探地問:“你難道就不想跟師兄學做豆腐麼?”老闆卻說:“師傅告訴我們,能做精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有時候,你想樣樣精,結果樣樣差。”張記老闆的這番話,我以為除與老豆腐有關,與一個人的擇業、一個人一輩子的堅守似乎都有些關聯……

  篇二

  陳省身成為了國際數學家,因為他的一生都在研究數學。黃永玉成為了著名畫家,因為他的一生都在研究作畫。所以,一生只做一件事。

  人的一生僅有幾十年的光陰,我們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們只有把精力放在一件事上我們才可能做到精,做到成功。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我們的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夠了。

  《花經》中的主人公黃嶽淵先生,在宣統元年本是一名朝廷命官。年將三十的一天,他突然想起“三十而立”,自己即將三十歲了,自己該如何立人呢?他想:如果做官,一生都要應付官場的險惡,奉承上司。如果經商,一生都要坑害百姓。一生都做這種事情怎能忍受的了?於是他毅然辭官,回到家鄉,購田耕種。從此聚精會神,抱翁執鋤,廢寢忘食,辛勤灌溉,甘為花木之保姆。果然,花園欣欣向榮,花異草奇,聲名遠揚。每逢花季,引來無數文人騷客。

  黃嶽淵一生養花,養出人生真理,養出了精神境界,這才叫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豈能容易,我們僅憑著一點興趣,一點迷戀,就能做好嗎?我們是要付出全部的精力,一生的時間。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最終什麼也做不成。

  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中主人公保爾說過一句話:“我把我的一生都獻給了革命事業,我臨死的時候我就可以說我不後悔。”是的,他用他的一生來參與革命事業,最終他成就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鉅作,成為了眾多讀者心中的偶像,成為了眾人學習的典範。

  魯迅一生致力於寫作,最終他在文壇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愛迪生一生致力於發明創造,不論遇到多大困難毫不退縮,最終他發明出無數件影響著人類生活的發明。貝多芬,一生執著於音樂,即使耳朵失聰,他依然不願改變最初的夢想,最終他譜寫出生命的樂章。

  當今的社會中有多少人自以為聰明,這也做,那也做,喜歡聽人說他多才多藝。是的,他們足夠多才多藝,但也只是多才多藝,他們做到成功了嗎?他們在這麼多方面都做到了最好嗎?得到的答案是:沒有。他們只是被人評價為“多才多藝”,可又有什麼用呢?!

  我們一生的時間並不多,一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要做好一件事也實在不容易,更何況多件事呢?能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的人,他就已經是真正的成功者了。

  一生只做一件事!

  篇三

  他是美國肯塔基州的一位農民,儘管十分辛勤地勞作著,可一家人的生活過得還是很拮据,院內種了一片果園,每每看到掛滿枝頭的果子,他的笑容就如花兒般美麗綻放著。他為人真誠,對鄰里親戚十分地友好,可是相互間都距離較遠,每次去拜訪親戚,總要費上好幾天的時間,這令他煩惱不已,於是在他腦海中產生了一個大膽而超常規的想法:能不能通過一種方式,既能省去旅途奔波的勞累,又能與親朋好友進行便捷地交流與聯絡。

  這個想法在那個年代,顯得十分可笑,簡直就是痴人說夢,為此他遭來了很多人的冷嘲熱諷,他總是笑而不答,心中始終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儘管家境貧寒,可他卻十分熱愛學習,通過查閱資料他掌握了一些電子方面的知識,並從中獲得了一些啟示與構想,於是他開始了艱難地嘗試,為此將所有的積蓄都花在了那些在很多人看來毫無希望的試驗上,使得原本一貧如洗的家庭變得更加貧窮了,他的痴迷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一氣之下妻子心生恨意地離開了他。

  他並沒有因為妻子的離開而放棄試驗,仍舊十分執著地努力著,變得更加專注了。他像一位隱士般地整整生活在農場內,幾乎與外界隔絕了聯絡,生怕別人會偷走了他的研究成果。在無數次的試驗後,有一天他信心滿懷地在自家的果園裡樹起了一根高約120英尺的天線,利用磁場將語音成功從一個話筒傳輸到另一個話筒裡,然而,這部電話內的線圈所需的電線總量比連線它們的線還長,不過在實現他理想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這令他信心大增。

  經過不斷地改進,1902年的元旦,他再次在鎮上的公共廣場上向公眾展示了自己的發明,併成功地向5個接收器實現了音樂和語音的傳送,後來他為馬車和船隻等移動交通工具設計了電話新版本,並與1908年申請了專利,這表明他發明設計了世界上第一部無線行動電話。十分不幸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這些“無線電話”一部都沒能賣出去,身為六個孩子的父親,他將畢生都貢獻給了他心愛的“手機”研究事業,1928年,他在窮困潦倒中悲慘地離開了人世。

  時光流轉,距離他成功試驗100年後,他的成就終於得到了承認。2001年,美國新聞學教授洛克在一本書中稱讚他是移動通訊的先驅,維京移動網站也開闢了紀念他發明“無線電話”100週年的專頁,網站創始人布蘭森說:“他是行動電話之父,我對能夠紀念他的發明100週年而感到萬分激動。”

  他的名字叫內森•斯塔布菲爾德,一位一生都在致力於行動電話研究的執著追求者,他的發明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目前全世界共有大約50億部手機,可知道斯塔布菲爾德的人卻寥寥無幾。當年由他發明的第一部手機像垃圾箱蓋一般大,且訊號只能覆蓋半英里,隨著時代發展,手機外觀變得越來越精巧美觀,更新換代也越發頻繁,功能則越來越多,通過它幾乎能與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取得聯絡,手機也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通訊工具,手機將人類引入了一個全新而便捷的通訊時代,手指只要輕輕一摁,世界不再遙遠,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內森•斯塔布菲爾德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儘管過程有些艱辛,結局有些悲苦,但他一個小小的想法,誕生的偉大發明卻影響了後人,澤被了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