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雕刻板什麼時候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器是868年的《金剛經》***現存大英博物館***,不過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約2000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下面是帶來的最早雕刻板的時候,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的相關知識:
雕刻反文—上墨—印刷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優於鑄造活字印刷。例如像中文這樣的語言,有很大的字符集,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時會更便宜一些。這個工藝也具有更多的藝術繪畫的自由,例如圖畫和圖表的繪製。不過,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損壞了需要不斷更換,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的相關知識: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器是868年的《金剛經》***現存大英博物館***,不過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約2000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 雕版印刷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稱,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是中國國內唯一儲存全套古老鵰版印刷工藝的城市,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印刷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陳義時為該文化遺產專案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
的相關知識:
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著紙、墨的出現,印章也開始流行起來。公元4世紀東晉時期,石碑拓印得到了發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紙鋪到版上印刷,即為雕版印刷的雛形。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著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印製工藝非常精美。
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開始只在民間流行,並有一個與手抄本並存的的時期。唐穆宗長慶四年,詩人元稹為白居易的《長慶集》作序中有"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燁賣於市井"。"模勒"就是模刻,"燁賣"就是叫賣。這說明當時的上層知識分子白居易的詩的傳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1944年,發現於成都唐墓,是唐末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代***960-1279***,雕版印刷已發展到全盛時代。公元971年成都刻印全部5048卷的《大藏經》,雕版13萬塊,花費12年。至今中國仍儲存著大約700本宋代的吊版印刷的古籍,清晰精巧的字跡使之被認為是稀有的書中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