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蔘的栽培技術
丹蔘,中藥名。為脣形科植物丹蔘的乾燥根和根莖。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丹蔘是如何栽培的吧。
選地整地
地質地勢 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地塊種植。平地要作排水溝;山地、嶺地宜選向陽的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10°~30°較好。土壤有機質含量應大於8以上。PH值為6.5~7.5之間。
整地施肥
丹蔘根深,入土約33cm以上。因此,在前作收穫之後,深翻土壤35cm以上,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3000kg,加過磷酸鈣50kg9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栽前,再翻耕1次,整細把平,作成1.3m寬的高畦,四周開好深的排水溝,以利排水。
栽培方法
選苗栽培 丹蔘栽苗成活率較高,容易達到苗全、苗旺、苗壯,產量高且穩。春栽於4~5月,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cm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大面積栽植的,也可半機械化作業,即機械開溝,人工散苗,機械覆土並鎮壓。
種根栽培 選擇用種子繁殖的,生長1年、健壯、無病蟲害的丹蔘根段,大小粗細分開,分別截成5cm長的段;將整好的地做成80cm寬的高壟,按株行距25~30cm×30~40cm挖穴,穴深4~5cm,將截好的根段,浸泡於生根粉溶液中30分鐘,邊撈起邊栽植,每穴直立順栽或斜栽1~2段,不要倒栽,栽後覆土4~5cm,再將周圍土壤壓實,保持土壤溼潤,15天左右即可出苗。大面積種植的,可半機械化作業。
田間管理
鬆土除草 丹蔘前期生長較慢,要及時鬆土除草,一般在封壟前,結合追肥進行1~2次,封壟後要及時清除雜草。
及時追肥 可在6月中旬畝追施硫銨50kg。在植株側面開淺溝撒施,然後覆土。
防治病蟲 丹蔘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和地老虎。根腐病發病後使根部發黑腐爛,地上莖葉枯萎死亡,6~8月多雨高溫季節易發生此病。防治上可及時排水,忌連作,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地老虎危害嫩苗,可用3%馬拉硫磷粉劑1∶10拌毒土,撒在行間進行毒殺。
採收加工
採收時間 春栽的於當年晚秋至上凍前,秋栽的於栽後第2年的10~11月上旬,當地上莖葉枯萎時可採挖,收穫時,先挖動根周圍的泥土,再順行,將根部全部挖起,注意,儘量不要保持根莖完整。大面積栽培的,可採取機械收穫。
加工方法 挖起根條後,不要用水洗,要在去毛、修蘆,剪去細尾後,攤放在乾燥通風處,晾乾至5~6成時,堆悶發汗2~3天后,再晒至全乾,即可出售。
丹蔘的功效
1. 用於胸肋脅痛,風溼痺痛,症瘕結塊,瘡瘍腫痛,跌僕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痛等病症。
丹蔘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廣泛,尤以治療胸肋疼痛、症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對於這一點,《本草綱目》中就有詳細記載!惟藥性寒涼,用於血熱瘀腫病症尤為適宜。在治療胸腹疼痛屬於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2. 用於溫病熱入營血、身發斑疹、神昏煩躁等症。
丹蔘性寒,入血分而能涼血,入心經而能清心,故可用治熱入營血、身發斑疹,以及神昏煩躁等症,常與鮮地黃、犀角、玄蔘等藥同用。
3. 用於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丹蔘還有養血安神的作用,用於心悸失眠,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合同用。
此外,臨床常用本品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腦血栓、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迅速緩解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胸悶、頭痛、頭暈等症狀;有效防止中風、偏癱、猝死等心腦意外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