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鯽魚的技巧

  隨著冬天氣溫的下降釣鯽魚也必須掌握一點技巧才能有收穫。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天時要穩

  冬天釣鯽魚選擇什麼樣的天時好?我們要排除氣溫忽高忽低、波動較大的天時,而選擇氣溫相對比較穩定的天氣出釣,效果較好。

  冬天晴天和霜天***十霜九晴***的前夜氣溫特低,人有凍手凍腳的感受。第二天,氣溫緩慢上升,水體表面在日照的作用下,溫度也在上升,但持續時間短暫,隨著陽光的消失,水體表面溫度也很快下降,鯽魚對此種氣溫,水溫的較大波動,一時間很難適應,在水體中“無所適從”,較為難釣,這就是冬天的大晴天,氣溫看似上升,人感覺暖和,而鯽魚卻難釣的原因。

  而陰天,氣溫和水溫相對比較穩定,幾乎沒有什麼波動,也沒有溫差。這種天氣持續時,魚已經比較適應,穩定在水體中的一定泳層***大多在底層***活動,比較好釣。小雨天、下雪天和寒潮到來前夕,氣壓穩中走高,雲層釋放熱量,給人以暖和舒適之感,水體各層溫度也無波動,有利於鯽魚的活動和覓食,也是釣鯽的好天時。總之冬釣鯽魚,選擇溫度穩定的天時出釣,是非常要緊的。

  2.釣點要深

  氣溫影響水溫,水溫又由於水體的深淺不同,其受氣溫的影響也不同,從而造成水體不同溫度的層次,即水體表面受氣溫的直接影響,一般來說,水體表面溫度較水體中層為低,中層溫度又較下層為低,而下層水溫整體上高於中上層,所以在冬天,鯽魚大多深藏在水底活動。據此,冬天釣鯽的釣點應當選擇在深水處,可以肯定是正確的了。

  一般而言,釣2.5米~4米的深度比較適中,水太深了,水溫也許更為暖和些,但水體對魚兒增大的壓力又會讓魚兒受不了,從而“望而卻步”,不敢深潛。所以,釣深也有個度,不是越深越好,在水的深淺差不多的平底塘,可以通過試竿,以在淺中找深、平坦中找溝的方法確定釣點,哪怕是稍微深一點,往往也會產生奇效。在平底塘的崖坎下、草叢邊等處也可選作釣點,因為這些地方大多是鯽魚的的藏身之處。

  3.釣具要輕

  冬天釣鯽對釣具的要求是輕便,出釣時,手竿不必攜帶太多,有兩支4.5米至6.3米的輕型長竿就是可以應變的,竿多了反而礙事,不僅影響動作,而且增加了負荷,短竿因不利於釣深而幾乎派不上用場,輕型長竿既利於釣深,又利於走釣。兩竿一支“守”釣,固守一個窩點,另一支輪流“走“釣,輕型長竿操作輕靈方便,“走”釣時不易疲勞。

  4.釣組要鈍

  冬天鯽魚活動量小,行動緩慢,攝食動作很輕,因此與輕竿相匹配,釣組亦應採取輕墜、細線、小鉤和小漂的組合肯定是理想的。但是在釣組的調釣上,應走鈍的路子。即:調釣得鈍一點,以便適應鯽魚攝食的小動作行動緩慢的特性,著眼減少魚吞食鉤餌障礙,使鯽魚能夠從容吸食鉤餌到位。避免魚兒“淺嘗輒止”,達到釣取目的。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應調釣到鉤餌臥底、子線彎曲狀態,此時釣目大於調目,比較遲鈍,釣遲鈍是冬釣鯽魚的最佳選擇。當然,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水底淤泥深厚細茸,水底枯草雜陳,石頭等障礙較多等,則應調釣成鉤餌輕觸底,或鉤餌離底釣等。

  5.布窩要多

  冬釣鯽,窩點上一般應選5個左右,然後撒餌做窩誘魚,並等待1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布得太少,所佈的窩點無魚可釣時,還得重新布窩,新窩發窩又得等候一段時間,既耽誤時間,也很難有收效。窩點一次多布幾個,可供走釣時輪釣。

  選擇機會多,有利找到有魚窩點,其發窩時間大體一致,哪個窩點有魚,哪個窩點無魚,釣一下便知,無魚者,立即挪窩,有魚者,一釣到底。在冬天有魚的窩點,一般都在10尾左右,多者可達15尾左右,而且一個窩點的魚,個頭差不多大,窩點較深的魚,比水淺的窩點的魚,個頭要大一些。

  6.餌料要葷

  鯽魚對餌味的要求,因季節氣溫的不同而不同,有“夏秋香甜淡,冬春葷腥濃”的說法,比較符合鯽魚的食性,所以冬釣鯽的用餌,應當突出一個“葷”字。實際用餌時,首選應是紅蚯蚓。本來紅蟲效果比蚯蚓還要好一點,但是天寒地凍既難釣又難掛鉤,使用的人也就越來越少。

  有的釣手不大喜歡用蚯蚓,認為沒有使用商品餌衛生和方便,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冬釣鯽的餌一定要突出“葷”。所以,如果使用商品餌,一定要在其中適當新增一些蝦粉、等葷腥之物是十分必要的。

  7.提竿要慢

  冬天鯽魚開口小,吸食動作特別輕,加之在釣法上釣鈍,所以,不能像在標準池釣鯽那樣,標有下扽動作時就可立即提竿,而是要堅持“慢半拍”的提竿原則,等待鯽魚將鉤餌完全吞***中,標出現明顯移位或者黑標時,再提竿抖腕,一般十拿九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