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的起源發展
中國象棋有怎樣的歷史?下面小編給你介紹,歡迎閱讀。
中國象棋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棋戲,產生的年代不詳。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文化名著的《楚辭. 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詞句。說明在當時已經有了“象棋”這個名詞,當然那時的象棋不是現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辭》雲“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提到了六博。據《史記.第六十九卷.蘇秦列傳》中記載: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鬥雞走狗,六博蹋鞠”。可見象棋在當時已經開始在民間廣泛流行。那時的棋,大概是一方為六子,叫“六博”。另據《說苑》記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曾說“足下......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可見當時,在達官權貴和士大夫中,已經很流行下棋了。
中國象棋的棋盤
棋盤裡的河界,又名“楚河漢界”。這個名稱,可能是受到楚漢相爭,韓信作象棋的傳說的影響。傳說無從考證,多半是後人附加的。南北朝時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經》,文學家庾信曾賦《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說明當時象棋已經在社會各界產生了普遍的影響。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大多失傳了。而《續藏經》記載:“劃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牛僧孺用車、馬、將、士、卒加炮,代之為棋矣。”根據這個記載,在唐朝之前的象棋沒有炮,這恰好和中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相吻合。加炮之後象棋,才和現代的象棋相近,或者說初步成為現代象棋的雛形。
進入明、清兩代,象棋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名手輩出,佳作如雲,湧現出一大批如周廷梅王再越、吳梅聖等出類拔萃的象棋國手大家。棋理棋勢的研究更加深化,促進了象棋文化的發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黃金時期。建國以後,老一代象棋藝術家楊官磷、新一代象棋國手胡榮華、柳大華、呂欽、後起新秀許銀川以及我的老師趙慶閣等一大批象棋工作者,總結髮揚了前人的文化遺產,勇於創新,銳意進取,使象棋文化的更加絢麗多彩,真正成為了中華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世界上的4大棋類***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將棋***都與本國家的政治制度有關。象棋所反應的政治制度是中國的封建社會,而且幾乎是縮影——有中軍帳***九宮***、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國象棋的象、相,不許過河***、武將***車、馬、炮***、士兵***兵、卒***。為促進該專案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和推廣,2009年2月23日 據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覆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同意“中國象棋”更名為“象棋”英文譯名採用“Xiangqi”。***體競字[2006]123號***,“象棋”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專案之一。
象棋文字的發展
象棋在古代均為中國漢字,文字一直沒有改變,但到了2009年,則出現瞭如下發明:
外文版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自發明初至2009年都是中國漢字。2008年03月16日,浙江衢州書院中學的謝亞洲同學***浙江江山人***發明了“一種外文標註的中國象棋”,專利號:200820008459. 則完全顛覆了漢字的中國象棋式樣,該專利闡述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更能方便不熟悉中文的外國人,只要認字就可以直接使用的中國象棋棋子。把象棋子的文字直接翻譯成對應的外文取代中文字,製作出外文標註的棋子。考慮到例如英文等外文使用的字母太多,對部分棋子可以選擇使用縮略語。棋子形狀也不侷限於圓形,例如橢圓或者六邊形更適合長寬比例失調的外文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