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叛逆的孩子寫信

  對於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了。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篇一

  親愛的孩子:

  最近爸爸媽媽和你的關係有些僵,可能當面我們也講不好,所以爸爸媽媽學著寫這一封信,請你耐心看完,有些什麼想法,比如我們寫得不對的地方,或者你認為我們應該怎麼做,希望你能告訴我們,寫一封信給我們也行。

  今天我們在網上看到了一些家長與他們的青春期孩子溝通的方法,我們感到後悔和自責,原來我們與你的關係變成現在,主要責任是我們。你快15歲了,進入青春期,這是所有孩子必須經過的成長過程,你的反應是絕大部份孩子都會有的,現在需要是我們要學習如何去適應你的成長,如何去與你溝通。

  孩子,我們盡最大努力照顧和培養你。我們希望你今後有愉快幸福的一生。我們是平常人,自認為不是那種非常優秀的家長,我們教育孩子的經驗也是從空白開始學習,隨著你的成長而提高,有時我們的水平還落後於你的成長速度,你還記得嗎,比如你小學二年級下學期,開始變得貪玩,拿家裡的錢去買校門口的玩具,甚至有一天早上不肯上學,從校門口跑到旁邊的樓頂上。這些變化,讓我們措手不及。所以,在關照和教育的過程中,肯定會犯了一些錯誤。我們有脾氣,有時還很固執、尤其是爸爸,他成長的家庭子女眾多,爺爺奶奶忙於餬口,根本無暇家庭教育,爸爸從小學開始住校,基本沒有家庭教育的一點借鑑。我們有時也會在堅持我們認為是正確的同時,在感情上傷到了你,我們請你原諒,我們向你道歉。

  現在我們也正在學習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我們一定會改進與你的溝通方式。每當我們看到一些孩子***就象羽桐***和他們的爸爸媽媽親親熱熱,我們就非常羨慕,就回想你小時候的美好時光。現在希望我們能亡羊補牢。希望你也理解我們,看到我們的改變,讓我們重新成為幸福和睦的一家人。

  爸爸會盡力改掉易怒的脾氣。我們也希望你也學會盡量控制你的脾氣,學會調節情緒。媽媽也多次提醒你一定要學會控制你的怒氣,否則我們非常擔心這樣今後會讓你吃虧。這樣的例子社會上舉不勝舉,包括你的舅舅也吃過和老師鬥氣的虧,受到本可以避免的處分,差點不能入黨不能當高校老師。

  說到學習,其實我們也很矛盾,中國的教育體制如今就是這樣,我們非常反感但無力改變,心痛你學習的辛苦,但還是要硬著心腸催逼你,讓你聽了就很煩,我們自已也覺得囉嗦。就象一個家長說過,“我給你一個快樂的童年,誰給你一個幸福的人生!”,誠然,憑你的聰明,考上一所一般的大學是不難的,但我們看到那些來媽媽單位來應聘的大學生,就算是三峽大學這所中等水平大學的畢業生,50多人競爭一個月薪只1200元的崗位,被用人單位象選白菜一樣挑肥選瘦地挑來挑去,我們就替他們心酸。生活不易啊。同時我們也看到好大學畢業的有能力的人,過著穩定、體面、有前途的生活。有時我們也無可奈何地自我安慰:每個人過什麼樣的人生是命中註定。但是你是我們最親最愛的孩子,我們多麼希

  望你今後的生活是後者而不是前者。所以在學習上我們恨不得將所有的好經驗教給你,替你找出學習中的不足讓你去修正改進,有些學習上的事情反覆講,現在想是有些囉嗦,希望你能體諒我們的心情,不過我們現在也在改正,你看現在學習上的事情我們知道你嫌我們講得太多,我們現在講得少了,不是不願意講了,而是忍著不敢講了***雖然我們心裡還是著急***。好多生活上的細節我們也管得少了,也應該少管了。希望你在逐漸脫離父母管教的同時,在學習上生活上加強自我管束自我控制自我提高的能力,這是我們最最願意看到的事情。

  你說我們愛批評你,其實不是的,你從小聰明可愛就一直是我們的驕傲,現在長得高高壯壯,是個帥小夥啦,爸爸多次自豪地說我們兒子身材真不錯,運動細胞發達,遊戲玩得好,手眼協調能力強,這點象舅舅媽媽。腦子靈活,知識面廣,學習成績不錯,特別是理科,這是遺傳了爸爸媽媽兩家的聰明基因,像大伯舅舅爸爸么叔叔。爸爸媽媽太含蓄,這些優點都沒說出口,但心裡甜。你也說過,我們每在表揚後面要接一個“但是”,提出缺點。是的,這是我們的不對,總想著優點已經存在不用過多表揚,不足要提出來幫你改正,忽略了你的感受。所以今後我們會注意,但你要知道的是,我們是真的以你為榮。

