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優雅地使用內建閃光燈

  閃光燈誕生的原因是,攝影師不得不經常面對光線照度極低的環境,感光材料的敏感度直至現代才達到應對值,對於非創作型的記錄,攝影師不得不尋求補光的方法。下面是網小編整合的內容,希望你的攝影技術更上一層樓。

  與紀實攝影的緊密聯絡使得今天人們看到相機頂上掛著機載閃光燈的攝影師,仍會猜測其媒體從業性。對大部分攝影人,“閃光攝影只求記錄,不講美觀”的偏見頗為深入。內建閃光燈在絕大多數時候對於攝影人來說,是不得已而為之,被迫開啟閃光。在它的補光下,前景高光,背景死黑,人像攝影中還經常出現鼻子、額頭蹭亮的生硬。我想從內建閃光燈說起,突破我們對它的狹隘認識,以實現從記錄到創作的轉換。

  對內建閃光燈的創意運用,一定要建立在對攝影光線充分了解基礎上。可以參見幾個月前我所說的“光線就是創造力”。我們總聽到一些攝影人對“側逆光”“逆光”的強調,那是因為大角度光線總是能深化畫面的層次,增強立體的影調透視。對於表現集中於垂直面上的人像主體,可不是想表現就能表現出來。教條的執行逆光往往得到人物曝光嚴重不足或背景高光溢位的畫面。

  人物題材和風景題材存在極大不同,這裡的分析,是指風光的興趣點不是單一的幾種在垂直面,風景的細節並未全部成為背光部分。除了讓人躺下,你很難找到其他辦法解決如上例圖的大光比問題。內建閃光燈就是從根本上解決光比過大的辦法。這時候你完全不用擔心“前景高光”的缺陷,那是弱光下獨有的,因靠近光源的被攝物亮度遠遠高於僅受微弱環境光照明的其他元素,對比產生了強烈的視覺反差。而逆光時分背景被充分的光線照射。

  使用內建閃光燈補光不是簡單彈出燈頭。儘管我們的內建燈是TTL方式,它的補光強度卻不是每每準確。同時相機本身的測光也是控制畫面的關鍵所在。逆光時使用點測光,依背景而定得到前景不足,以前景則得到背景過度,在使用閃光燈時該以哪裡為測光依據點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很多教材中探討過對亮部、暗部分別測光,按照比例分配加權運算,頗為複雜。我們這裡只談兩種處理手法:第一,使用評價測光方式,只有評價測光才是與內建閃光燈***ttl外接閃光燈***完全聯動,再依據所得畫面亮度做出曝光補償和閃光補償;第二,點測光測量背景,增加一檔曝光使其曝光過度,同時使用閃光補償控制發光輸出。

  和該方法相同的是,在鍾愛上方湛藍天空時,可以用內建閃光燈,通過測光與閃光補償實現人物和天空的同時展現。

  逆光人像、以天空為背景的人像,使用閃光燈補光拍攝之所以能呈現極具魅力的作品,在於充足的光線賦予了曝光有力的支援,補光物體在畫面中所表現出的亮度又使它成為畫面中最搶眼球的元素。

  導致我們拒絕閃光燈的第二因素是,它所發出的光線顏色太過“標準”。我的意思是色溫。在暖調的黃昏、冷調的夜晚,它補充的前景照明光線總是顯得那麼怪異。一個簡單的色溫附件就能幫你解決全部問題。它還能使原本的硬光變得柔和,解決背後的陰影問題。

  也可以不借助附件手段純以技術解決。這裡面要談到閃光攝影的尷尬之三。前景亮背景暗,反差之大的原因是我們使用了高速的快門和低階的感光度,依靠環境光照明的背景反射光,在整個曝光中幾乎忽略不計。改變固化的閃光攝影思路,在創作時使用相對慢速的快門,如勉強端穩的1/30,略高的ISO如400,再配合不那麼強烈的閃光。背景的曝光度得以提高,伴隨著環境光給予主體一定的照明,閃光燈的補光只是起到了凝固瞬間的輔助作用。但一定要記住,在這種情況下應使用後簾閃光模式,主體才能保證足夠的清晰。至於背景,管它呢,如果失去清晰度,更像是抽象風格。從這裡你可以提煉出夜景人像的拍攝手法原理。

  閃光燈的補光不應狹隘的理解為不得已而為之的弱光下,前文中所敘述的補光都是真正意義上的曝光,另一個層面,閃光補光還蘊藏了眼神光補充的作用。你沒發現,使用閃光燈的時候,正對著鏡頭的眼睛都顯得異常有神嗎?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使用它,甚至是不缺乏光線時,極大降低功率營造眼神光。

  以上是網小編整合的全部內容,希望各位攝影師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