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動物簡筆畫鼠圖片
說到鼠,相信你們都知道,它作為我們十二生肖之首,有很多人喜歡畫它的簡筆畫。你想看看嗎?今天先和小編一起欣賞這些,希望你會有所收穫的。
欣賞
1
2
3
4
5
欣賞完之後,請和小編一起看一些關於鼠的介紹。
鼠的歷史由來
“鼠”字在甲骨文裡像一隻小老鼠張著嘴在咬東西;象形的鼠字,從商朝到秦朝1000多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變化不少,在秦朝小篆中已趨向符號線條化;隸書的鼠字是在小篆的基礎上演變來的,鼠頭變成方形,鼠腳和鼠尾還有點象形,但鼠的形象已不明顯了。楷書的鼠字吸收了隸書鼠字的特點,這也是今天所用的“鼠”字,草書則多見於藝術書畫作品。
與鼠相關的故事
唐代文學家 柳宗元有篇寓言,寫一個子年出生的人,“鼠,子神也,因愛鼠”。另有一則與柳宗元寓言中人物相類的例子,見《清稗類抄》:“鹽城有何姓才是其家主人自以為 本命肖鼠也,乃不畜貓,見鼠,輒禁人捕。久之,鼠大蕃息,日跳梁出入,不畏人。”
歷史上曾有過 老鼠嫁女節。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當晚家家戶戶都不點燈,全家人坐在堂屋炕頭,一聲不響,摸黑吃著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聲音是為了給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給來年帶來隱患。臺灣居民認為祿三為小年,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結婚日,民間剪紙中的“ 老鼠娶親”就是這種信仰的反映,所以深夜不點燈,在地上撒米、鹽,人要早晨上床,不影響老鼠的喜事。
舊時上海一帶有避老鼠落空的習俗。老鼠外出覓食,失足落地,稱為“老鼠落空”,據說見者多為不吉利,非病即滅,必須禳解。其方法是沿街乞討白米,謂百家米,回家用以煮飯,食後便可化解。
湖北江漢平原一帶將小初夜看作老鼠嫁女日,俗稱“鼠添箱”。那一天,家家要將插上花的麵餅放在暗處,禁止舂米、磨面,大人小孩不準喧譁,如果驚動了老鼠,來年就會搗亂。
在青海的一些地區有“蒸瞎老鼠”的風俗。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家家用面捏成十二隻老鼠,不捏眼睛,然後用蒸籠蒸熟,待 元宵節時擺上供桌,並點上燈燒香,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傷莊稼,以保本年豐收。農曆正月第一個子日,朝鮮族在這一天要進行薰鼠火民俗活動。農家的孩子們在田埂上撒下 稻草並點燃,以達到燒除雜草並驅趕田鼠的目的。這一項民俗活動,有利於滅鼠、滅蟲,草木灰還可以肥田。另外,子日屬鼠,在這一天燃一把薰鼠火,其象 徵性使用權人們得到了心理上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