  還有一點是,雖然青春期的孩子逐漸追求獨立,不願受父母約束,但親情和感情是不應該減少的,你看,外公外婆是一手帶大你的人,他們最愛的人是你,小時候你和他們特別是外婆是多麼親近和親熱,外婆原來最愛把你舉在胸前逗你玩,抱著胖胖的你歨得比我們還快,現在背都那麼駝,真是老了,外公70歲了,外婆66歲了。現在呢,和他們在一起時,你好象無視他們的存在,很少主動和他們說話,更別提關心他們了,甚至外公外婆還有些怕你,想和你多說說話你不太願意理,也不敢管你,怕你發脾氣,砸東西。外婆說就怕你和爸爸發生爭執,心裡非常緊張。我們想到這些好內疚,他們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年紀大了,應該安享晚年了,和我們住在一起還擔驚受怕。這個星期天,外公沒有幫你提被子上宿舍,你有些不高興,覺得被子不重,你想想,爺爺70歲了,空手上樓都吃力,支氣管炎的老毛病經常咳血發作,冬天尤其要注意,過年前舅舅回來的時候還在醫院打針。他是不能和你這個壯小夥比的。所以今後希望你能多關心他們,多替他們著想,讓他們高高興興。

  其實我們還有很多話想跟你說,媽媽寫這封信的時候都有些激動,爸爸也眼乏淚光,這真是我們的心裡話,有感而發,希望你看完能有所觸動。如果你不反對,今後我們再跟你寫寫信,慢慢談吧。

  愛你的爸爸媽媽

  篇二

  對於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了。一篇描寫少年讓我深受感動,其實,叛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每個人都回有叛逆的傾向。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它也不過是暫時的,而且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曾經讀過一篇題為《少年》的文章,講的是一個剛滿十七歲的孩子雖還是稚氣滿臉,但壯碩的身體已儼然是個大人。母親只及他肩頭的高度,父親也開始對他仰視。叛逆,已經成為他和父母溝通的方式。終於有一天,父親和少年傾心交談,詢問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說: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尋找自我……

  父親嘆了口氣:你打算怎麼尋找呢?

  “一個行囊,一個指南針。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去尋找自己的座標……”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媽媽在這裡等你的好訊息。”父親給了少年500元錢。少年從此離家。開始了他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離家很遠的一個城市。在那裡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當然,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

  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500元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裡一樣,很快就滲透沒了。看著日漸乾癟的錢包,少年想到了放棄,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淚水吞進了肚裡。

  城市很華麗,但少年很難找到她的***。他的成長與這個城市的喧鬧無關。為了生存,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勞累一天,只為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在那個離家遙遠的城市,伴隨了少年叛逆的成長。

  春去秋來,一年很快要過去了。少年在飯店刷過盤子,在大公司做過保安,在酒店做過門童,在夜市裡做過擺攤的小販……少年的雙手終於在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漸漸長滿老繭。少年的心也隨著日出日落,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和他們對自己惴惴的愛心。

  終於,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少年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號碼。電話那端,是父親激動的聲音和母親喜悅的啜泣……

  父親說,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

  在結束通話電話的那一剎那,少年淚流滿面。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在行囊中,多了兩件買給爸媽的內衣,包裝得樸實而美麗。這是一個懂事了的兒子,他用自己的雙手為父母換來的新年禮物……

  故事到了這裡,就結束了。但少年的成長仍在繼續,這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雖然短暫,卻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從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長大了。

  為什麼要叛逆?因為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這時候的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去支援、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好像毛毛蟲不經過破繭而出,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然而,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長們大多不能像對待毛毛蟲那樣寬容:能夠同情他的掙扎,期待他的成長。反而覺得萬分苦惱,深怕這種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慣有的權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於是就有了“面對叛逆的孩子怎麼辦”的問題。

