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雞限制飼養名詞解釋

  育成雞的限飼飼養應考慮適當降低飼養標準中的能量含量。另外,籠養時採取限制時間可適當提前。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限制飼養是根據育成雞的營養特點,限制其飼料採食量,適當降低飼料營養水平的一種特殊的飼養措施。其目的是提高飼料利用效率,控制適時開產,保證高產、穩產,提髙經濟效益。

  育成雞限制飼養的方法

  1.限制飼養時要隨時抽測體重 只有當育成雞的體重超過標準時,才能實行限制飼餵。因此,要經常抽測體重,一般雞群小的抽測數為15%,雞群大的可抽測10%,但每群雞最少不得少於50只。要求限飼後的雞群平均體重比正常飼餵的雞群低10%~20%。如果體重降低至30%以上,就應恢復正常飼餵,促使體重增加,以免將來產蛋量減少,產蛋期死亡率提高。

  2.應有足夠的採食空間 由於限飼,使雞群處於高度的飢餓狀態。因此,喂料後雞群就瘋狂地採食,如果採食的空間過小,就會造成弱肉強食現象,弱雞採食少或採不上食,體重越來越小,而體壯的雞搶食凶猛,又達不到限飼的目的。從而使雞群的均勻度下降,發育不整齊,同樣影響產蛋期的生產效能。在限制飼餵期間,除保證每隻雞有10~15釐米寬的單邊食槽外,還應留有佔雞數10%左右的餘量,以保證每隻雞都有充足的採食空間。

  3.限制飼養的雞群一定要斷喙 限制飼養期間,由於雞群處於飢餓狀態,容易發生互啄現象,產生啄肛、啄羽、啄趾等惡癖,為了防止惡癖的發生,限制飼養的雞群一定要斷喙,若在10日齡左右斷過喙的,在限制飼養前最好再修喙1次。

  4.限飼應注意生產成本 限飼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雞的生產力,同時降低生產成本。若限飼不當,造成過多的死亡或造成生產力下降,也使生產成本增加,降低了總體經濟效益。當氣溫劇降或發生疾病時,需放鬆限制飼餵的程度。如果雞場的飼料條件不好,雞體重又較標準輕,切不可進行限制飼養。限飼時,飼餵次數宜少不宜多,一般早晚各喂1次。每次的喂料量宜多,每次採食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5.在限制飼餵過程中,如果遇到接種、發病、轉群等特殊情況下的應激時,可由限制飼餵轉為正常飼餵。

  6.限制飼餵實行前,最好對雞群進行分群,對於低於標準體重的雞另行飼餵,不進行限制飼養,可以提高雞群的均勻度。

  7.與光照配合 在限制飼餵時,光照時間相應短一些,可收到最佳效果。

  育成雞限制飼養的意義

  育成期除光照能影響雞的性成熟外,雞的營養對雞的性成熟也有很大的作用。育成雞若採食代謝能超過標準,就會造成雞的腹脂沉積過多,產蛋期表現軟弱,容易發生脫肛、脂肪肝等疾病,使雞群不能獲得較好的生產效能,而且死亡率高。育成雞如果喂高蛋白質飼料,雞的發育快,性成熟早,雞的體況瘦,容易發生小雞產大蛋,往往造成難產死亡,影響產蛋期的存活率。通過限制飼養,使性成熟推遲5—10天,能使卵巢和輸卵管得到充分的發育,機能活動增強,從而提高整個產蛋期的產蛋量;通過限制飼養,可以節約10%左右的飼料;通過限制飼養,使一些病雞和弱小的雞不能耐過限制的應激而死亡,自然淘汰,從而提高產蛋期的存活率。