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規人像拍攝技巧

  拍人像時,大多時候我們關心的是模特的表情,動作,以及身體姿態,然後被這些因素死死的束縛住了。有時候可以嘗試嘗試非常規人像拍攝,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遮住面部

  拍多了直勾勾看著鏡頭的模特,哪怕眼神再美,也有些看膩了吧。不如嘗試大膽的遮擋臉部,以下圖為例,攝影師讓模特用草帽遮住面部,是否更添了一份清新感?

  在傳統拍攝方法中,往往以把人物面部全部展示出來並表現清楚為拍攝基礎,不過看多了這種“傻白甜”的常規人像之後,大家可以嘗試把模特的面部遮擋起來。在“出奇”的同時,更添一份情緒。

  當然,這種方法也有弊端。比如你一次只發一張模特捂臉的照片,辛辛苦苦陪你拍攝的模特沒有得到“亮相”的機會,難免會心生不滿。

  所以推薦各位在採用這個方法時,最好已經和模特建立了比較熟絡的合作關係,確保模特不會因為這些問題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拍攝。

  也可以採用徐徐漸進的方式,先遮擋住一部分模特對自身面部不太滿意的地方,展現出比較美麗的一面,隨著合作的加深再慢慢過渡到讓模特把面部全部遮擋住。

  :拍攝背影

  拍人像時,大多時候我們關心的是模特的表情,動作,以及身體姿態,然後被這些因素死死的束縛住了。不如嘗試一下拍攝背影吧,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背影,再簡單純粹不過,卻讓人更加觸動。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拍這樣的作品是在糟蹋快門和精力,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其實不然。背影的拍攝正是攝影藝術不拘一格的表現手法,儘管這類作品中見不到人物的音容笑貌,但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卻能通過人物的形體產生一股強烈地藝術吸引力。

  它能牢牢地把觀眾的視線抓住,使人們預感到攝影畫面以外,可能存在著某些與人物相牽連的東西,於是觀眾的思路又回到了攝影畫面上來,對背影人物進行種和的想象和猜測。這種背影拍攝的獨特效果,往往是從正面或側面拍攝人物擬難以達到的。

  想要成功拍攝背影作品,首先要求攝影師對所拍攝人物的性格特徵、生活習慣不是一般的瞭解,而是要做到熟知,尤其對被攝人物的舉止動態具有特別的興趣和追求。抓住能夠表達人物內心活動的體形姿態、四肢動作以及人物特有的服飾和飾物等。然而這一切又必須同人物所處的特殊環境氣氛以及時機協調一致起來,才能使背影作品畫面含蓄、寓意深刻,想象力豐富。

  背影人像的特點正如俄國文學家契可夫所說:“好與壞都不要叫出聲來,藝術的表現不宜大喊大叫,不宜把話說盡,而是要含蓄。”契可夫的這段話雖然指的是文學藝術的創作,但對視覺藝術的攝影來說也應如此。

  在攝影藝術中,並不要求把所有的東西都拍得清清楚楚,一覽無餘,也要像文學創作中那樣留一點、藏一點,要讓觀眾們費點力氣找到它,理解它。而背影的表現方法正是把被攝人物的面目藏了起來。生活實踐告訴我們,人們表達感情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雖然有時不能通過面目直觀,還是可以通過人物的形體來表達,這就是背影人像的藝術特色。

  :故意虛化人物

  拍攝人像不一定就得把人物拍清晰了。其實可以通過人物的造型與姿態,結合相應的元素,從畫面的整體上展現某種情緒或者情感。

  首先,這樣的人像作品會有更加強烈的層次感,清晰的前景和背景中被刻意虛化掉的人物會形成鮮明的反差。

  其次,如果前景中的景物是有明顯代表含義的物品,例如捧花、戒指等,就會進一步的點明作品主題。

  再次,攝影是一個減法的遊戲,如果拍人像時背景亂七八糟的就會毫無美感,而通過背景虛化將背景和人物虛化掉,照片的整體觀感就會更簡潔。

  現在的人像攝影大多在追求前景人物清晰,背景“如奶油般虛化”的效果,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相信會讓觀眾眼前一亮。

  當然了,前景最好也比較簡單,像上圖就是不太成功的案例。在前景的選擇上,我們也要本著簡單而線條明顯的準則去尋找。

  :通過鏡子拍反射

  愛照鏡子是不僅是女性的特權,也是人類共同的天性。然而很多人都認為愛照鏡子是在顧影自憐,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很淺薄、庸俗的認識。

  人類照鏡子的過程,除了外在美的展現,更是一種與自己心靈的對話——現實與理想的交流。“心靈的對話”是攝影師對現實社會的洞察、對內心的探索、對人性的關懷。

  這樣的視角會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因而攝影師鏡頭中所表現的作品也具有獨特性。通過鏡子中的反射來拍攝人物,可以引發觀眾對於自身的思考。

  以上圖為例,可以看出整體畫面是通過攝影師精心構思的。化繁為簡,僅僅保留必要的元素呈現在畫面中,顯得更加意味深長。

  拍攝鏡子中的人像作品,不僅能引發觀眾對於我們自身心裡意識的思考,也能從另一個方面來觀察人性中的兩面性,比起一般的糖水片要深刻許多。

  不過,糖水片也不是不能用這種方法來拍。上圖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不僅畫面簡潔,人物的幸福感也通過鏡子的反射傳達了出來,可見鏡子對於我們攝影師來說,實在是一個既能陽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的好夥伴。

  :加入炫光添氣氛

  炫光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鬼影”,在傳統人像攝影中很忌諱炫光的產生,因為它會破壞畫面的簡潔與清晰效果。

  但是,在表現朦朧等唯美類的畫面時,有效利用炫光反而會對畫面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眩光可以為你的照片帶來生動的元素,以及一種自然生成的魔幻感覺。

  有眩光的時候一定要多拍,這樣才能找到滿意眩光的角度。由於逆光和眩光會淡化背景,你可以利用這點創造出平面化的影象,用以強調形狀和形體。就像是在白紙上把你的模特畫出來一樣。

  有些鏡頭配備了高質量的鏡片,能更好地處理眩光。所以在實際操作上,用好鏡頭拍攝的時候你可能不太容易得到眩光。這樣的話,獲得眩光唯一的方法可能就是去尋找更亮的背景了。

  如果恰好也沒有比較亮的背景,那就直接把你鏡頭上的遮光罩摘下來吧,儘量讓陽光直射進鏡頭,這樣就能增加產生眩光的機率。

  編輯結語:

  作為藝術的其中一項分支,攝影也和其他門類的藝術一樣,本來就是要追求自由。在創作中不斷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人格獨立的自由,不為世俗牽絆,創作至美境界。“劍出偏鋒”不等於“旁門左道”,“出奇制勝”也不同於“偷奸耍滑”。只要在創作中不觸及社會與道德底線,那我們就應該“百無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