  其實,所有的叛逆都來自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孩子所面對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與心理的束縛外,還有周圍成人所刻意營建的各種限制。在從前,他無法意識這種束縛與限制,就是意識到了也無力反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能夠清晰地看待這個世界,一個新的自我在迷濛中躍躍欲試。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麼的嚴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長的力量又還不足以掙脫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識的束縛,這時候的孩子正承受著蛻變之苦,體會著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會產生種種叛逆的舉動,目的只是想以此來顯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們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時,我們也正好暴露了這叛逆的根源——過度呵護所演變的壓制。正是這種看似善意的溫柔的束縛,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所以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遠離家庭。所以,在這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許多父母都回感到煩惱無窮,因為孩子大了,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這時,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麼都聽父母的,有時甚至頂撞父母,做種種父母無法接受的事。使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經常感到又氣又恨。

  在這個階段來臨之前,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因為時代在變化,孩子在成長,他們的叛逆始終是有根源的。而“關心、理解”,則是找到問題的根源,回答“怎麼辦”的開始。

  所以,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就需要我們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們的童心,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強權”解決不了問題,更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

  我有一位學生的家長,在這方面堪稱楷模。她有一個19歲的女兒,母親和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朋友”。“我一直覺得,女兒和我是處在平等地位的,相互信任,經常交流。”她說,“從小到大,女兒有什麼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都會告訴自己,包括學習、和同學交往等各個方面,甚至連有男生追求她,她都會告訴我。”

  她告訴我,和女兒平時的溝通是平等的,有時候因意見分歧有所爭執,若事後想想是自己不對,錯誤地批評了女兒,便會主動向女兒承認錯誤。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她從不會不經思索地拒絕。即使是非常荒謬的要求,也會再慎重考慮之後,把它“當做一回事”的給予響應與討論,找出充分的理由,讓他明瞭您的看法。

  不僅如此,這位家長還在許多事情上都徵求孩子的意見,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見很糟糕,也會認真傾聽並與她討論。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會用“我希望…”或“我建議...”至少要在“形式上”給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間,讓他有學習、思考、省悟的空間。而不是生硬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位母親實際上是在施行一種前衛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孩子,讓他們感受被尊重的感覺,除非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自動願意充當小孩。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表示永遠的支援與肯定,特別是在孩子犯了嚴重錯誤之後,更是會給予改正的機會,對其改正的態度始終抱持著肯定與支援。

  在我們對孩子的教導中,我們必須真正以一個人的態度來對待作為另一個人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也許不符合我們心目中的成熟條件,但並不能說是由於孩子不聽話所造成的。

  有這麼一個故事,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分別向他們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個孩子的父親說:咋啦?家裡容不下你啦,好好給我呆著。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好啊!需要我幫什麼忙嗎?”誰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對孩子搬出去的父親不但沒能阻止孩子從家庭中走出,還和孩子發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援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反而使孩子留了下來。原因是,第一個孩子聽到父親那麼武斷地阻止他,覺得在家裡也是沒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另一個孩子則完全不同,當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時候,父親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問他需要什麼,這讓他感到了親情的溫暖,覺得其實在家裡也很好,於是決定不搬出去住了。

  可見,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其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擔憂的事情呢!但是要了解這一點,就要捨得放下父母的角色——“傳統的權威”。也只有暫時脫開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個“人”的態度去面對另一個“人”的掙扎。

  也有許多父母擔心,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就是放縱,任其為所欲為了呢?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不受制約,正如前面例子中所顯示的,真正的制約並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有時,一個關心的問候,一句溫暖的話語,反而會使孩子更加受到約束。

  由於孩子正在掙扎著長大,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所以最容易受影響。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總是奢望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經常使用絕對的壓制手段,其結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更重要的是,我們把自己對他的影響力拱手讓人,造成其他不良影響有機可乘。

  於是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不理解中漸行漸遠了。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象;並不是誰叛逆了誰,頂多只有一個倔強的孩子悄悄“離開”我們而已。我們當然覺得痛苦,但憤怒則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陪他一塊爬起來。

  暫時放下了父母的角色,我們並沒有什麼可失落的,因為許久以前我們孕育的生命,終將遠離我們,獨立的生活。

  篇三

  兒子:

  你好!老爸這兩天在教育你的過程中沒能控制住情緒,失手打了你,自己心裡一直很沉痛!那天你下了晚自習回來,推開我的房門,你簡單的一句:“爸,我錯了!”,讓爸爸再也控制不情緒,小淚流滿面。哭不是為別的,哭是因為爸爸為打了你而自責,為沒有盡一個父親的職責而自責;哭是因為兒子長大了,兒子懂事了,那是激動而又欣慰的淚!

