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教學計劃滬科版***2***

  3、進一步突出應用物理知識教學,樹立知識與應用並重並舉的觀念。物理教學要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探索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環節。要儘可能地擴大物理教學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物理實踐活動要以問題為中心,初步訓練一些科學工作方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資料查詢、科技製作、科學實驗等。物理科普講座的內容,主要是介紹與物理相關的現代科技常識。以上專案每期至少各進行一次。

  5、貫徹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優良學風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認識社會生活的能力。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絡實際,要做到聯絡社會生活實際,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以及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實際,反對離開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的抽象的 講條條 、 讀條條 。理論聯絡實際,還要注意適應新情況,增強時代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現實性,體現學科教學的鮮明特點;要注意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博,努力運用新材料、新資訊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要注意創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6、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單純地掌握知識,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教是為了不教 。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充分地發展,並運用已經發展起來的能力和情感去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獲取新知,使知識、能力和情感相輔相成、協調發展。

  7、繼續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要緊持啟發式教學,反對 填鴨式 的滿堂灌,要繼續開展研究性的學習與試驗,開展討論式教學的研究與試驗,開展開放式教學的研究與試驗,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與學習方法,要研究與運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學習和借鑑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獨到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努力提高教學效益。

  四、具體措施:

  1、繼續做好物理單元過關評價檢測的工作。

  2、對照《物理課程標準》,認真鑽研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備好每一節的教案,不打無準備的仗。

  3、積極準備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儘可能開設出要求完成的實驗,讓學生參與 活動 ,讓學生經歷較多的科學探究過程。

  4、及時佈置作業,及時檢查或批閱作業,有時採用面批的方法,及時反饋教與學的情況,以便改進不足之處。

  5、課後抽出一定的時間輔導學生,解答疑問,點拔思路,也以便學困生完成作業。

  6、做好每一章的複習和測試工作,做好期中複習和期末複習工作,完成教學的結尾工作。

  7、適當的開展相關的社會實踐工作,多聯絡生活、多聯絡社會,突出 科學技術社會 的觀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五、具體的安排:

  周次、內 容、時間

  1、1.1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4課時

  2、1.2 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3 聲音的特性、4課時

  3、1.4 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5 聲的利用、4課時

  4、2.1 光的傳播 2.2 光的反射、4課時

  5、2.3 平面鏡成像 4課時

  6、2.4 光的折射

  4課時

  7、2.5 光的色散 2.6 看不見的光、4課時

  8、3.1 透鏡 3.2 生活中的透鏡、4課時

  9、3.3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4課時

  10、期中複習檢測、4課時

  11、3.4 眼睛和眼鏡 3.5 顯微鏡和望遠鏡、4課時

  12、4.1 溫度計 4.2 熔化和凝固 、4課時

  13、4.3 汽化和液化 4.4 昇華和凝華、 4課時

  14、5.1電流和電路 5.2 電流和電路、4課時

  15、5.3 串聯和並聯、4課時

  16、5.4 電流的強弱 4課時

  17、5.5 探究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規律、4課時

  18、期末複習、4課時

  19、期末複習、4課時

  20、期末複習檢測、4課時

  八年級物理上冊教學計劃篇三

  一、基本情況分析

  物理是八年級新開學科,多數同學感到新奇,具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學聽說物理難學,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大減。這就需要教師在思想上作進一步糾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本教材是經教育部直接領導由課程標準研究小組反覆的研討而完成的,在使用這套教材時,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新的物理課程理念中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就要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絡的教學,不要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教學,從而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六章分別是:一、走進實驗室,二、運動和能量,三、聲,四、 在光的世界裡,五、物態變化,六、質量和密度。具體章節又可分為:觀察、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動手做、活動、我的設計、家庭實驗室、走向社會、物理線上幾大個板塊。這樣編排更有利於教育教學開展,更有利於學生的認識和學好物理知識。教材在內容選配上,注重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使學生能進入物理的世界裡來,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對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個重新的、更加科學的瞭解和認識。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瞭解物理學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五、具體措施:

  1、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通過有目 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瞭解科學方法,獲 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的意識。 幫助學生儘快進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 學習的軌道。

  2、幫助學生儘快進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模地的構建,而不是去複製知識,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激發並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3、激發並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絡。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及其他科學的聯絡。由於物理學與生活、社會有著極為深密和廣泛的聯絡,困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本地實際,進取學生常見的事例,儘可能採作圖片、投影、錄影、光碟、課件進行教學。

  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初步認識聲、光等自然界常見的現象,瞭解這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 應用。 ⑵初具瞭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物理知識,而且還包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會記錄實驗資料,知道簡單的資料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2、過程和方法

  ⑴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⑵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

  ⑶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資訊,有初步的資訊收集能力。

  ⑷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資訊處理方法,有初步的資訊處理能力。

  ⑸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書籍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⑹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資訊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 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⑵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悅。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不態度,不迷信權威,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

  ⑷有將自己的見解分開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 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書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⑸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報護,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和責任感。

  七、教改措施

  1、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的養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絡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絡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 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蘊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並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予以耐心幫助,鼓勵多做物理實驗和參加物理實踐活動,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