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石雕收藏價格

  中國石雕是中國建築裝飾的特色,那麼古石雕的收藏價格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50萬元人民幣左右。古玩石雕工藝按石料分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漢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卵石雕刻等。福建惠安的青石雕刻以建築裝飾和石獅而聞名,其中石獅口中含有滾動自如的石珠,享譽東南亞。雲南的大理石雕刻以點蒼山的大理石為原料,其花紋猶如著色山水,或危峰斷壑,或飛瀑隨雲,鑲嵌傢俱別具一格。

  河北曲陽、北京房山等地的漢白玉雕刻,在明清兩代主要用於宮廷建築裝飾,如華表、石獅、欄杆等;現代則用於公共和紀念建築的裝飾,如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等。遼寧海城、山東萊州的滑石雕刻以小巧可愛的小動物為傳統品種。湖南洞口、湖北利川的墨晶石雕刻,石質漆黑而光亮。

  彩石雕刻以浙江青田、福州壽山、湖南瀏陽為主要產地。卵石雕刻主要產於蘭州、瀋陽等地。石雕技法有陰刻***刻劃輪廓***、影雕、浮雕、圓雕***不附任何背景的完全立體雕法***、鏤雕***又稱透雕***等。影雕是福建惠安青石雕刻的獨特技法,系用大小不同的鋼鑽在青石上鑿鏨,憑藉鑽點的大小、深淺和疏密來表現山水、鳥獸、人物、花卉等形象。

  古石雕收藏價值

  古石雕的收藏價值,主要是在工藝方面,正如石雕的價值就是本身就是雕刻手法在石材上的應用,無關乎真假,只關乎工藝。

  古石雕的收藏價值,主要是在文化方面,石雕都是一種將社會寫照反饋在石頭上的表現手法,每一段歷史的研究都有助於人類對自身的瞭解。

  當代壽山石雕的藝術和投資價值

  近幾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並不樂觀。不過,在市場一片慘淡中,有兩個板塊值得我們關注,一為印章篆刻,在各地的拍賣市場上異軍突起,西泠八家、吳昌碩、齊白石、陳巨來等大家作品的行情逆市上揚,創造歷年來篆刻收藏市場的新高;一為壽山石雕,位於原產地的福建東南拍賣在這一板塊中可謂一枝獨秀,高達9成的成交率彰顯了區域市場旺盛的活力,逐漸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而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西泠等老牌拍賣行中,壽山石的田黃板塊也表現突出,這些行情異軍突起的專項門類已經引起收藏界的重視和思考。板塊分化,區域偏好塑造各地優勢印章篆刻與壽山石雕淵源極深,不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兩者市場規模都較小,並沒有形成特徵鮮明的板塊效應。隨著近年來藝術品拍賣市場規模不斷擴張,各拍賣機構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需要不斷開拓新的市場熱點來保持競爭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印章文化被重新挖掘,尤其是篆刻藝術,隨著書寫習慣的改變,篆刻的功能性逐漸趨弱,它的審美屬性更為純粹,在機構的推動下,市場也由過去雜項中的小眾門類發展到如今的獨立板塊。壽山石為四大印石之首,本應隨印章篆刻板塊聯動,然而壽山石雕的行情先於印章篆刻迅速崛起,在拍賣市場也早已形成板塊效應,這一市場現象的背後卻有複雜的成因。

  首先是壽山石的寶石特性。這一特性意味著壽山石美麗、稀有,並且不可再生,極度匱乏的資源使壽山石具有了資產屬性,在經濟環境的大背景之下,擁有優質的壽山石資源,等同於擁有了能夠保值、增值的資產,因此壽山石雕成為投資者的投資標的之一。其次是壽山石的文化屬性。壽山石的文化屬性非常豐富,包含雕刻藝術和篆刻藝術,同時還有濃厚的區域文化特質,福建東南拍賣就通過深入挖掘壽山石的文化資源並以此作為差異化經營的策略,成為這一板塊的領軍企業。而壽山石雕更憑藉這兩個優勢輻射全國,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拍賣市場中均有上佳表現。

  壽山石雕市場雖然崛起,卻一直飽受詬病,原因是業界普遍認為支撐其行情的資源屬性被市場過度放大,而對藝術和文化價值的重視程度始終不夠。2012年春印章篆刻板塊走強之後,北京一位拍賣公司老總的評論非常有代表性,他認為:印石的走強有藝術和文化價值的支撐,而壽山石的行情建立在材質的基礎上,不具備持續性,壽山石市場應當儘早擺脫只重材質而不重工藝的現狀。記者多方走訪調研後發現,這一觀點雖然擁有毋庸置疑的正確性,卻對當前壽山石雕行業現狀缺乏瞭解,厚古薄今的慣性思維顯然有些片面。壽山石雕刻行業固然經歷過一段庸工毀石的慘痛歷史,然而當前境況如何,其實市場早已給出答案。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文提及的福建東南拍賣舉辦的壽山石雕珍品夜場,主辦方期望以此專場來引導壽山石雕的創作和收藏,因此在選擇上拍藏品時堅持較高的審美品位以保障收藏價值。可以說,這一專場的拍品基本代表了當代壽山石雕刻藝術的最高水準。而市場的反饋也同樣令人欣慰,它的審美導向和市場趨勢在業界和收藏愛好者當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意義可謂深遠。我們通過梳理幾年來福建東南的經典拍品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已經煥發新的生命力,傳統美學正在覺醒。

  “壽山石市場正處於價值重構的過程當中。”福建省寶玉石協會副會長、中國民協壽山石專委會副主任姚春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姚春茂有著20餘年的壽山石收藏經驗,是國內頂尖的收藏家之一,他幫助記者梳理了壽山石的傳承脈絡,並對當前壽山石市場提出了深刻的見解。他表示:壽山石經歷了20年毫無規劃地開採,壽山石產量超過歷史上開採量的總和,資源破壞殆盡,並且由於文化的斷層,工藝和美學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迷茫期,因此大量壽山石資源被拙劣的雕刻浪費。也正是因為工藝的美學價值被忽略,造就了壽山石重材質不重藝的格局。行業應當注重對自身文化脈絡的梳理,同樣是工藝美術,紫砂、陶瓷等行業對自身的文化建設比較完善,市場體系也逐漸以藝術價值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