  這幾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想換一種方式和你交流,這樣可能會說的更清楚,讓你更明白些,希望我兒能用心去觸控爸爸靈魂深處這份父愛!

  兒子,如今你長大了,不想再被父母稱為孩子,你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有時想自己管理自己;而老爸卻忽略了這個年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把目光僅僅還只停留在你的營養髮育上、你的吃行冷暖上,你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上,在情感上沒能及時和你及時溝通交流,在方法上沒能及時跟進完善,在你稍稍出現一些逆反問題的時候,就採取粗暴的方式,動手打了你,這是老爸心痛、內疚的又一個原因。

  兒子!你思維敏捷、聰明上進、善良有正義感,相信你的老師和同學們都能認知這一點。三歲那年,你就能背記四十多首唐詩;四歲時,你上幼兒園,部隊幼兒園條件不好,幼兒園廁所裡常有大老鼠出沒,有一次,三歲的小老鄉欠欠不敢上有廁所,是你壯著膽子送她去,還不停地安慰她。你六歲那年上了一年級,駐地小學修路,駐地百姓家孩子捐5元,你說咱家比他們有錢,你非要捐10元;你四年級時,我們從XX小學轉學時,數學老師千不捨萬不捨放你離開;在XX,全校僅6個人參加奧數比賽,你僅轉校僅三個月就被選中,在XX小學,班主任多次動員我讓你報考“XXX”學校,說你肯定能考上。兒子,你用你的熱情和真誠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對你的讚譽。這一件件雖然都是小事,但這件件小事,都足以讓爸媽引以為驕傲!

  兒子,你雖然長大了,但你畢竟才14歲還不到,你和你的同學也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期、迷茫期,老爸作為過來人想談一些我的人生感悟,談一些我對你的希望和囑託,如果不對,請你批評。

  一、兒子,請你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兒子,我先給你講一下爸爸的故事吧。爸爸小時候正處在改期開放的初期,有頭腦的人買個青菜手裡都會有點零花錢,可爺爺、奶奶都是鄉下老實巴交的農村人,自己家種的菜爛在地,他們都不會拿到街上去賣,因為他們覺得見了熟人不好意思,所以那時候家裡非常窮。我初中是在XX中學上的,因為當時那裡的教學質量相對要好一些。XX離咱們老家有20多里路,每個星期回家一趟,用洗乾淨的化肥袋子背上一袋子鏌,吃上一個星期。每個星期走的時候,你爺爺、奶奶會給我兩塊線。每天的飯就是吃著幹饃,就著鏌鍋水。好的時候,能花五分錢買上一碗麻糊***鹹稀飯***,那就是改善生活了。冬天還好,要是到了春天、夏天,饃會幹的摔都摔不爛,有的裂開口子,長了好長的毛。那時,往來XX和XX之間有公交車,車票是5毛錢,但我從不捨得坐。去學校的時候,背上一袋子饃太沉,都是你小叔***我的弟弟***騎車子送我,你小叔比我小一歲,當時的他個子還不夠高,連自行車跳板都夠不著,你小叔就騎在自行車的前槓上騎車, 往來一趟差不多50里路,有時屁股都磨爛。

  那時候,因為我的成績比你小叔成績好,家裡實在供養不起,只能保一個,家裡研究就留著我一上學。為了生活,也為了供我讀書,你小叔讀完五年級後就早早地步入社會。一開始到鄉下收雞蛋,再拿到城裡去賣,每個雞蛋掙兩分錢,生意好的時候一次能掙10幾塊錢。一次我放學回家,天已經很晚了,還不見他回來,全家都去找他,找了好久才看到他的帶著兩個雞蛋筐的自行車停地路邊,人坐在路邊哭,一問才知道,他賣雞蛋時人家給了他一個50元的假錢,他沒有識破,不但沒能賺到錢,而且連本錢也搭了進去,感覺沒臉回家。你小叔當時委屈的表情,一直還保留在我的腦海裡。就是現在想想,爸爸還是忍不住掉淚。我和你小叔都和你現在的年齡相仿啊,他卻過早地承載著家裡經濟帶來的壓力。還有上一次我給你說的,星期六回家拿饃,為了能省下5毛錢,我冒著大雪騎車回家,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其中有一次摔倒,車輪就從身邊過去,非常驚險!

  兒子啊,你想想那時的爸爸有多難!我上大學前就沒有穿過一年像樣的衣服。爸爸從小受苦,大學畢業後咱家的生活才算逐步有了轉機,錢不算多,但算過得殷實. 在我看來 “知識能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這是爸爸對自己走過的幾十年人生道路的認知。所以,平時對你學習成績和在學校的表現非常關注.近期來你很少與父母交流,就是爸媽小心翼翼地找你說話, 你也經常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你使性子時,或許你根本就不知道,爸媽心裡雖然不爽,但每次都是埋在心裡.如果看你高興了,我和你媽肯定是歡天喜地的.說句實話,爸爸自己感覺你這一段時間學習的積極性主動不夠,存在飄浮被動應付的問題,而且方法上也需要改進,所以一直想找個機會給你聊聊.7號你因單詞背記問題與老師發生頂撞,9號晚上爸爸說你上網,你又不服爸爸的說教,10號老師又反映你課堂上怪叫和吃東西,4天時間裡,三次問題,老爸實在是控制不住了,氣沖沖地揍了你,雖然爸爸採取的方式不對,但爸爸主觀上是想讓兒子正視問題,努力學習,生怕兒子走偏了,懈怠了,而誤了一生.請兒子一定要理解爸媽這顆望子成龍的心!

  二、兒子,請你一定要養成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兒子,相信你和你的同學都讀過這樣一段話: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段話告訴我們:好思想形成好行為,好行為形成好習慣,好習慣形成好性格,好性格決定好命運!很多名人只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具備什麼樣野心或大氣,而是他具備好的良好的習慣。培養良好的習慣形成好的性格才會讓你有好的前途。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為何會成功?因為堅持不懈。為何會失敗?因為放棄。堅持和放棄都是一種習慣。良好的習慣也就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巨大力量,所以有人說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區別來自於不同的習慣。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位老師與他年輕的學生一起在樹林裡散步。老師突然停下來,並仔細看著身邊的四株植物。第一株植物是一棵剛剛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植物已經算得上挺拔的小樹苗了,它的根牢牢地盤踞在肥沃的土壤中;第三株植物已然枝葉茂盛,差不多與年輕學生一樣高大了;第四株植物是一棵巨大的橡樹,年輕學生幾乎看不到它的樹冠。

  老師指著第一株植物對他的學生說:“把它拔起來。”學生用手指輕鬆地拔出了幼苗。“現在,撥出第二株植物。”學生聽從老師的吩咐,略加力量,便將樹苗連根拔起。“好了,現在,拔出第三株植物。”學生用一隻手進行了嘗試,然後改用雙手全力以赴。最後,樹木終於倒在了筋疲力盡的他的腳下。“好的。”老師接著說道,“去試一試那棵橡樹吧!”學生抬頭看眼前巨大的橡樹,想了想自己剛才拔那棵小得多的樹木時已然筋疲力盡,

  所以他拒絕了老師的提議,甚至沒有去做任何嘗試。“我的孩子。”老師嘆了一口氣說道:“你的舉動恰恰告訴你,習慣對生活的影響是多麼巨大啊!”

  其實,我們的習慣就像是故事中的植物一樣,幼苗很容易拔除,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是根深蒂固,越是難以根除。故事中的橡樹是如此巨大,就像是積久形成的習慣那樣令人生畏,讓人甚至怯於嘗試改變它。還有值得一提的是,習慣與習慣之間也存在著不同,其中有些習慣比另一些習慣更難以改變。不僅壞習慣如此,好習慣也不例外。也就是說,好習慣一旦養成了,它們也會像故事中的橡樹那樣,忠誠而牢固。習慣在這種由“幼苗”長成“巨樹”的過程中,被重複的次數越多,存在的時間也就越長,它們也就越難以改變。

  兒子,你現在明白爸爸為什麼一直強調你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了嗎?如果你理解了,現在爸爸告訴你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學習上:上課集中注意聽講,作業按時完成;文科類的要多背記,理科類要多做練習;每天給自己一個計劃,每晚給自己一個總結;每科都有一個疑難記錄本……做作業就要坐在自己屋裡專心做作業一定要改正邊做作業邊看電視或聽MP3、吃東西等,還有爬在床上做作業等習慣。生活上:按時起床、按時作息,按時刷牙、洗臉和洗澡,早上起床不戀被窩,晚上睡覺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襪子、鞋子、書包等擺好,形成好的規律;要尊重長輩、尊重老師,團結同學,與人交往要坦誠,與人交流時要和藹,說話要口齒利索,語速要放緩,吐字要清晰,特別是男子漢說話要鏗鏘有力、字正腔圓,落地有聲……。好習慣還有很多,爸爸不再一一列舉了,只要兒子注意和堅持,老爸堅信好習慣兒子一定能形成。堅持了這些好習慣,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三、兒子,你一定學會要珍惜時光。

  兒子,爸爸媽媽經常會嘮叨你,這不是不愛你,不是不喜歡你,不是不信任你,更不是沒事找你的刺兒。特別是你上網玩遊戲,爸媽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為這事,咱們家爭執了好多次,爸爸想問問你:兒子,遊戲你玩了好幾年了,你總結一下,得到了什麼?可以說什麼也沒有得到,失去的卻很多,最重要的是你去了是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時光,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和身體健康。兒子,不論是從個人還是從家庭的角度,你都應該備加珍惜時光。父母對你寄託了極大的希望,但我想,你沒有實現父母願望的義務,也沒有光宗耀祖的責任,然而僅僅為了你個人的前途,為了你個人的生活,你也要珍惜再珍惜。兒子,你有自己的學習什麼嗎?你有自己的人生規劃嗎?你考慮過你將來要幹什麼嗎?如果考慮過,就應該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為了實現你的人生目標,排除一切干擾,勇往直前去努力。最低限度,也應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正派人。14歲、八年級,無論是從生理、心理還是從學業都是一個關鍵時期,稍不留神,你就會掉隊,就會落伍。就你前段的狀態,能不能考取一中老爸就擔心!

  兒子啊,時間是沒有後悔藥賣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你擠就會擠出來,利用好它,給自己做一個學習計劃,給自己確立一個奮鬥目標,並不懈地去努力,為奠定你一生的基礎!如果虛度了,你必將會後悔一生。

  四、兒子,你一定要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

  古今中外凡是成大器的人無一例外都是能吃苦的人,“艱難困苦,育汝於成”。你們這一代,多為獨生子女,個性張揚,都是以我為中心,一切靠父母,這樣長期下去是不行的,不利於你們的成長。要學會獨立生活。比如說,最簡單的,要會收拾自己的東西,要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做到井然有序,要力所能及地幫爸媽幹一些家務。

  要知道,苦難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只有能下得地獄,才能上得天堂。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為什麼會是這樣?原因就在於很多人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造成功虧一簣。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習是一件苦差使,需要我們用頑強的毅力去攻克它,克服它,才能到達輝煌的頂點,才能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做父親的希望某一天兒子真正長大,能夠獨當一面,能夠真正承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兒子,忠言逆耳,良藥苦口,不要總覺得爸媽囉嗦,總是在管你,養兒才知父母恩,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爸媽的良苦用心。

  五、兒子,你一定要學會自制。

  人活在世界上,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活,人生中還有多少人在你的身邊走來走去。作為一個小男子漢,將來需要成家立業,需要你去承擔責任,需要你去孝敬父母。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為所欲為,要學會自制,做自己該做的事,不該做的是不應該做。從小到大,爸媽對你的成長付出了很多,經常教育你要好好學習,你有進步爸媽高興,你有缺點爸媽憂心。爸爸媽媽對你的愛,對於你的深情,往往盡在不言之中。任何自由都是相對的,絕對的自由是沒有的。國家有國家的法律,學校有學校的校規,別人能遵守的,咱也能遵守,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能隨心所欲。

  另外,我還想再說說網路,時代發展到今天,網際網路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要把它當做工具,不要把它一直當做玩具。用好了,它是我們的朋友,用不好,可能讓我們沉溺其中,在虛幻的世界裡不能自拔,最終會害了我們的。相信兒子一定會把握好這個度的。

  還有,子,你一定要學會感恩,你媽媽特別疼你,為了早上能準時叫你,夜裡睡覺都不安穩,一夜都看無數次的表。她一天不在家,要打無數個電話問你生活,她把你看成生命,超越她的生命。可你有時候總是對橫對鼻子、豎對眼的,我心裡就不是滋味,可你媽媽從沒有介意過。相對於爸爸,媽媽應該是最愛你的人,請你以後要尊重媽媽,多聽媽媽的教誨,不要動不動就使小性子。

  再有,兒子,我們不僅要有好的學習成績,健康朝氣的體魄,同時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現在的學習和未來的就業壓力會越來越大,我們要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越挫越奮、越挫越勇的性格。

  祝兒子在以後的日子裡生活快樂、身心健康、學習進步!

  摯愛你的老爸

  三月十三日於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